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丽 曹红燕
摘要:“‘慧玩主题学习”针对当下分科教学壁垒森严、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时空封闭以及儿童经验与生活割裂、获取方式单一、成人经验观照等现状,提出以“主题”统领的方式架构慧玩课程,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并进行资源的有机统整,创设任务情境,驱动儿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生等行动,从而形成儿童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并建立意义联结,以此弥补学科教学对儿童经验造成的影响和缺失,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慧玩;主题学习;儿童经验;跨界生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S1-0072-04
一、项目源起:课程变革的现实需求
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应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有个性、擅专长、能跨界、会创新,做事专注且具有“玩”的轻松心态的学习者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审视当下教育现状,育人模式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落差。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分科教学,虽说每门学科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独特的学科价值,但学科本位思想割裂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儿童经验的零散、单一、不成体系,使其不能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和完整印象。长期受此影响,儿童将缺乏整体调动、协调以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不利于实现培养完整儿童的价值追求。
现行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按固有的模式推行,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过分强调抽象的逻辑理性,儿童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向度的静态认知。 这一学习方式忽略了人作为生命体的直接教育体验,儿童的生命得不到自由的舒展。当下儿童的学习主要以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进行,儿童在指定的空间和时段中进行学习,学习活动的范围、领域、持续时间等都受到潜在的制约,学习过程缺少生活化、社会化、情境化的现场体验。
儿童的学习从主体来看其实就是通过教授或体验,累积经验并用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过程。其中“经验”作为儿童学习的原始起点和未来生长点而言,它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支点。“经验”的获取需要通过经验者自身的反思和行为去参与“经历”“体验”“校验”,积极主动地建构完整且具有个人意义的独特经验体系。以活动为方式进行意义建构,让儿童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高价值——人的成长。
二、慧玩主题学习:跨界生长的有效路径
学科类的课程是从具体的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概括化的知识,儿童学习时需要将其还原到具体的儿童经验世界中。这种曲折繁复带来的高耗低效促使我们寻找到这样一种课程:它既能贴近儿童的经验与生活,实现课程与儿童的无缝对接;又能系统地整合学习资源,作为学科课程的有效补充。“慧玩”主题学习应运而生,它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主题”的方式统领相关知识,凭借儿童最喜爱和最擅长的方式“玩”卷入学习之中。
1.“慧玩”主题学习的理论阐释
“玩”与“学”的哲学思考。“玩”与“学”两者有着内在的有机统一。“玩”是学的起点,也是“学”的最高境界。皮亚杰认为“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儿童的“游戏”就是“玩”,儿童的求知、探究、合作等学习表现在“玩”中。“玩”是儿童最认真的事情,“玩”就是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慧玩”主题的多元内核。它来源于儿童,以“慧玩”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进行学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开整个学习过程。学校根据儿童的精神需求和多元智能等理论,建构六大“慧玩”主题,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同伴、人与自我四大领域,“慧玩”学习精神根植于儿童的生命过程中,感受自由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与美好。
“慧玩”学习的意义增值。“慧玩”是意义增值的“学习”,有四层内涵:“玩”出趣味,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玩”出个性,因人而异,玩出不同的花样;“玩”出品质,在游戏中融入人文知识;“玩”出创造,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富有实践性、生活化、综合性的学习,实现儿童多元知识、人生经历、情感体验、生命活力、将显性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意义增值。
2.“慧玩”主题学习的策略选择
根据儿童的精神需求和多元智能等理论,“慧玩”主题学习建构“1+1+2+X”的慧玩主题学习模式,目标清晰,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资源体系来自校本和乡土。具体来讲,就是“1”个学期每个年级围绕“1”个主题展开学习,整合学科教学与学校特色体验活动“2”大板块,向多学科及课外“X”无限延伸,据此形成整个主题学习的完整系统。这一模式的提出,基于课程目标对培养儿童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将学科教学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特色体验活动整合,让儿童能够充分展开学習,同时开掘了学习资源,充分运用网络、家长、社会等资源,形成了多位一体的课程资源体系。
课程设计:“慧玩”主题学习建构六大“慧玩”主题,它以自由开放的格局引领儿童探索丰富多元的生活,六个年级形成有层次、多梯度、结构化的纵向序列,分步实施,有序开展,形成指向多领域的深度学习的良好态势。
实施流程:首先学校顶层设计,确定“慧玩”主题。儿童自创,教师指导,建构小项目。师生协同开发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方案。年级跨班、高低混龄,实施主题学习。儿童自我表现,教师记录学习个案,成果展示及评价。反思提升,调整生成新主题。
学习样态:“慧玩”主题学习开放教学时空,采用全领域综合学习的方式,为儿童自由自在地学习提供保障。打破学科、年级界限,利用每周五下午时间专门实施“慧玩”主题学习。实施方式力求有所突破,采取走班式、长短课结合式、微课式、采风式、体验式、竞技式等。
评价体系:建立“慧玩”学习评价“绿色指标”,各年级编写《“慧玩”学习评价手册》,改变知识、技能取向的学习评价,建立身心一致的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儿童“慧玩”主题学习的成果。
支持平台:学校成立“慧玩”课程开发研究室、“慧玩”研究院,儿童竞聘当院长,教师当顾问。建设了“慧玩”主题学习资源库,进行班级“慧玩”主题资源设计竞赛、“慧玩”学习成果展示等。屋顶“开心菜园”升级改造,成为连小儿童的“慧玩”实践基地和户外课堂。慧玩小超市成为儿童兑换学习成果的奖励基地。
在历时两年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慧玩”主题学习经历了第一轮课程的“摸索”到第二轮课程的“转型”,慧玩主题从散点式聚焦到关注主题的生命力和生长性,每个主题的实施体现“四有”:有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有七个板块的课程内容,每个板块有小主题和实施过程,有课程评价表,慧玩课程的框架日趋科学、完善。学科教师从专业的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到自身成长为“一专多能”式的通才,一支具有“慧玩”课程意识和研发能力的专业团队正逐步形成。“慧玩”主题学习触发儿童在场的内生机制,促进儿童经验的多维度、全领域、综合化的跨界生长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学生在“‘慧玩主题学习”中感受自由的快乐,体验学习的美好。
3.“慧玩”主题学习的理性思辨
(1)设置儿童课程的哲学思考: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和谐统一
“慧玩”课程体系的架构体现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以科学为基础,建构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尊重儿童的天性,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科学性”指向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过程。从“慧玩”的六大主题看,儿童以学习者的身份,用走进自然和生活,用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科学的方法,探究有关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建构起自己对于科学世界的认知。
“系统性”体现在让儿童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等,建立物—我、我—你、自—我关系,这些科学知识相互交织,组成与儿童紧密联系的外部网络世界,在此基础上设置的“课程结构”建立起客观、系统、全面的逻辑关系,涵盖儿童完整意义上的全部生活。儿童在认识和改造外部的客观世界时也是发展自身,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性”强调人的价值,体现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基于儿童的身心特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回应儿童需要的课程。以“玩”这一最自然、最自由、最本真的学习方式回归儿童、贴近儿童,发展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慧玩”主题学习脱胎于连小持续研究十五年的“智慧教育”,它是基于学校本土文化生长起来的儿童课程的实践样态,它继承并创新发展了“养根竢实”的文化传统,体现校本文化及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与教育特色。
(2)触发儿童在场的内生机制:主动性、情境化、交互化有机融合
杜威曾从经验的角度论证了人的创造本能,他认为儿童生来就有社会、制作、探究和艺术的本能,并将之视为课程开发的原点。根据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儿童在进行主题式跨学科学习中存在着潜在的心理机制,它们构成了有序而富有逻辑的心理操作序列,在内部“心理操作”与外部“动作程序”的交互作用中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当下,儿童的学习状态多处于由外部施加影响,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使儿童的学习陷入被动状态。“慧玩”主题学习释放儿童爱玩的天性,以“玩”作为其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去主动质疑、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体验学习的自由、快乐与美好。正如张华谈课程理解时所说的,课程与教学不再是社会对教师与儿童施加控制的手段,而是教师和儿童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慧玩”学习以“主题”为载体创学习设情境,以具体可感的任务驱动儿童开展调查研究、动手实践等活动。正如杜威所说:“思维始于直接的情境。”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移情、比较、筛选、适应、调整等调动儿童内部的情感体验,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主动进行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
“慧玩”学习的课堂需要小伙伴交互参与,课堂外的调查访问、参观实践也同样需要合作,儿童会在此过程中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体验。同时,师生交往也给予儿童长久与深刻的影响,师生视域在彼此接近中走向融合。交往过程中也能积极反馈,矫正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习走向深入,学习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3)促进儿童经验的跨界生长:多维度、全领域、综合化全面提升
儿童“慧玩”主题学习是跨界的,跨学科、跨年龄、跨空间的学习。跨学科体现了多维度,是经过结构化、综合化的主题学习,打破了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的现象,不同主题的内涵不同,涉及学科领域的侧重点和关联度也不尽相同,学科本身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主题的统领之下相互渗透并实现融合。儿童拥有了宏观视野,内在的学习发生了质的变化。
“慧玩”主题学习是儿童全领域经验的生长,来自“学校—家庭—社区—场馆—自然”等组成的课程生态圈,将学习还原到生活情境之中,体现了全领域的特点。同时,課程内容与现实世界建立起的有机联系,促使儿童深入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技能、文化研究的领域之中,引发儿童对事物、现象和生活的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透过表面现象认识其内在的结构并理解发展的逻辑。
“慧玩”主题学习凸显儿童的中心地位,体现儿童综合素养提升。主要采用任务导向、合作互助、活动体验的方式学习探究。儿童在对课程进行整合并重构的过程中,与周围的世界建立意义关联,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协同发展(如:儿童走班、高低混龄),实现了主题学习效能最大化。儿童的综合素养在学习中生长,人文素养、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认知迁移中得到锻炼,不仅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而且儿童社会化及与世界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尤其明显,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发展。
“慧玩”主题学习研究的旨趣在于将研究重心放在特定主题上,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以点带面,变单一为多元、变线性为整合、变静态为动态的思维方法,使多元异质的学科知识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协同增值效应,实现儿童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双重提升的教育目标。
“Intelligently-Playing” Theme Learning: Cross-Boundary Growth
of Childrens Experience
SHI Li & CAO Hong-yan
(Wuxi Lianyuanjie Primary School, Wuxi 214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with lack of subject integration, monotonous teaching styles, separation between childrens experience and life, single attainment, and adults experience intervention, “intelligently-playing” theme learning suggests that intelligently-playing curricula be construc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mes, break the boundaries between subjects, organically integrate different resources, and create the task contexts to drive childrens actions autonomously, cooperatively, creatively, so that they can form an overall cognition of things and build meaning connection to make up for effects and losses caused by subject teaching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accomplishments.
Key words: intelligently-playing; theme learning; childrens experience; cross-boundary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