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维吾尔族“萨玛舞”源流

2018-06-07 08:12徐雅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萨满教伊斯兰教源流

【摘要】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研究是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提倡宏观多视角的认识与把握舞蹈文化,而对于中国民族民俗舞蹈的探究与讨论,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反思与探索已然也是大热。本文将以传统民间舞蹈——萨玛舞作为探讨对象,以人类学视角,通过对比研究法进行分析,挖掘萨玛舞的历史起源,并试图对其宗教文化的源流进行剖析与讨论。

【关键词】萨玛舞 源流 萨满教 伊斯兰教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17-02

引言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舞蹈,有着西域所特有的乐舞形式。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萨玛舞中既有萨满教巫文化的体现,又有伊斯兰教的宗教体现,在众多研究学者中,也对于萨玛舞的最初宗教源流问题有着一定的分歧与热议,需要用多元的角度来辨析其源流及发展。

一、萨满教源流体现

“维吾尔”一词在古书上与韦护、回鹘、回纥等同义,作者杨建新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一书中认为,维吾尔族即古代的回纥。在公元744~840年间,古代维吾尔族处于回纥汗国时期[1]。与很多古代社会一样,回纥也有类似于大祭祀一类的神职,那就是萨满教巫师,并且巫师在回纥的地位很高,经常预测、参与国家的重要决策。

到了近代,这种萨满巫师还经常活跃在维族地区,称为“巴赫西”,又称“达罕”。巴赫西在维族是跳萨玛舞的好手,也承担了一部分传承的任务。作者刘志霄在《维吾尔族历史》一书中所持观点认为现在的维族萨玛舞即是“巴赫西”的跳神动作中演化出来的,而那些跳神的动作却直接来源于萨满巫师的求神动作[2]。在维族地区的很多农村,会有人请巴赫西跳一种叫做“皮尔”的舞蹈,此舞有“治病”一说。关于“皮尔”进行的过程,在很多中外书籍上都有记载,我们可以通过这一过程来考量刘志霄上述的“萨满教起源说”。“跳皮尔”仪式开始时,用一根白色长布悬吊于房梁,使之垂下,病人或妇女坐在百步条之下,巴赫西则将其围住,大声的祈念经文祷告求福,并有鼓手敲鼓,随时间的推移,念经声与鼓声逐渐增大,中间的病人亦会随之跳起舞来,并会沿着布条往上攀爬,直到精疲力竭时倒下,“跳皮尔”的过程结束,经历这个过程,病人的病情往往会得到好转。

萨满教的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与灵魂崇拜,并认为树木有灵,维吾尔族信徒在朝拜时,会在树上扎上一些布条,而从“皮尔”在房梁上扎布条的程式可以端倪出其中确实有萨满教文化遗存。

此外,在探究維吾尔族“萨玛舞”宗教源流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及的是同样以跳舞来治病的蒙族最初的“安代舞”。其仪式的进程与“皮尔”相似,都是病者在中间,其他人围城一个圈对其唱歌、跳舞,而中间的人最后会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彩巾随之走动、起舞。安代舞是蒙古萨满的“专属”,而“安代”是源于萨满跳神,其跳舞治病的形式即是由萨满“唱白鹰”跳神祛病发展而来的,中间的病人手持彩巾也与“皮尔”的布条有着微妙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维吾尔族萨玛舞是由萨满教演化而来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

二、伊斯兰教源流体现

面对维吾尔族萨玛舞的宗教源流的探究,有与“萨玛舞源于萨满教巫文化”相对的另一种声音:一批学者认为,维族萨玛舞应该追溯到伊斯兰教文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提到:萨玛舞是伴随着伊斯兰教苏菲派在喀什葛尔的广泛传播而形成的[3]。现今土耳其也有一种名为“萨玛”的宗教性舞蹈,其中所体现的伊斯兰教遗风就比萨满教更明显了。

该舞蹈的基本体态是直立的,两肩平齐,右臂在上,手心冲上,左臂微微向下,手心冲下,穆斯林在朝拜跳舞时整个人向逆时针做旋转,久者可旋转通宵达旦。从动作上分析,伊斯兰萨玛舞与维族萨玛舞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宗教的不同,所带出的舞蹈风格也会变化,但是二者的联系同样也出于宗教原因。土耳其与突厥有着很大的联系,他们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信奉萨满教的,但是在民族迁徙,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又信仰了伊斯兰教,并形成了跳萨玛舞的苏菲教派,因此舞蹈形态的不同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在人类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文化迁移”,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域的自身本土文化在经过历史变迁、地理迁徙以及文化解构与重构或与其他地域民族文化融合所产生新的文化的过程。从这个视角来看土耳其苏菲教派的萨玛舞就能够对其舞蹈形态及语汇有所解释。

另外,从穆斯林日常生活中对伊斯兰教的反映也能看出与萨满教文化的联系。穆斯林在非朝拜时期经常会出现“通灵”的状态:语言凌乱无逻辑、行为举止异常等现象,他们对于这种现象习以为常,认为是在与真主“安拉”交流。即便是身体状况不佳的妇女也会出现这种状态。这与维族“皮尔”跳神有着极为相像之处,都散发着原始的“巫”文化。

三、结论

萨玛舞在世间已经流传很久了,跳这个舞的主要就是文中所提的我国维吾尔族地区与土耳其伊斯兰教穆斯林。从舞蹈本体分析,无论是动作还是体态,二者都存在很明显的差异性,但是用人类学的方法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渊源,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两个地域最初都是信仰萨满教,因此都透出原始的巫术遗风;其次,“跳舞治病”一说,确实印证了萨玛舞继承着萨满教的血脉;最后,虽然土耳其地区的萨玛舞与维族地区萨玛舞形态迥异,但是其文化迁移的历史性与内在文化的宗教性仍旧指向萨满教的遗风。针对土耳其地区的萨玛舞,研究其具体的发生、发展、变化、融合,会掺杂着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多的文献古籍来支撑。基于本文的浅议,更倾向于萨玛舞的最初源流出自萨满教这个论点,但此观点仅作为该议题的交流与讨论,日后仍需要更深入的挖掘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建新著.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M].民族出版社.2003(6)

[2]刘志霄著.维吾尔族历史[M].民族出版社.1985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M].中国ISBN中心.1998(5)

作者简介:

徐雅文(1991.03-),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舞蹈史论与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萨满教伊斯兰教源流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萨满教研究概述
“干” 字源流浅析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萨满教研究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