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下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

2018-06-09 06:07彭建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县域经济工业化

彭建涛

[提要] 城镇化和工业化紧密联系,是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创造需求、促进消费,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持久推动力;工业化创造供给、提供就业,为推进城镇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当前县域经济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保持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尤其是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进而对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提质升级意义重大。

关键词:县域经济;城镇化;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16日

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拓展器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崛起的县域城镇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历程是一个由相对紧密型到相对松弛型的发展过程。城镇化对工业化具有促进作用,推动工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一)城镇化发展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城镇化的本质就是资源和经济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积聚,通过资源和经济要素的重新配置,实现人口集约、劳动集约、产业集约、土地集约、资金集约与技术集约,使生产要素由分散无序状态向规模型集约型转变。城镇基础设施可以产生生产上的规模效应;城镇可提供高素质的生产者;城镇存在规模效益明显的市场;城镇加强生产点和销售点的趋利性;城镇具备交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城镇存在的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通过农村城镇化建立起来的小城镇是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连接带,随着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在小城镇。

(二)城镇化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工作效率。城镇化所形成的人口集结,各种熟练劳动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汇合,不仅使劳动力得到较为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使用,而且使企业人更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心理。这同农村居民分散的居住方式所产生懒散、拖拉、时间观念不强,进取精神不足、故步自封的精神风形成了解明的对照。城镇居民同农村居民在精神状态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城乡不同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譬如随着大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郊区城镇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这些小城镇就成为城乡企业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承载地,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小城得以流动和优化配置。因而,加快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减轻人口流向大城市的压力,而且大量人口的聚集,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工作效率。

(三)城镇化能够大大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城镇化带来需求的扩展和升级,可以消除城乡消费断层,将相当部分较低的农村消费需求转化为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城镇消费需求,并从根本上改变其原有的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和大幅度增加有效购买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等级城镇的建设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建设性投资需求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创造市场繁荣。在这种互动环境下,城镇化能够扩大需求规模,提升需求层次,创造新的需求,提供较大的投资空间,为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创造条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可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有利于带动落后产业,发展先进产业。市场、产业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加速了各种要素向城镇集聚,形成了市场、产业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促进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带动市场繁荣、产业升级和和区域经济发展壮大的新格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城镇化是劳动力资源调节器,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途径和手段,能够达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工业化进程的目的。

二、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前提、发展的条件和存在的基础,工业化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在聚集效应和扩大需求等方面享受到城镇化进程的种种回报。从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工业化具有四大特征:经济增长的持续动态变化过程;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过程;社会生产力以及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的過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工业化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

(一)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发展是由城镇特点和工业生产的性质决定的。工业经济是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需要集中于一定的地域。大工业是一种具有高度协作性的共同劳动,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一定地域的集中,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生产的集中必然会带来居住的集中。工业生产不是在农村集中,而是在向城镇聚集,这是由于农村与城市具有不同的特点:农村的根本特点是孤立和分散,城市的根本特点是集中。这一集中或集聚过程不仅表现为生产的集中,而且还体现在人口的集中、消费的集中、财富的集中和政治的集中,从而成为城镇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主要动力,也产生巨大的外部集聚效应。工业化必然导致城镇化,工业化加速了城镇化;产业革命扩大了生产规模,小城镇迅速发展为大城市;产业革命要求生产走向集中,工业集聚产生了大规模的城镇,使人口再生产发生根本变化,为城镇化提供了主体。

(二)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发展是由世界工业革命的基本经验所证明的。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从世界范围看,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才有条件结束田园牧歌时代,引起整个生产方式的变革;只有产业革命的不断推进,才能使古代城市转变为现代城市,从而推进城镇化的产生与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这一结论由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得到了佐证。工业化必然导致城镇化、加速城镇化;产业革命要求生产走向集中,工业集聚产生了大规模的城镇。

(三)工业化发展对城镇化发展产生强大的聚集动力和乘数效应。城镇聚集在经济本质上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聚集经济作为城镇吸引力推动着城镇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聚集经济则作为排斥力限制着城镇聚集和规模扩大。这两种力量在现实中的作用往往重合在一起,共同发生作用。在城镇聚集实现过程中,乘数效应主要通过产业联系及一种产业内新的投资对整个经济有推动作用。城镇聚集经济集中体现在城市第一乘数效应、第二乘数及其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强的城市,不仅具有比较利益优势,而且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镇的成长与聚集过程正是通过乘数效应的推动,使得城镇聚集经济得以实现。

三、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共进

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犹如同胞兄弟,同生同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以城镇化为基础,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镇化反过来作用于工业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土壤和必然结果,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县域经济发展中要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一)坚持辩证地看问题,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把推进城镇化与推进工业化结合起来。由于进一步发展县域工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产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必须走异地转移的路子,将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乡村工业向小城镇集中,使大中城市中的原料加工向靠近原料产地的小城镇转移,真正使小城镇提升质量,完善功能,从而实现城镇化;另一方面要保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这并不意味着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三者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或保持相同的发展水平,而是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互相协调,城镇人口的增长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比较一致,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量大体平衡,城镇化的发展与农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基本适应。这种关系就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

(二)全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精神,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县域城镇背靠农村,服务农村,肩负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城镇建设着眼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同步考虑,让农民在生产生活上得到多种实惠。推动了区域经济与城镇建设的互动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镇,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贫困地区确立統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就是要站在城镇看农村,围绕农村抓城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端正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认识,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合理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走有区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由于新型工业化强调产业发展要有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县域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彻底改变传统工业化过程中抽走农业部门剩余价值的做法,把农业发展放到工业化框架中考虑;把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与协调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各种自然资源,采取不均衡的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因此,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各地要有所不同,不能搞指标化,不能搞攀比,要改变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粗放式增长、无视社会和生态成本的一些模式。中国地域差异大,政策不宜太笼统,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如在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可以发展为都市配套服务的工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应强调保护自然环境,一些小城镇应调整功能,进行农村社会化、产业化服务,不能片面地强调发展工业。一言以蔽之,城镇化加快了社会转型,从而带动消费,最终将自然拉动产业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仇保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4).

[2]耿明斋.对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几点认识[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l(4).

[3]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农业纵横,201l(11).

[4]陈晓芳,方明.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县域经济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