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专业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以“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为例

2018-06-08 00:28撰文凌霓
创意设计源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模式思维

撰文:凌霓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日趋提高,这给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其中“创意设计”被作为大力发展的对象。高等院校将创业能力培养与国际视野下跨文化语境协同创新的有机结合,作为当前努力探索的方向。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全英文授课(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EMI)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设计理念、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能力的高素质优秀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设计类专业全英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设计类专业EMI教学现状

图1 “设计思维与方法”EMI课程教学目标的简化示意图

自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明确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以来,国内诸多高校加快了EMI课程建设的步伐。EMI教学推进情况主要如下:

1.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与英语国家不同,以及专业教师、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别,我国的EMI教学一般由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开始,逐渐过渡到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搜索中国知网2010-2017年的论文,主题含“全英文教学”的论文有945篇,主题含“全英文授课”的论文有386篇,其中涉及工程与技术、医学与药学、材料学、管理学、经济学、化学等课程的EMI教学论文占了多数;搜索主题含“设计类全英文”的论文仅有1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设计类专业EMI课程建设起步较晚。

2.许多高校通过先开设双语教学,给设计类师生一个适应期,然后再逐步替换到EMI课程。由于绝大多数设计类学生是艺术生,英语底子较为薄弱,而设计类一线教师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及专业词汇都有待提升,采用先双语后全英文的逐步推进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师生在心理和能力上对此类教学改革的接受度。

3.各校通过设立“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或“全英文人才培养计划”来鼓励各专业开设全英文授课,使得设计类专业EMI教学近年来发展较快。例如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基本都是全英文授课,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设计大类中选拔学生组建“全英文授课班级”。

(二)设计类专业EMI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资源不足且国际化不够

图2 Coursera.org 相关课程

EMI课程要求任课老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以方便知识传授与沟通。这不仅考验任课老师的语言能力,更考验他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进行转换的能力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除少数高校为此特别聘请来自英语国家的兼职教授任教外,当前国内高校设计类专业EMI任课教师大多在任教前未受过专门针对EMI教学的方法和技能训练,其中不乏曾有出国访学经历、英语水平较好或是出于评选高级职称的需要而自愿承担该类课程的教师。[1]另一方面,虽因推进国际化办学需要,各校每年都有引进外专、外教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落实的并不多,来自英语国家专、兼职的设计类专业教师引进并不理想,组建国际化阶梯式师资团队依然任重道远。

2.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相比理工科专业学生而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英语能力普遍较弱,这在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上就有所体现,更何况是涉及专业词汇和表达的EMI课程。碰到暂时听不懂无法理解的地方,或是做presentation尴尬于无法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在心理上对EMI课程失去兴趣,加之不像讲中文那样能流利充分地与任课老师互动,导致师生间沟通不畅,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教学效果不佳。选择EMI课程的设计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3.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互动不足

高校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密切相关,但客观而言,现阶段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的设计人才往往集中在经济活跃的大型城市中,而他们的成长多依赖于社会企业的培养,院校教育与实际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企业对创意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旺盛。无论是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还是民营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对应用型高层次设计人才的需求在提升,对定向培养专门设计人才的需求在增加。以往设计人才培养仅与产业接轨而与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互动不足的状况亟需改进。

4.授课模式不够灵活

对大部分习惯了用中文教授设计类专业课的教师而言,EMI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用英文授课尚不能做到不看课件即可脱口而出,基本依赖原版教材制作的英文多媒体课件进行朗读,而后再进行讲解和提问,这往往会占用掉很大一部分课堂时间,压缩了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以及小组互评的时间,造成课堂氛围及授课效果欠佳。除了理论部分外,EMI授课中的设计实践部分受语言环境的约束,不能自如地与导师工作室或社会真实项目有机结合,导致实践教学大都围绕任课教师给出的虚拟设计主题进行,课程的开放性受限。

针对以上现状问题,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思维与方法”EMI教学为例,提出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以期为设计类EMI教学的推进提供参考。

图3 微信分享讲解材料

二、“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

(一)“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简介

1.“设计思维”的源起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由IDEO的创始人Tim Brown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在斯坦福大学的d.school开设了Design Thinking课程。多伦多大学曼特曼管理学院的Roger Martin将“设计思维”与管理学结合,出版了The Design of Business: Why Design Thinking is The Next 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2]此后,“设计思维”作为课程,被世界各高校用于设计类人才的培养。

2.“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特点

“设计思维与方法”是设计学大类平台课程,是设计学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以设计思维训练为主,注重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该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课程,它由创造学、心理学、美学、设计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成。该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锻炼学生将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运用基本的逻辑分析后,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在设计中能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设计思维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思维的逻辑性,提高设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鉴于“设计思维”源起于英语国家,能体现现代设计理论发展的许多前沿理论资料也用英文编著,“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非常适用全英文进行教学。

3.“设计思维与方法”全英文教学课程目标(图1)

知识目标:通过全英文教学,了解设计基本概念和各个设计专业间的关系、各个设计概念的变迁;学习思维及设计思维基本概念及创新思维的各类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全英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其在专业设计领域能运用设计思维与方法找到设计创意的切入点,利用设计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设计创意能举一反三,并能用较为流利的英文进行设计创意的准确表达和陈述。

素质目标:通过EMI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国际素养,使其具有全球视野和胸怀;具有与国际对接、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跨文化的生存能力;具有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的建构

1. O2O(online & offline线上线下结合)

(1)online(线上教学)部分:

微信辅助教学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微信平台辅助进行知识传授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微信传播内容短小精悍,

图4 校内创客空间

依托互联网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自主灵活搜索获取,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3]“设计思维与方法”建立了EMI课程微信群,教师在群里定期发布课前任务(包括课前问题、预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学习资料等);根据当天的课堂学习发起全英文讨论话题,采用语音回复或文字回复方式,弥补了在面对面的课堂上由于时间原因和紧张因素不能做到所有学生充分参与互动讨论的不足;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功能,与其他EMI课程师生交流共享教学内容,接收反馈和评价,优化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主动搜索订阅国际设计前沿动态相关公众号收集课程相关信息,探索解决设计问题的新思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用易企秀、i排版、135、易点等微信网页制作工具,设计具有形式美的微信英文页面展示思路与教师沟通,进一步挖掘学习潜力。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及课程讨论区。“设计思维与方法”EMI教学鼓励学生注册coursera这类汇集了国际名校MOOC课程的线上平台,通过搜索关键词“design thinking”“design method”,获得相或相关课程的推荐(图2)。通过观看国外知名大学的在线课程,练习英语听力,学习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拓展对学校EMI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国际MOOC平台讨论区优势明显,能在论坛里碰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爱好和共同目标的学习者。论坛里有趣的讨论和有意思的idea均用英语呈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源被免费分享;一些难题在论坛里能够得到提示;论坛里的作业展示往往反映了奇妙文化碰撞下创新创意;国际MOOC平台的讨论区既是一个可以带来惊喜和收获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不断鼓励自己坚持课程到最后的方式,还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好方法。

(2)offline(线下教学)部分主要为三个模块: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初衷是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设计思维与方法”EMI课程的理论环节,任课教师利用课程微信群或QQ群发布课程相关的全英文教学视频及媒体学习资料和与之相关的讨论题,让选课学生到教室上课前带着问题先观看。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教师设置的讨论题,先做个人的全英文回答笔录。正式上课时,教师根据不同题目分不同小组进行英语交流讨论,汇总出小组结论,然后每个小组用英语进行结论陈述,教师最后进行英语归纳点评,并在之后的学生提问环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例如在课前先将课程中的“635法”和“黑箱法”的中英文讲解材料以及相关应用案例提前发至课程微信群中让选课学生自学(图3)。

创客机制。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思维与方法”EMI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拟定设计主题,鼓励学生跨专业合作,利用学校现有的创客空间(图4),运用设计思维方法围绕主题进行设计和原型制作。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获取国际上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前沿信息,共同尝试用设计思维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创新性、探索性的合作设计实践。例如在做表达“social sensation社会感受”(如decently高雅地)和表达“psychology sensation心理感受”(如sadness忧伤)的主题设计实践时,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木工、油泥、3D打印、影像制作等创客实验室和其他专业学生一起尝试用平面、立体、声音、行为等形式进行prototype(样品)制作。

图5 智能社区解决方案

社区互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府号召下,高校与地方社区协同创新成为趋势所需。社区创新需要打造自己的特色与亮点,为高校师生利用自身智力条件服务于此提供了契机。社区拥有自然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和人文环境(当地历史、传说、风俗习惯等)[4],为“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40个学时的设计综合实践提供了素材;社区还拥有数目众多的便利性零售、服务、餐饮等商业形态和大量的居民,为引导设计类学生通过“问题导向”和“社会导向”进行创意设计提供了条件。例如用“互联网+服务设计”来提供智慧社区的解决方案时,选课学生对此做了相关思考(图5)。

2. Co-(cooperative合作)

国际院校合作:国际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国外设计专家学者的到访等为设计类EMI课程提供了共同指导教学的“co-”机会。“设计思维与方法”EMI课程充分利用每年外专设计师、国外院校设计类教师访校的机会,通过在课程中穿插为期3-7天的全英文workshop来强化训练头脑风暴、智力激励法等设计思维方法。这类设计workshop以学生为主体,外籍和中国指导教师仅起启发作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校企合作:当下,各企业都在不断谋求创新发展,对设计类实践应用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以杭州为例,不少企业近年来都在“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的导向下与设计类院校展开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并举的双赢合作。以浙江理工科大学为例,设计类专业有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卓越工程师班”,也有与企业某个项目合作的workshop设计工作坊。“设计思维与方法”EMI课程在综合设计实践部分会邀请有合作意向的相关企业加入workshop,例如杭州中艺实业(Letright)有限公司就户外用品的开发多次举办企业赞助、国外设计专家学者作主要指导的workshop。跨文化和团队合作模式下,学生提出的许多创造性设计理念,为企业拓展海外产品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图6)

三、O2O&Co-教学模式的总结与思考

(一)总结

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有较大提升,主要表现在:

1.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设计类课程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穿插国际合作企业携手的workshop设计工作坊,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课程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包括对设计思维方式方法的探索、对英语用于专业交流的追求。

2.创造出国交流学习机会

国际化视野和理念已经成为时代对设计类学生的素质要求。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课堂讨论、PPT陈述、小组互助、设计实践作品的展示解说等环节,不但能够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增加自信,还能在workshop中接触到国外院校的专家学者,从而更好地了解出国交流学习的条件及相关情况。

3.拉近师生距离

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下,EMI课程师生通过线上、线下随时保持英文沟通,不仅克服了课堂教学互动不足的缺点,更鼓励了英文口语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大胆开口,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4.方便因材施教

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了 MOOC&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习惯灵活安排学习计划;分组讨论学习促成了小组成员间的协作互助,同时也促成了小组之间相互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能使任课教师更容易找出不同学生的特点与特长,方便因材施教。

5.激发创新

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下,通过尝试跨文化、跨专业的创新设计思维与实践,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打下良好的育才基础。

6.课程考核更科学

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注重过程管理,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问题讨论、思路陈述、作品展示等环节都有多媒体电子文档和纸质记录,这为最终成绩的评定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改变了以往课程成绩仅凭30%的课堂互动和70%的创作作品而得出的做法。

(二)反思

1.对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设计类专业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给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英语运用能力,还要有协同国外专家、国内企业资源介入课程授课的能力;不仅要善于寻找和推荐国内外全英文优秀学习资料,更要有能力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为课程所用。在吸引人才方面,需要积极引导国外设计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打造设计类EMI课程的国际化氛围。

2.设计类EMI课程教材建设

由于网络安全和版权问题,要获得较多的国外原版设计类教材并不容易,因此国内高校设计类专业开设EMI课程时,需鼓励教师根据我国高校设计类学生特点和国情导向,融合国外先进设计理念与教学经验,编写出版全英文教材。在自主编写教材尚未成熟前,可以由院校出资购买一定数量的相关原版著作和教材作为编写参考,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和国外E-book出版公司合作,获取电子版原版书籍。

3.做好课程建档

对学生评教反响好的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视频录制,努力建设一批设计类EMI教学精品课程,并发布到MOOC平台;对跨文化、交叉学科的workshop设计工作坊进行小视频录制,作为下届选课学生的参考资料;对优秀课程作业进行收集整理,制作优秀作品集以供展示交流和学习参考。

结语

培养国际水准的“可持续设计创新”高层次人才是全球化对高校设计教育的要求。对本身要求具备创新思维的设计类专业而言,推行全英文授课不仅有利于学科的国际化研究和设计教育的综合化,更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高能力、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O2O&Co-全英文混合教学模式为例,设计类EMI教学能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交流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和提高专业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吸引来华留学生选课,组成国际化学习团队。

图6 中艺实业户外产品工作坊学生作品之一

[1]牟鹏.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全英文教学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7(9):99-104.

[2]林媛媛,张立群.基于学习理论的设计思维研究——以社会设计工作坊为案例[J].创意设计源,2017(3):40-47.

[3]元丽莉.全英文授课:设计类专业课程微信平台教学辅助支持环境构想[J].装饰,2015(6):140-141.

[4]钱亮,吴君民.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究——基于微课平台[J].机械职业教育,2017(9):14-16+45.

猜你喜欢
全英文教学模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思维跳跳糖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全英文教学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