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次别离》导演的艺术风格

2018-06-09 03:39武小麦
戏剧之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叙事空间视听语言

武小麦

【摘 要】本文从电影本体的角度出发,从叙事视点、叙事空间和视听语言三个方面对电影《一次别离》进行文本分析,以期探求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导演风格与艺术表现技巧。

【关键词】一次别离;叙事视点;叙事空间;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117-01

电影《一次别离》作为阿斯哈·法哈蒂的代表作品,自2011年在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斩获金熊奖后,势如破竹般横扫各大电影节,再度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伊朗电影的关注。

一、叙事视点与叙事空间

(一)叙事视点

《一次别离》运用零聚焦型叙事和多重内聚焦叙事,综合全知视点和限知视点,让每个人物都从自己的主观视点出发诉说故事,凸显了人物“个性”。导演采用了一种最接近现实的叙述方式来讲述“别离”,西敏和纳德的视点暗含了对方的倔强;瑞茨作为一个下层妇女,她的视点总是犹疑的,常常是看了一眼又马上望回地面;特眉孩子的视点则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和中产阶级对于教育、移民的不同看法。

影片最后一场戏导演借用一个孩子的视点与整个社会进行对话,而且没有给出答案,观众只是看到特眉对着镜头流下了眼泪,明明是大人的冲突,但却让孩子来给出答案,导演的意图也更加隐晦地表达了出来。

(二)叙事空间

叙事空间是电影中直接呈现的用于承载故事的视听空间形象,它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再现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电影制作者借助电影的叙事空间表达某种观念或意识,而观众则通过电影叙事空间的提示体会到电影制作者所要传达的某种观念或意识。

而在场景的运用上,内景大多是墙板、玻璃、隔间和各式各样的门,这些障碍物似乎是“别离”的隐喻。导演在片中将人物放置在狭小封闭的空间中,运用景深镜头,将人物与环境融合,营造一种新闻报道般的真实感。对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片中当西敏带着行李离开家时,镜头在她和女儿之间交替多次,但始终被玻璃隔开。当瑞茨遭纳德驱逐时,导演用正反镜头展现了瑞茨和纳德之间的距离感。片尾,纳德和西敏在法庭外等候女儿的答复时,两人分坐两侧四目相对,却被一扇破裂的玻璃门所分割,暗示了两人的彻底“别离”。空间设置的距离感更好地阐明了“别离”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夫妻之间、家庭之间,更是两个阶层之间的“别离”。

二、视听语言分析

“视听语言是电影的画面、声音艺术表现形式的代名词,又是电影艺术手段的总称……是表现每个电影故事内容的基本方式,也是形成各式各样风格的主要因素。”①电影艺术正是在相对的时空结构中以视听语言建立起来的叙事连续体。

(一)镜头语言

《一次别离》采用手持摄影,为影片增加了很多真实感和纪录性,传承了伊朗电影粗粝平实的惯例与风格。

影片镜头角度以平视为主,是日常生活状态的呈现。在景深的使用上,导演大幅度使用大景深,没有将人物从环境中剥离出来。例如街道上的几个镜头,虽然会让观众觉得背景有些混乱,但这种粗糙的毛边感正是影片纪实美学的体现。

片中有两处长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影片刚开始的长镜头有着很强的代入感,纳德和西敏这对夫妻对簿公堂,面对双方的借口,难以判断谁是谁非的法官,最后令其签字回家和解,画面中只留下两张空椅。影片结尾,同样是在法院,不同的是两人已在等待离婚后女儿的抉择,这时的长镜头像是一个第三者,在法庭外的人群中看着被破裂玻璃隔开的夫妻俩,既熟悉又陌生。

除了长镜头的使用,影片也通过蒙太奇剪辑对关键镜头进行抽离,加快了片子的节奏,为原本简单朴实的叙事风格增添了几分紧张感。

另外,在镜头语言上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瑞茨帶着女儿到纳德家当保姆的时候,有许多索玛耶的特写镜头,多俯视的角度,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索玛耶看着纳德一家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一切,同样成为了阶级不平等的一种暗示。

(二)影调风格与光线设计

大概因为影片中存在大量道德上的灰色地带,导演采用灰色调,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气氛。每个角色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但他们都不是坏人。在光线的运用上,延续了导演质朴的风格,采用自然光线,营造了生活的气息。

(三)声音设计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影片《一次别离》在声音设计上秉持着真实、克制的原则,利用声音的开放性,有效地传达了环境信息,并推动叙事。影片放弃了配乐,对白成为了推进叙事、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式。并利用环境音响为片子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赋予了画面深度和广度。

影片由复印机运作时的声音开场,营造出了一种生活质感,强调了人物与周遭环境的关联。影片最后,特眉在面对法官时,法庭外男人的喊叫声、关门声、孩子的哭闹声依旧伴随着画面,随着长镜头移至走廊,环境声逐渐变大,直到片尾出字幕时,背景音乐才第一次响起。

此外,片中街道的车水马龙和公共场所纷繁杂乱的场面,虽都不那么精致,但这种“毛边感”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巧妙地隐喻了某种隔阂与内心的烦躁,更为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

三、小结

《一次别离》是阿斯哈·法哈蒂电影风格最为成熟的一部影片。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族化的电影之路,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最复杂的境遇,每个细节都回旋着现实的气息,并于无声处引发观众思考。导演运用精巧的构思、含蓄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了伊朗当代社会的真实状态,片中的纪实主义影像美学、指涉现实的人物群像、法哈蒂式的悬念设置、伊朗式的矛盾冲突都体现了导演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

注释:

①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猜你喜欢
叙事空间视听语言
叙事空间中的城乡文化对立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校园景观中的叙事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