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王晓戈
建盏在宋代的兴起是福建乃至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段传奇。斗茶,一个在宋代建阳兴起的饮茶风俗,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推广与普及。建阳所产黑釉“建盏”由于非常适合观察茶汤的“乳花”“云脚”,成为宋代茶人珍爱的茶器,并带动全国范围内黑釉瓷器发展。其影响远播日本、朝鲜。
油滴建盏(摄影:高卡)
兔毫建盏(摄影:高卡)
元代以后,由于饮茶方式的再度转变,黑釉瓷器迅速衰落,建盏到明代已经绝烧,技艺失传。1979年,在建窑断烧600余年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下,开始启动对宋代建盏烧制技艺的研究,并于1981年成功地烧制出了仿宋建盏。2009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相关人士的介绍,从1979年至今,不到40年的时间内,整个南平地区生产建盏的单位已经达到2000多家。无论是从发展速度还是产业规模上看,建盏行业的当代复兴堪称福建当代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然而,在当代建盏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回避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因工作关系一直关注建盏的发展,上个月又两次在建阳调研,走访了多家建盏生产企业。现就近期调研的所思所想作一个简要梳理,就教于各位方家。
如果从现代产品开发与营销的视角来考察,建盏在宋代的崛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尤其饮茶风俗与艺术品鉴的发展,指明并带动了建盏工艺发展方向。
1.宋代建盏的兴盛与 当时“斗茶”习俗的流行相辅相成。宋代的饮茶方式从唐代的“煮茶”转变为具有一定竞赛性、游戏性的 “点茶”“斗茶”,因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杯微厚,爝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饮茶方式、品赏方式的改变带动茶具的变革,客观上促进了黑釉茶具的流行。日本茶道深受我国宋代“点茶”技艺影响,因此,日本茶人至今依然黑釉的“天目盏”十分珍爱。
2.宋代建盏工艺精到,在细节的处理上,堪称手工艺时代的设计典范。赵佶在其《大观茶论》之“茶盏”条云:“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 宋代斗茶比评的内容丰富,对于点茶器具和点茶技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直接促成了宋代点茶具全面、细致、周到的适用性设计,其中又以束口盏的设计最具代表性。
束口盏的特色在于其口沿往下1厘米处设计了一圈凹槽。因为有这个环形的内凹,加强了口沿处的强度,降低了器形在1300度高温下烧制时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成品率;同时,因束口的设计能改变水流方向,往盏内注水时,不必担心高温的汤水冲出建盏的口沿;再次,盏沿上的束口线自然而然地成为点茶时注水量的标尺,便于操作;最后,这个口沿的线条也与口唇形状极为贴合,喝茶时口唇部位感觉极为舒适。一个细节上的精心设计,解决了多个问题,这是建窑历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也使束口盏成为建盏最具代表性的器形。
3.文化艺术进一步带动建盏消费热潮。在宋代,建盏得到皇家的官方认可,宋徽宗《大观茶录》、蔡襄《茶录》等著作的的发行,进一步促进斗茶习俗在宋代文人与士大夫阶层的流行。与此同时,宋代文学中大量茶诗、茶词,极大丰富了斗茶及建盏的文化内涵。这又反过来刺激了皇家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富商巨贾对建盏的消费欲望,带动了建盏的市场需求,最终促进了精品建盏的生产与新品种创新。
4.建盏艺术充分体现了宋代造物美学中对“朴素无华”“自然天成”的审美理想,而建盏丰富的釉色变化也体现了宋瓷烧制技艺的最高水准。
宋代黑釉建盏(摄影:高卡)
宋瓷以“简、素、淡、雅”见长,追求器形的简练优美与釉色的自然天成的意趣。古代的建盏生产,“入窑一色,出窑千变”,建盏上的兔毫、油滴、鹧鸪斑以及曜变等肌理效果,均是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呈现的,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这又加强了建盏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代建窑的兴盛,带动了周边地区以建盏黑釉陶瓷技艺为核心的黑釉窑系的发展,对我国陶瓷发展影响深远。各地窑口的黑釉瓷器又发展出各自特色,出现了“白覆轮、玳瑁斑、剪纸贴花、木叶纹、描金”等多种装饰手法,丰富了我国古代黑釉瓷器的烧制工艺与艺术风格。存世的宋代“曜变”建盏,足以代表我国古代陶瓷技艺的最高水准。
宋代建盏因为适合“斗茶”这一特殊的饮茶方式而兴盛;至元代,也因为饮茶方式的改变而逐渐衰落、直至断烧。近三十多年来,随着建盏烧制技艺的恢复,建盏独特的文化与艺术价值重新得到市场认同,如今的建盏生产无论在产量还是在规模上都大大超过宋代,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油滴建盏套装(摄影:高卡)
油滴建盏( 摄影:高卡)
1.当代茶文化的整体兴起为建盏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由于当代饮茶方式依然以冲泡为主,黑釉茶器不利于观赏茶汤汤色的缺陷依然没有解决。在这一点上,福建德化生产的“李甲栈”系列嵌银黑釉茶器的开发与营销方式非常值得借鉴。
2.由于产品开发上创新不足,导致“同质化“的情况较为严重。建盏烧制技艺的当代复兴得益于对古代建盏形制的模仿,同时由于当代收藏热带动的“仿古”热潮,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古代茶器形制的推崇。这种趋向从短期看,能迅速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准,满足了一部分小众、高端群体的需求;而从长远看,没有突破古代建盏的固有模式,没有从当代茶文化的高度,来深入思考和开发适应当代人生活方式的茶具和茶道。与此同时,太多“同质化”的产品涌入市场,必然会引发价格战,最终将稀释高端产品的市场价值,无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3.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不足。传统建盏生产是依靠手工完成的,而当代建盏生产中,为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不少企业会采用模压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甚至直接购买现成的陶坯与配制好的釉料,简化生产流程。这种做法直接的影响到传统建盏手工技艺的完整传承。
以拉坯为例。就目前的情况看,拉坯手艺较好的青年建盏艺人并不多,笔者在调研中就发现有些工作室直接聘请景德镇的师傅完成拉坯工作。手工艺品的生产历来重视质感、触感、手感和使用体验,需要制作者能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加以仔细调整,如果从业者不能较好掌握完整的工艺流程,是很难对产品做进一步细化和优化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当代建盏的生产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脱离了一个匠人手工造物的那份情感注入,一定会影响到这个器物所能体现的造物精神与审美格局。因此从长远看,手工技艺上的传承不足必然会削弱建阳建盏产业的创新能力。
4.对建盏釉色开发视野不够开阔。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以油滴建盏最为常见,而兔毫釉、茶末釉相对较少,其他如黑釉金彩、珍珠斑、灰背、玳瑁纹、白覆轮等古代的建盏品类则极为少见。这其中固然有电窑普及,且油滴釉工艺较为成熟,容易生产的原因。但如果一味追随市场,而不去主动制造新的热点,很难带动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高端市场强调“物以稀为贵”,如果没有与众不同的特殊工艺,也很难激发高端收藏市场的消费热情。
5.采用龙窑柴烧的建盏生产开始得到重视,柴烧建盏这一概念也逐渐得到广泛认可。柴烧的精品建盏已经成为市场的新宠。柴烧建盏“入窑一色,出窑千变”,釉色华美,但因其烧制成品率底,成本高昂,且不够环保,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能否持续发展,还有有待观察。
所谓“文创模式”,是“文化创意模式”的简称。如今,文创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文化发展的主要潮流,是当代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2016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文化时代: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总览》中明确指出:文创产业是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战略性产业。
从“文创模式”的视角来看,文化与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这种共生关系在当代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当然,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通过具体的方式来呈现。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是某一特定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指引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
油滴柿红建盏(摄影:高卡)
当下,世界各国对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展开了新一轮的发展和转型,工业4.0、数字化智能制造的趋势已经显现。现代科技的生产能力能完全满足我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对产品的品质及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的产品设计必须要充分呈现某种特有的文化精神,并通过器物的使用方式,推广与此文化内涵相对应的生活方式。
近几年,国内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不景气,恰好也反映了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下,以往面向大众的“复制型”“薄利多销”的量产模式已经难于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文化需求,面向小众市场的个性化、少量化、精品化才是未来工艺美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盏行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依托“文创模式”,全面审视现有的文化资源,以创新的产品来引领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
闽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这些都将是未来建盏产业发展所必须倚重的。首先,闽北地区历来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历史上出产北苑贡茶、龙凤团茶(并带动了建盏的流行);当代闽北地区以武夷岩茶的知名度最高,也产白茶、红茶。闽北地区茶产业的兴起是当代建盏发展的重要契机。建盏作为茶具,如能在形制与功能加以调整来配合武夷岩茶的冲泡方式,这将进一步推动武夷地区的茶叶与茶器行业。
恢复并推广传统的“斗茶”技艺,依托宋代茶道的文化,塑造并完善“斗茶”作为高端茶道的形象与内涵,并以此带动传统建盏的消费与生产,这是另一种值得重视的方向,事实上建阳本地目前也确实有很多青年茶道家在从事这一方面的尝试。
其次,闽北地区历史上也曾经出产过青瓷、青白瓷,虽然闽北的青瓷与青白瓷器的知名度并不高,但青瓷与青白瓷非常适应当代饮茶方式,如果能进一步从地域文化的高度,开发历史上建阳地区的青瓷、青白瓷技艺,并扬长避短,以本地的材料与工艺特色作为市场推广的诉求重点,并与武夷地区茶文化加以整合,作为建窑黑釉瓷器补充的青瓷、青白瓷是极具开发潜力的。
油滴建盏(摄影:高卡)
建盏技艺的复兴得始于仿古。现代陶瓷科技的发展,使建盏烧制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再经过近三十余年的技术探索,一部分古代建盏异毫釉的工艺已经被掌握。基于黑色釉面效果的黑釉金彩、木叶盏、珍珠斑、玳瑁纹等效果也都可以仿制出来。不少当代建盏艺人一直致力于破解宋代“曜变建盏”工艺,成果喜人。
如今的建盏在釉色上早已突破了单一的黑色的局限,可谓绚丽多彩,有银兔毫、金兔毫、蓝油滴、金油滴、柿红釉、茶末釉、灰背等,玲琅满目。加之现代控温技术下的龙窑柴烧工艺的加入,建盏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出现了许多新的肌理效果。
当代建盏产业,发掘历史上建窑及其相关黑釉瓷器的各种工艺与样式,充实和深化黑釉工艺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整合黑釉资源,利用现有的烧制技术,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建盏产业需要在与白瓷、青瓷、青花瓷、紫砂、柴烧陶器等热门陶瓷品类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仔细分析黑釉瓷器的优势和不足,开发能发挥黑釉瓷器特长的系列产品;也需要通过与白瓷、青瓷等陶瓷品类,以及金银镶嵌、釦器、漆器等其他工艺品种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修坯工艺(摄影:高卡)
建阳作为建盏文化的发源地,在当前的情势下,可以考虑借鉴景德镇(青花)、德化(白瓷)、宜兴(紫砂)等城市的发展经验,打造建阳“黑瓷之都”这一城市文化名片,依托武夷山的旅游资源,推广建盏文化。同时,也要通过各类评比与展示活动,包装高端产品,推广高端品牌,推介工艺明星,建盏这一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
在具体的推广手法上,也要刻意营造建盏的品牌形象。养盏,是时下较为时兴的营销概念。将建盏纳入文玩品,以类似“盘玩”的方式提升观赏性,这种营销方式会令消费者对建盏本身的审美品质产生质疑,并不可取。而那些宣称“建盏能软化水质、改善口感、促进健康”的说法,很难让消费者信服。如果宣传的内容缺乏有力的科学佐证,反会降低建盏的文化价值。相对而言,通过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力量,通过影视作品中的隐性广告来塑造建盏“时尚高雅”的品牌形象,反是更为务实的举措。
采用龙窑柴烧的工艺来烧制的精品建盏,是近年来的市场热点。然而,目前的柴烧工艺能耗高,也不够环保,不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如果要保证这一传统技艺,还需要改进和研发更清洁的柴烧窑炉,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减少污染,节能降耗。
待加工的建盏土坯
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本质上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但具体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上,个体的创意和灵感,却能实实在在地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工艺美术的发展是技艺与艺术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理论研究的指引,单纯的技艺发展是缺乏方向的,也是难以做大、做强、做深的。
传统的工艺美术代表了工业化时代以前,手工制造业的最高技艺。但在现代工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性也逐渐下降。特别是融合了人工智能的现代加工技术,正在极大地模仿和超越最高超和最经典的手工技艺。当代的工艺美术行业必须要思考如何在审美品格与质感等方面不停地制造关注热点,推出的消费概念。文创模式对于建盏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需要从创新视角、科技视角、社会视角来观察事物,而这种跨界思考的方式,是我们突破传统艺术固有模式所必须的。
当前建盏行业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过于追随市场,缺少明确的发展方向与规划导致的;产品开发能力的不足,更多地是暴露出理论研究薄弱与文化行销能力的不足,而建盏的文化内涵的建设不是短期内靠单一的技能培养和政策扶植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2017年7月底到8月初,笔者两次前往建阳考察调研,看到一批采用古法龙窑柴烧的精品建盏,部分作品与古代建盏相比,在形制、釉色等方面还有许多新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两次调研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批勇于探索和尝试的中青年建盏艺人与茶艺师,这让我们有理由对当代建盏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