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对等角度对比分析汉译散文《青春》

2018-06-08 10:21黄雪亮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词义青春

黄雪亮

摘要: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词汇信息对等进行了研究。本文从词义、词的修辞手法、词的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对Youth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阐明词汇对等理论在文学散文翻译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词义;词的修辞手法;词的表达效果

引言

翻译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译文对译文读者的效果应该与原文对原文读者的效果基本相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正为我们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好的理论引导。“功能对等”包括含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对等四个方面,本文拟从词汇对等角度对比分析Youth的两篇汉译散文。

一、原文本解读

原文本Youth是一篇抒情散文,由美國作家Samuel Ullman(1840-1924)所创,全文仅五个自然段,共计248字,每一段叙述的内容都不同,但都紧紧围绕“青春”。文章第一段,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给青春下定义,诠释了青春的内涵;第二段从人性品质矛盾的两个方面,揭示了青春的品质,从人的群体特征、长幼阶段揭示了青春的活力;第三段仅两句话便道出青春永存的真谛;第四、五自然段,作者从实践角度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二、功能对等与散文翻译

1、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在其1964年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形势对等”和“动态对等”的概念。奈达特别强调后者,因为在他看来,“形势对等”的翻译是很少见的,各种语言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普遍存在很强的差异,“动态对等”追求的是“最自然的对等”。但为了避免“动态”dynamic这个词被误解为是指“仅仅具有影响力的东西”,也为了强调“对等”的概念,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提到,以“功能对等”取之“动态对等”一说,使其涵义更清楚。

在“功能对等”这一理论中,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其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功能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2、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散文翻译中的适用性

散文的翻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意义和文体风格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信息传递和读者反映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文学散文翻译中的重点所在。意义对等是文学散文翻译中的首要目标,因为翻译的本质就是交际、传达信息,译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译文中最大限度的再现原语信息。其次,文体风格的对等是文学散文翻译中一个重要目标,原作的文体风格应从其产生的审美效果着手充分地再现于译文中。因此,原作语言风格的再现亦是散文翻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从词汇对等角度对比分析汉译散文《青春》中的意义对等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文笔者只从功能对等中的词汇对等角度来分析两篇汉译散文,对比其在用词上是否体现出了散文的意义对等。在散文翻译中,我们需要采用信息对等的词来更好再现原语的信息。笔者认为,词的信息对等可以包括词义、词的修辞手法、词的表达效果对等三个方面。

三、举例分析

1、词义对比

原文第一段中的“time of life”,英语词典释义为“ a period of time during which a person is normally in a particular life state”,在《《21世纪大英汉词典》》里解释为“年龄”, 两者解释存在差异。但经查,中文里的“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且相对应的英文是“age”。我们再结合原文本分析,“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此处,“youth”和“a time of life”是两个对等的涵义,所以我们应结合“youth”的英英释义“the time of life between childhood and maturity”,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此处的“time of life”应是指一段时间,人生的一种状态。结合两个译本,隋荣谊将其翻译为“生命的一段时间”,是正确传达了原语的信息,而李明将其翻译为“年龄”,没有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2、词的修辞手法对比

原文第一段中的“supple knees”,隋荣谊将其翻译为“灵便的腿脚”,李明将其翻译为“柔韧的双膝”,那么我们就需要分析“knee”在此处的合理表达。在英文词典里,“knee” means “joint between the femur and tibia in a quadruped”,是指腿脚的一部分。显然,李明是直接表达了“knee”的本来意义。但隋荣谊将“knee”翻译为“腿脚”正是使用了文学里的“转喻”修辞手法。笔者认为“灵便的腿脚”比“柔韧的双膝”更能体现青春健康活泼的特性。

3、词的表达效果对比

在原文第五段句子“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中,隋荣谊将“grown old”翻译为“老气横秋”,李明将其翻译为“失去了青春”。从汉语词典的解析可知,“老气横秋”指“老年志气横贯秋空,形容气概雄浑、豪迈;也形容年轻人缺乏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原文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果年轻人的心态不对,即使只有20岁,也会缺乏朝气,显得很老。虽然李明的译文“失去了青春”也表达了这一涵义,但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尽最大能力还原散文的美感。所以笔者认为隋荣谊将“grown old”翻译为“老气横秋”更好一些。

小结

翻译本质的交际性和文学散文的特点决定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为两译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依据。“功能对等”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而在具体的翻译翻译中,对词汇翻译的研究更值得以理论来支撑引导。

参考文献:

[1]庞绍波. 我对Samuel Ullman的散文《Youth》一文的赏析[J]. 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18期

[2]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格日乐. 从奈达的“等效翻译”原则看词汇的对等[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03期

猜你喜欢
词义青春
青春睡不着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西行学院成语班(一)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青春正当红
大少不同
浅谈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英语词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