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
【摘 要】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器乐演奏领域受到西方打击乐器的影响,同传统的吹打和丝竹乐队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民族管弦乐队。本文对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和乐队指挥的发展历程分别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民族管弦乐队与指挥的训练发展方案,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我国民族管弦乐队演奏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队;乐队指挥;节奏训练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68-01
一、民族管弦乐队与指挥的发展历程
(一)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我国第一支民族管弦乐队诞生于上海大同音乐会当中,这支民族管弦乐队由32人共同组成。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经历了抗日战胜的动荡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在中国广播乐团正式成立之后,国内的民族管弦乐队才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形式。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音乐艺术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序曲》和《瑶族舞曲》,两部音乐作品都是在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管弦乐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表达手法完成的。至1950年,我国民族管弦乐队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现代化的民族管弦乐队大量涌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1957年成立的中国上海民族乐团。
(二)民族管弦乐队指挥的发展历程。西方管弦乐队指挥并没有同演奏乐队同时产生,而是在19世纪初期才逐渐出现了专职的乐队指挥。相对于西方管弦乐队发展而言,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民族管弦乐队还没有产生专门的乐队指挥。因此,当时的乐队指挥工作主要是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利用琴弓或者木棒作为工具进行节奏拍打。在中国学习西方管弦乐队的发展模式当中,国内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也将指挥模式引入到民族管弦乐队表演形式当中,进而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表演能力。
二、民族管弦乐队与指挥的训练方案
(一)音准训练。无论是乐器独奏还是民族管弦乐队合奏,音准始终是具有影响力的音乐表演要素。不同于西方的指板类弦乐器以及其他乐器演奏形式,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音准把握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训练环节当中仅能通过视听训练和指法训练等方式,不断提升民族管弦表演团队整体的音准能力。例如,我国某地区的民族管弦乐队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唢呐和竹笛和声当中存在的音准问题,采用了视听训练的方式,反复训练听奏能力。此外,当地民族管弦乐队训练导师还重点矫正了新加入成员在表演过程中习惯增加颤音的问题,确保和声效果达到理想水平。通过利用单音、和声、旋律音程以及乐句等训练方式,组织民族管弦乐队成员进行模唱训练,以此种方式增强表演团队的乐感。[1]
(二)节奏训练。在人类的劳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经常会为了增加劳动工作动力,提升劳动兴致,编出一些具有较强节奏的劳动号子。例如,伐木者以及纤夫都会在劳动当中借助有节奏有韵律的劳动号子,同其他劳动者们形成统一的动线,增强劳动效率。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与传统人民的劳动生活密不可分,对于民族管弦乐队而言,节奏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乐队整体的演奏效果。针对這一问题,我国某地区的民族管弦乐队在训练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了节奏训练的强度、乐队成员的演奏习惯以及对于节奏感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当地乐队指挥和训练导师通过组织乐队表演者多次进行合奏训练,增强不同乐器的磨合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视听训练的方式,提升民族管弦乐队和乐队指挥的配合度,进而增强民族管弦乐队整体的节奏感。[2]
(三)舞台表演训练。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对民族管弦乐队成员的基本功进行训练,而实际的舞台表演活动与日常训练模式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以二胡表演为例,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通常会对音准、节奏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但是在面对实际舞台表演时,指挥家和指导教师还会对二胡和其他乐器的配合程度,以及舞台当中的演奏角度和演奏形式等进行系统调整。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某地区的民族管弦乐队指导教师在基本训练结束之后,多次组织团队成员在舞台当中进行表演,有效解决了传统练习室训练模式中民族管弦乐队成员相对被动的问题。在模拟舞台和彩排训练当中,舞台上的舞美灯光以及观众们的热切期待都可以增加民族管弦乐队的表演和创作热情,以更加昂扬的热情与民族管弦乐队指挥达成配合,以默契程度更高的配合方式,碰撞出意想不到的乐队表演效果。
综上所述,民族管弦乐队和指挥并非是在我国音乐艺术领域当中独立产生和发展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我国传统的吹打和丝竹演奏形式在吸收和借鉴了国外乐队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乐队形式。民族管弦乐队和指挥若想要长足发展,必须从音准、节奏和舞台表演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不断提升民族管弦乐队和指挥的表演能力,促进民族管弦乐队和指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同光荣.借鉴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初探越南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13.
[2]程岩.当代民族管弦乐杰出人物的文化贡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0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