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平:引领出一批崭新的人

2018-06-09 07:43黄春桥
中华环境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荒漠化

文 黄春桥

“我将埋在这里。”万平语气平静,轻松。

这位“民间治沙第一人”、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后文称“协会”)的创会人,在科尔沁战斗了近20年的沙地勇士,已经给自己的未来做好了规划。

青年在此生活,后来离开此地开创事业,盛年再回来,这位科尔沁的外地人已把他乡作故乡,只因为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爱得深沉。

“啥也不图,就图个绿”

1999年,他开始自费考察科尔沁草原的沙化问题,前后历经10次,他不由得心生悲凉,这个青年时插队的地方变得如此荒凉:草场消失,风沙肆虐,经济落后,生活凋敝。当年考察之后他便决定第二次创业,要为曾养育过帮助过他的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做点事情。

2000年,万平买断工龄、辞掉工作,带着所有的积蓄来到科尔沁,从铺下第一块砖至今,已经过了整整19年。这些年,他在这个边远的苦寒之地,硬是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硬是让毫无生机的土地长出了希望。

探查生态示范区。

“从去年开始,这里正在建设第三块沙地经济示范区,这一块面积为55公顷。”这是他与当地的一个农户合作建设的,面积小一些。

第一块示范区100公顷,原来是国营林场,后来变成沙地,万平承包下来后历经了三四年封闭性治理,逐渐恢复了植被。第二块110公顷,从2004年开始建设,采取半开放式的管理,即外面的牛羊牲畜可以有秩序地进来。

万平说,掠夺性的开发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曾到过此地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说过一句话:“科尔沁草原没有了,科尔沁沙地没有了,只有科尔沁苞米地。”“就是种下的苞米个儿也不高,米粒儿也不大。”万平说,“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找到一条让当地农牧民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不破坏草原的路子。”这是他这些年一直想,一直在做的大事。

万平在摸索中认识到,要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若1垧地的收入抵过去10垧地的收入,那么剩下的9垧地就可以休耕,恢复植被。因此,让农牧民种经济作物是最好的选择。这些年,万平种过果树、栽过葡萄、搞过绿色食品开发……他进行过很多尝试,失败过好几次,“最穷的时候甚至还卖过血”。

2012年,万平开始绿色饲料种植,后来草场恢复一些后,就把乡亲们的牛羊引进来。在万平看来,没有牛羊的草原不是真正的草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12月,万平当选为白城市政协委员,被吉林省评选为首批“十大乡土专家”。这是外界对他十余年工作的肯定。

发展可持续农业是协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团队正带领着当地乡亲搞起了生态养殖业——他们戏称“草原溜达鸡”,也就是散养鸡。“我们10公顷只养1000只鸡,一只鸡享有100平方米的地块,多了破坏草原,这种鸡价格好,买的人也多。”行情走低时,万平还会以保护价的形式对这些鸡进行收购。乡亲们的收入提高了,就不会开荒了,万平就能把他们闲下的土地进行修复。“很多人觉得万平这人挺有趣,在想他图个啥?我啥也不图,就图个绿。”

今年6月,他们准备招募饲养员。“共同致富,恢复游牧文化——有序有偿牧牛牧羊”,按照万平和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的计划,距离这一愿景的实现越来越近。

心灵的荒漠防治更关键

“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之前理解的人不多。没有理解就没有认同,没有认同就没有支持,没有支持就没有发展。”万平感叹这些年的创业艰辛,当初独自一人怀揣着梦想来到此地的时候,天天与风沙、干旱、寒冷作斗争。

当时没人理解万平的做法,甚至有的人劝他把辛辛苦苦恢复的草给薅了,种上粮食作物。“那时,只能硬顶着压力,咬着牙坚持下去。”

“现在不一样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当地人支持。”十八大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为人知,当地人逐渐意识到万平工作的超前性和正确性,现在没有人不理解他了。前不久,他们组织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活动,乡亲们都自发来听,坐得满满当当。

现在,由协会来经营管理科尔沁沙地的几块示范区。万平说,协会已经是第二届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协会的骨干执行团队大部分都是当地人,外地的志愿者逐渐减少,当地的志愿者越来越多。

“只有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他们才能一心跟着你干,否则你只是个先锋,他们干他们自己的,草原恢复就永远没希望了,治理必须有当地人参与。”他知道,外地人只是一个先锋作用,当地的荒漠化问题最终还得交由当地人治理。

万平用了19年的行动告诉当地人荒漠化的危害和原因,共同找出一条既取得收入也保护环境的路子,走了一条民间公益组织的治理模式。而亿利集团在库布齐的荒漠化防治,走的是条企业资本化治理路线。万平表示,无论哪种方式,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贡献,都值得肯定。

“我这里主要经历了四个过程,一是防沙治沙,二是环境保护,三是生态修复,四是生态文明建设。”一个比一个涵盖的范围广。在万平看来,自己在科尔沁的这些年远不止治沙,他还在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尝试着如何修复人心的荒漠。

“我们其实在做人类心灵的荒漠化治理——这或许更重要,需长时间的浸润。如果这做不好,那荒漠化可能还会反弹,甚至永远解决不好。我坚信这个工作会改变很多人的价值观。”

大雪封门。

为此,他一直坚持在当地中小学开设环保教育课程,每学年40课时,累计超过1000人参与。他希望将绿色的种子播撒在那些后辈的心中,让一棵树摇晃另一棵树,有一天会开出绚烂的花。

每段历程都刻骨铭心

“是那些志愿者支撑了我。”在万平心里,志愿者的分量举足轻重。

万平在生态葡萄园。

“有四千多名志愿者曾是在读的本硕博学生。按照一年全国在校的本硕博学生3300万人计算,那么每万人里面就有一人来到了科尔沁做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分别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按照全国2200所高院校计算,约占十分之一。”万平分析道,除西藏之外,几乎每个县就有一个大学生来过这里。很多学生来这里一边做志愿服务,一边考察研究,有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以科尔沁沙地治理为案例。

根据协会公布的数据,自2000年起,共有4800余名青年志愿者来此参与生态恢复工作,示范区已成为全国200多家高校环境保护科研教育基地。

“与他们一起的每一段历程都刻骨铭心。”万平说。

有一年一下子来了168名大学生,那时整个屯有一半的人家都住上了大学生。他们每天按时集合,跟着万平在沙地上劳动。后来有人写信给万平,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告诉他,在边远的科尔沁沙地,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一些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启示,帮助了他们成长。

那些来过这儿的大学生志愿者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后,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依然和万平保持着联系,有的是继续跟他探讨示范区的发展,有的是问候万平的身体状况,有的是向他介绍个人的发展情况……一些人还在公益日筹款的时候给了万平很多实质性帮助。

万平很感动,他未曾想过,那份单纯的工作会有如此的影响力,他至今还保留着大学生们写给他的信。他后来觉得,来这里的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一粒种子,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一个家庭,一群群人,绿色的种子会在他们身上长出希望,也会通过他们传播得更远。

感恩,20年再出发

2019年,万平创业将整整满20年。他认为今天的成绩跟乡亲们的支持分不开,他要好好感谢他们。

大学沙地体验活动。

在万平创业十年的时候,他开了场庆祝会,宰了一头猪和三只羊,宴请屯里的乡亲。明年,20周年纪念的时候,万平想在协会办的活动之外,另办一个茶话会,计划请上当地五个自然屯的乡亲。在会上,他将要宣布一件大事——给乡亲们发“股权证”,证上准确记录他们的工时,然后乘以不同的系数作为“股份”,再乘以一个系数,就是他们的“野外生活补贴”。“为了养育过支持过我的乡亲,这些年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进娱乐场所,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个事一定要办。”万平已经在整理相关的数据,也在准备资金,他说这是“蓄谋已久的”。

沙地里的讲座。

在这20年里,他见过很多公益组织兴起和消亡。而他所在的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却在科尔沁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什么?,为什么?万平用了这八个字概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8年初,协会完成了换届,半年来,万平对新一届的执行团队非常满意。

2018年五四前夕,协会秘书长万晓白荣获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既是对其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协会工作团队的肯定。

在万平看来,现在执行团队成员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懂运营,网上网下运作协调。新的时代,新的人,20年再出发,他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

猜你喜欢
科尔沁沙地荒漠化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科尔沁永恒的眷恋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科尔沁民歌分类与民间演唱的差异及反思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科尔沁情
美丽的科尔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