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生的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与其他专业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他们讲授就业指导课必须遵循艺术生的认知特点、思维习惯和接受程度,增强就业指导教学过程的针对性,提升艺术生就业指导课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专业 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 实效性
【基金项目】2017年度全国高校共青团研究课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95后青年团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研究”(编号2017LX17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07-02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审时度势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判断,全国上下由此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也迎来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抓好新时代新师范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是至为关键的一环。早在多年前,基于大学生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各高校按照教育部明文规定,纷纷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和职业规划课,对该门课程的学时、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做了相应规定,并将其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以获得相应学分作为课程的成绩考核评估,就业职规课程对大学生求职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师范新办学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授课形式如统一教材、流水线提问、上课铃声、被观众式的讲授,已然不能满足 96后大学生对美好学习生活的新需求,如何有效提升96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实效性,是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新师范办学定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提出新要求
新师范是在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办学新理念,它在注重传承同时,吸收和融入新时代新思想,提倡“内涵式”发展,笔者认为,与过去教学要求相比,新师范办学定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提出一些新要求,比如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教学方法效用、教学体系合理化、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事业对接等,对今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96后美术专业学生的新特点
96后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方式、思想行为、个性特征比较独特,特别是在网络化时代成长下的96后艺术生,他们对新事物更感兴趣,勇于大胆去尝试、接受新事物。由于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自身的艺术创作,特殊的学习思维以及独特的专业授课模式导致艺术生养成较强的独立个性,自我意识也就更为强烈,更为关注个人职业价值实现。总的来说,他们这种独特开放思维方式、敏感波动的心理特点、自由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功利实用的职业选择观念等,加之地方师范院校的美术生在培养方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专业艺术院校不同,因此提升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就势必要充分考虑到艺术生的个性特点。
四、提升96后美术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建议或措施
(一)抓准生本特点,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就业课程教学模式是固定的教师讲解形式,比较缺乏现场体验感和交流机会,而就业指导课实用性很强,这一点决定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应注重学生就业体验感,给他们创造更多现场体验、学习领悟的实践机会,同时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教学重点应有所区分。一般来说,美术专业学生形象思维好,动手能力强,比较注重应用实践能力,他们希望能从就业指导课中学习更多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就业经验,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引入更多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双创基地体验法等,带给艺术生更多的实践交流体会,无形之中也会增强他们对指导课程认同感,带给他们一次次温暖有力的指导体验。因此要有效提升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建立符合他们生本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二)教学管理共同参与,构建就业指导课全程育人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就业指导课课时、成绩考核等比其他专业课程要求相对低,专业师资队伍较为缺乏等问题,造成部分美术专业学生对课程存在误解,思想上不重视,旷课早退现象时有发生,马虎应对作业等,因此,就业指导课仅依靠上课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指导有效结合,充分发动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创建全员指导教学体系。以96后美术专业学生为例,课程教学内,由课程指导教师专门讲授为主,辅导员、班主任则在课堂外对美术生进行就业心理、形势、专业前景等交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招聘模拟比赛等,专业教师可以利用每学期学生定期参加艺术实践、采风考察等教学活动机会来进行指导,这些与社会生活非常接近的艺术实践能够通过教师专门启发、沟通来达到强化、优化和深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从而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过程。这种教学体系,不仅提高教师授课的实效性,也极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让就业指导课程教材说“本土话”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会统一指定教材,一些高校为了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专门组织本校就业指导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或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编写课程教材,将学生感兴趣知识点、重点关注的求职案例写入教材,有效增强教材指导性和实用性,成为指导学生就业“枕边书”。随着新师范办学理念提出,我们发现教育教学过程输入本土化、校本化因素,可以有效强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带给学生更多不同的教学体验。那么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工具,如何加强教材内容本土化、校本化,无疑是今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新师范办学定位一个很重要的思路是坚持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特别是对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地方高等院校来说,从提倡和鼓励更多毕业生服务地方教育事业这一办学定位出发,就要求就业指导课的教材的编写不能一味强调大而全的内容,要侧重区域性、地方化和本土化就业指导经验,突出教学内容的区域化、校本化指导,比如教学案例选择的本土化、多样化,注意选择那些贴近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求职实际的个案,既要有成功求职个例,也要列入一些典型的失败案例,从正反两方面给学生带来不同认识和体验。
(四)授課对象实行分类指导要更为精细化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和选择也面临新的变化,96后美术专业大学生对毕业后如何求职、择业等看法与以往学生有明显不同,他们相对忽略就业指导形势与理论政策学习方面,更加关注毕业后工作所带给自己体验感、冲击感和新鲜感,而非单纯满足工作稳定、环境优越、薪水高等物质性需求,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实行授课分类指导,内容尽可能细致,突出学生个人求职需求。
(五)采用教学方法多样化、时代感强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为96后居多,他们勇于尝试和接受新事物,对教师授课的教学方法也提出新需求。与其他专业课程最明显不同是,就业指导课非常强调实用性。教师不仅要适应学生思维方式,运用学生所喜闻乐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最新动态,以问题为导向来授课,同时灵活采用丰富多彩、时代感强烈的教学方法,比如,现阶段较多老师喜欢在课程上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来激发学生兴趣,实践中也起到迅速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参考文献:
[1]谢廷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广西教育》,2017年10月,174.
[2]黄翌皓.《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困境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7年12月,200.
作者简介:
黄钰晶(1983-),女,广西贵港人,岭南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