关中民间社火整体造型艺术特点研究

2018-06-09 03:39张宇帆
戏剧之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色彩搭配

张宇帆

【摘 要】陕西关中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过无数璀璨的民间民俗文化。关中社火作为其中一种民俗文化活动,其渊源课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的祭祀活动,并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后,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火表演形式。然而在对这些不同社火表演进行探索研究后,发现这些不同种类的社火活动在服饰搭配、脸谱纹样、色彩表现等方面有着共同的造型艺术特点。因此,研究社火的整体造型艺术,既能够让我们宏观的对这项古老民俗活动有所了解,也能更加深刻的对这项民俗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脸谱纹样;服装配饰;色彩搭配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147-02

关中地区,即关中平原、渭河平原,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市的27个县市,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早在旧石器时代时期,就有蓝田猿人在此居住;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仰韶文化的半坡人、姜寨人和史家人也曾在此地从事农业、狩猎、采集等活动。之后进入先秦、秦、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这其中先后十三朝将关中地区的长安作为都城。由此可见,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在这片土地上,又诞生出无数灿烂的民间民俗文化,社火就是其中之一。

千百年来,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关中社火一直兴盛不衰,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参与民众广泛。有惊险刺激的高芯社火、彪悍粗犷的请社火、气势非凡的抬社火、血腥恐怖的血社火、威风凛凛的马社火等等不一而足。与此同时,还伴有扭秧歌、锣鼓、舞狮、锣鼓等演出加在其中,场面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然无论社火多么丰富,种类多么繁多,但他们之间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中地区的社火,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认为社是土地之神,要祈求丰收或驱鬼逐疫,都要祭祀社神。“火”有红火、热闹意。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有着渊源关系。在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种祭祀活动逐渐传入民间,并加入民间杂艺,一直延续到现在,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社火表演。

社火表演的种类有很多,有山社火、马社火、车社火、芯子社火、高跷社火等等,在关中地区,尤其以宝鸡的社火最具出名。而宝鸡社火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属宝鸡陈仓社火、陇县社火、凤翔社火、岐山社火。这些社火表演在开始前都有一定的传统流程,在进行演出时,要必须按照传统习俗一步步进行。每个村在准备社火表演开始前,首先对人员进行分工,定演员、演出的故事角色等逐一进行确定,这项工作主要有村里的社火会和村委会来决定。在确定好这些后,社会会开始进行整个社火表演的筹备工作,当中包括下帖、谋故事、道具、选角、装身子等一系列的工作。每一步的筹备都有着固定的惯例和习俗,轻易不能改变,之后就是准备社火的演出了。

社火的种类较多,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的形式都较为相似。首先是探马,起到预报活动开始的作用。其次是敬神,在社火开始前要去庙里精神上相,以示对神灵的敬重。最后才是游行演出阶段。由于演出的内容不同,所以演出的形式也不同,根据各个社火的种类来决定表演的形式。不论是那种形式的社火演出,这些顺序和习俗可以说都是相似的,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社火的表演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和传承,与这些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在社火演出中,最精彩的大概就是社火角色了,演员画着繁密的脸谱,浓烈的色彩远远望去最能传神。同时,相应色彩的脸谱和角色,要和相对应的服装道具相匹配。就目前来看,关中地区的社火脸谱已发现300余种,其内容包括了神仙鬼怪、王侯将相、英雄豪杰、建宁盗贼、才子佳人、四季五行、十二生肖等等,内容包罗万象。然而如何能将庞大的脸谱内容记住,并且正确的绘制出来,也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首先是脸谱的图式,包括对脸、破脸、碎脸、旋脸等等不同的脸型。每一种脸型对应不同的人物性格,再配以相应的纹饰,如眉形、眼形、鼻形、嘴形、额饰等等,根据角色进行选择相应的画法,进行服装、道具的穿搭。有时候遇到了没画过的角色时,艺人们还可以根据角色的形象特点,创作出新的脸谱形象。

从社火脸谱的整体看来,社火的脸谱色彩浓艳、纹饰夸张繁密,这与社火原始的宗教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进行脸谱的绘制时,通常使用的色彩有黑、白、红、黄、蓝、粉、绿、金、银、青这十种颜色。每种色彩对应的不同的角色分类,并且在除了色彩之外,在与服装进行搭配时,同样根据脸谱色彩和人物角色的要求,社火的服装也有相应的色彩搭配要求。首先相应的角色脸谱搭配相应的服装,在就是服装的色彩要与脸谱的色彩互为对比,这样社火角色整体能够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而社火的服装又可以武服类、文服类。武服类的顾名思义,给武将装扮所穿,包括靠、背壶旗、衩袍、宝衣、滚身、校尉衣、龙套、彩裤、板带等等。在服装的制作上也颇为精致,男女样式皆有,但在纹样的绣制上有错区别。文服类则是为官吏、神仙、女性角色做搭配的服装,一般有蟒袍、官衣、道袍、褶子、霞帔等等。同样的,这类服装也分为男女不同的制作,主要靠一身伤的纹样和局部造型的不同来进行区分。

穿了传统的社火表演外,有些社火還有自己独有的表现方式。宝鸡陈仓区的社火中,最为出名的要数血社火,这种社火每逢闰年表演一次,在当地也叫“快活”,表现的往往是除恶扬善的故事,场面血腥恐怖。与其他社火想不,血社火的装扮没有复杂的脸谱绘制,而是用刀、斧、剪子、锄头等道具“扎进”演员的脸部,有时候则是表现开膛破肚的场面,让人看了只觉得血腥恐怖。这和血社火表现的内容有很大关系,血社火主要表现的内容主要以除恶扬善为主要题材,而这种惩治恶人的场面,则应该正好对应了民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此外,有些地区的社火表演在演出时会有秧歌、打腰鼓、大头娃、 跑旱船等多种形式的演出,这时社火的演出就不仅仅是脸谱和服装了。社火表演中,演员穿着红红绿绿的绸缎衣服,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道具,在队伍中欢快的跳跃演奏,为整个社火的演出带来欢快的气氛和浓烈的节日气息。

正月里,社火的表演通常以村或“社”为单位进行演出,同时各个村社还要相互进行比赛,看谁的社火能压倒对方。在村民们看来,这不仅能够为自己和加人带来吉祥涵义,同时也能为整个村子带来未来一年的好运和丰收。因此当社火表演开始后,但凡路过的家门口或者商铺,都要大开自家大门,鸣鞭炮、恭敬迎送。

社火深社火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源于民间,长于民间,无论神门地区的社火追其根源,都是为了祈求上天能够为生活带来更加美好的赐予。无论是惩奸除恶、还是忠肝义胆、无论是神话故事或者才子佳人,在社火演出中,每一出的内容,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源于人民群众内心对于世间万物的看法和诉求。

随着时代的改变,工业化的进城发展,社火的表演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和影响。传统的演出内容已不能满足民众的心理要求,社火演出的内容也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使它更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理念。然而无论怎样变化,社火这一民俗文化都将持续下去,为每一位民众带来美好祝福。

参考文献:

[1]赵德利.关陇社火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田荣军.陕西社火脸谱[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赵农,张西昌.宝鸡社火[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张西昌.宝鸡社火[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5]李继友.民间社火脸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6]那贞婷 等著.社火:老俗新欢[].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在儿童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包装色彩搭配对平面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