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凝奕
【摘 要】本文从围棋的礼仪、修身、智慧三个角度入手,剖析围棋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青少年成长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特别是围棋教育在对青少年品德、行为、个性发展中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围棋教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246-01
围棋,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围棋中所沉淀和凝聚的博大智慧创意与丰富文化内涵,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联,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有研究者发现,学习围棋不仅可以启迪人的智慧,更可以发展人的情商,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品德、行为、个性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对于青少年进行围棋教育不仅是播撒围棋知识,更是让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传承围棋传统文化,品味和领悟作为中国人的“礼仪之道”“修身之道”“智慧之道”。
礼仪之道:棋道虽小,品德最尊
“棋道虽小,品德最尊”“纹枰对坐,从容谈兵”,这是新中国围棋事业奠基人陈毅元帅对于围棋的理解,他将围棋中对礼仪的推崇做出了朴素而经典的诠释。
围棋对弈是件雅事,对弈者温文尔雅、信手拈来,轻轻落子,既体现文明,又反映人的涵养。无论是在布局、中盘、收官中的战术选择;还是出招时或沉稳或勇猛或机智的棋风,都源于对弈者的自我修养。
围棋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比如“棋如人生,人生如棋”“世事如棋”“人生一局棋”,这些都显示出围棋本身就蕴含着一个大大的“人”字。
围棋虽然只是源于中国的古老游戏,但从其发源至今,都与人生密切相关。
在日本,甚至有一条不成文的礼节,即年轻的对弈者在下棋之初要拿出手帕把棋盘擦拭一遍。这不仅体现出人对于围棋的尊敬,更体现出对对手、对社会的尊敬,这其中包裹着的一个“敬”字着实值得深思。
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国家,很多学围棋的青少年一旦进入真正的棋境,就会显得比同龄人沉稳、善问和知礼节。围棋能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他们知书达理,能让他们懂得“落子无悔大丈夫,观棋不语真君子”。
修身之道:下围棋的没有坏人
“下围棋的没有坏人”,这是流传于围棋界的一句名言。其实,前人还总结出会下围棋者会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
在强与弱、成与败的对比中,会下围棋的人更能清楚地懂得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静心思考,反复斟酌,果断出手,复盘反思。这就是每一局围棋对弈给我们带来的时间享受与人生思悟。
与躲闪腾挪、激情四溢的“动”相比,围棋中所包含的中国智慧与华夏神韵的“静”则更需要考验人的耐力与气质。这一点更能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只能意会,却难以用语言去呈现的人生精髓。
静思与静悟,不仅有益于每一位成人棋手的身心修养,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棋手则更是大有益处,比如他们性格的形成与逆境的磨练。
平时,青少年棋手下一盘棋所用的时间是不短的,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或者更多。在这段时间里,对弈双方需要反复计算和判断,尤其是在双方水平相当的时候,即便是高手也不能例外。
弈趣之间,却在修身之内,这就是围棋的魅力。
其实,不管学什么,首先要学的是做人,这就是修身。比如围棋棋理中讲:“入界宜缓”“莫贪胜”“彼强自保”,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围棋养心养性。青少年学习围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人生成长的营养,提升人生品位,提高自我鉴别、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
智慧之道:宠辱不惊才是大智慧
围棋中所包涵的智慧,在我看来,至少有两重含义:一是“棋智”,即对弈者在围棋落子的得失进退选择中,判断厚与薄、地与势、大与小,然后根据全局与局部的不同,给出最佳选择。
比如一局棋,青少年棋手能在不間断的对弈落子中反复演算,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计算技巧,逻辑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开发与提升。
由于每局棋都有着此一时与彼一时的差异,极少一成不变。所以,对弈这种选择,即为棋中的智慧。
事实上,围棋还蕴藏着第二层智慧,即:宠辱不惊。围棋的另一个别称“忘忧”的意义也在于此。
比如赢棋时,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忘记忧愁;但输棋时呢?很不好受吧,即便是再无所谓的弈者,即便是再无关紧要的棋局,也是如此。
有的青少年围棋爱好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好,一遇围棋比赛,就有些望而却步,原因之一就是怕输棋。其实,我们研习围棋的过程就是承受力不断得到考验乃至提升的过程,在游戏的同时,学会正确认识对待输赢。这才能学围棋所得到的大智慧。
总的来说,不同领域的人都能够从围棋中领悟到不同的道理,比如,哲学家能从中看到世界的本源、佛者从中看到禅,参道者从中看到的是道……
其实每一个人掌握围棋到一定程度,都一定会从围棋中参悟出许多道理,而从围棋领悟到的“道”的深度和高度,则取决于你现在人生体验的深度,及对围棋的理解程度。青少年从小学习围棋,就能从小慢慢理解并领悟围棋之道,对其一生的成长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