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乌兰斯琴现任教于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从教24年来,她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对学生无私关爱,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辅导学生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赞誉。她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党的民族教育事业上。
王乌兰斯琴一直积极探索,力求营造一个属于孩子们活泼向上的班集体,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室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她用微笑与温暖关爱着班上的每个孩子,针对不同的个体施以不同的爱。她“偏爱”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的孩子,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温暖的氛围,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情和同学间的友情。在教学中,王乌兰斯琴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挚情感,让这种爱成为成长的动力,助力孩子们走向美好未来。
她以慈母般的情怀帮助和照顾学生,关爱呵护着每一位学生。何美婷同学自幼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有时联系不上,王乌兰斯琴老师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2015年国庆长假,其他同学都按时被家长接回去过节,只有何美婷没有人来接,为了让何美婷比其他孩子更能享受到节日的气氛,王乌兰斯琴把她带回了自己家。假日期间,师生共同游玩、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工作20多年来,她看不得学生有难处,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衣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让这些孩子学习生活有保障。今年,她的班级被评为学校温馨班级,她也连续2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德育标兵,所带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名列前茅。
对于王乌兰斯琴来说,语文教学是她一生的追求和挚爱,并乐此不疲。她一直坚定地行走在追寻语文教学改革的路上。20多年来,她始终没有离开语文教学的讲台,从职业到事业,从感性到理性,做个优秀语文教师成为她今生最坚定的追求,追寻语文教学之道成了她今生不变的情怀。
她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注重吸取教研教改前沿信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实践素质教育理论。她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经常在课外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活动,对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在课堂上,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她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读书钻研是她最具个性的符号。她以思考与研究的情怀来教语文,以实验与行动的姿态来深入课堂。从教24年来,她从未间断听课评课,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善于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改进和提高,还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学校语文课题的研究实验中。在教学中,王乌兰斯琴遵循爱和教育的办学理念,课堂省时高效,多次成为“一课双师”活动中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她多次承担教研室和学校的示范课、引路课、公开课、送课下乡任务,成绩显著。同时,她注重读书和写字教学,经她培养和指导的学生几乎每年都能在盟市级乃至自治区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她本人也多次荣获自治区优秀辅导奖。
王乌兰斯琴的课堂教学幽默机智、轻松活泼、师生共融,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热爱学生,热爱语文教学,乐于潜心钻研。因为她知道,教学之道就是爱之道,语文之道就是钻研之道。她甘做坚守语文课堂的实践者,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守望者。她撰写的论文多次发表在教育刊物上,论文
《如何开展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荣获国家教师基金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三祖’教育研究”(三祖:祖国、祖先、祖文化)科研成果一等奖。
自2017年被任命为教务主任以来,面对着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王乌兰斯琴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她深知要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使她不敢有丝毫怠慢。刚上任,她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还向有经验的老领导请教管理经验。她坚持制度管理和感情管理相结合,紧密团结广大教师,服务学校,服从校长和业务校长的正确领导,依靠学校领导班子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带头执行遵守。她担任教导主任的1年里,学校教风好、学风浓、领导班子团结、同事之间也非常和睦,教学成绩逐步提高。
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务主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她说自己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在实施教师绩效考核的今天,教师更要讲敬业和奉献。而她也正是这样做的,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在她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她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与他们一起读书,一道学习,一同感受收获的快乐,亲历他们成长的每时每刻,她说这是世间最美的享受!
王乌兰斯琴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谦和的人生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执着的进取精神和宽容的人格魅力。她获得过国家级、区级、盟级、校级多个奖项,但是从不骄傲,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刻苦进取,勇于实践,用心经营,用心浇灌着民族教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