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 让建筑与自然对话

2018-06-09 03:17林芯芯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波尔图莫拉葡萄牙

林芯芯

5月26日,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荣获“最佳国际参与者金狮奖”。此前的2011年,他是葡萄牙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而葡萄牙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建筑师西扎,是他的岳父兼老师。

对莫拉来说,建筑在环境中有两种存在,一是应当消失的败笔,二是重新定义环境秩序并与之融为一体的生命体。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在把握建筑材料的单一性与复杂性之外,这是他对建筑最本质的理解。

上世纪70年代,生于葡萄牙波尔图的莫拉在当地建筑学院学习,对教育体系备感失落后慕名到西扎的工作室实习。在合作中,西扎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天赋,在自传中感慨:“我可能不会和他合作太久,这让我既沮丧又高兴。”

不出西扎所料,莫拉在赢得波尔图文化中心的设计竞赛后,就此自立门户,开始独立建筑师的生涯。

在他的作品中,业界看到的是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例如,位于葡萄牙布拉加的体育场是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主场馆,只有两个看台,一侧是采石场岩壁,一侧是布拉加城一览无遗的景色。如同一座露天戏院,莫拉说,“足球其实就是一场表演,没有人愿意从背后观看演出。”精确计算后,他将山体爆破,从中炸出约一百多万立方米的花岗岩,压碎制成混凝土作为场馆的建筑材料,营造真正的“在场感”。

这样的花岗岩墙面,瑞士建筑学家、《凝固的艺术》作者雅克·卢肯认为,在几乎所有莫拉的建筑作品中都可以见到。在品质的感知中,建筑材料超越了自身,成为被观赏的对象,是体量与重量的真实描绘,由此,建筑成为了材料的表达。

他钟爱简约的建筑语言,受画家paulo regio委托、2008年完工的里斯本博物馆就被誉为“既公开又隐秘”的极简主义代表作。在林木环绕的开阔绿地上,建筑体的高度随身边树木变化,红色混凝土建造的墙体与四周绿意形成对比,入口矗立的两座金字塔形建筑则将展馆凸显出来。

除了建造新建筑,他也曾将葡萄牙丘陵地带的一座修道院翻新成一座现代化旅馆。修道院原建于12世纪,普利兹克奖的评审认为他的设计理念兼具历史与现代关怀。英国作家杰弗里·斯科特曾以“人文主义的价值”来解释建筑美的根源,在莫拉看来,“不管建筑被如何使用,对建筑问题的解释总是相同的。人类充满好奇心而且难以满足,渴求更好的生存环境,需要完善现有的条件。”

19世纪末,美国建筑学家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形式服从功能”的设想,建筑的新概念也渐渐过渡到对整体环境的考量。美应服从于环境,建筑作为组成单位存在,而外部空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莫拉的建筑语言亦如是。它们像环境中的有机生命体,生于斯,长于斯,“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动物的自然部分——它的解剖构造、内在均衡和复杂性。”

当年在波尔图建筑学院学习时,莫拉曾经历从雕塑到建筑的转向。同为三度空间的艺术,雕塑作为实体,旨在贮存清晰的精神性观念,而建筑的内部空间性则带来实用功能,亦决定了其观念表现的模糊性,莫拉的转向或许早已预示了他后来的艺术倾向。

从年轻时起,这位葡萄牙建筑大师便带着自己的相机,游荡于城市中,看那些建筑,思考它们如何与自然彼此需要,并与城市风景对话,在空间中获得抵抗时间的力量。三十多年后,他成为了葡萄牙建筑的代名词,同时映射了二战后整整一代欧洲建筑师的成长轨迹。

如博尔赫斯论小说,莫拉最终这样看待建筑,“一段文字不应修改太多,不然的话,它最终会变得太多刻意,读者能感觉到作者的疲惫从而也会觉得厌倦。因此你要做得非常微妙,使文字似乎從一开始就是那样的。”

猜你喜欢
波尔图莫拉葡萄牙
波尔图2号住宅
The Butterfiy in a Bottle瓶中的蝴蝶
葡萄牙KOI餐厅
The Hardest Language
波尔图莱罗书店——探寻霍格沃茨的灵感之源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纯净的奢华:波尔图菲拉套房酒店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