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玫
摘要:电视作为社会效应特别突出的传统主流媒体,而电视新闻评论栏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发掘和进行评论,是对电视台收视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评论栏目必须顺应媒体融合潮流,以达到留住自己的受众的目的。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栏目的存在的问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地方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发展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发展策略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概念
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是新闻栏目的一个分支,其简单传统的模式已经难以吸引观众,目前多以评论新闻来提高新闻事件的关注,其在前期通过对新闻资料的收集,在播报是主持人充当评论员,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为评论对象,分析讨论的电视新闻类栏目。栏目通过对事件分析,使受众获悉事件真相,因此任何一档新闻评论栏目都要有鲜明的观点和透彻的分析来帮助受众观察了解世界。
现如今我们处于互联网将电视、报纸、新媒体等的媒介融合时代,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媒体具有传播时效快、交互性强、内容开放等特点,这让很多电视新闻评论主动参与到其中来,取得良好成果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推动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发展。
二、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发展的弊端
(一)缺乏时效性
新闻栏目的立足之本是高时效性,当然电视新闻评栏目也不例外。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方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缺乏时效性,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足不出户就知道新近发生的事,并且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往往会和网络的一些评论相似或相同,这时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时效性就会大大减弱,久而久之,电视新闻评栏目的时效性就会产生恶性循环,所以,如何利用新媒体获得最新信息,并及时对其发布和评论,是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关键。在新媒体融合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在加快信息传播的同时,也给栏目增加了难度。
(二)大同小异的评论方式
电视新闻评栏目最大的亮点在于独具特色的评论风格。精彩绝伦的评论风格往往可以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档次和收视率,并且对节目的品牌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新闻评论栏目往往对新闻的前因后果进行大篇论述,对新闻的评论却一笔带过,导致评论不够透彻明了。造成以上原因无非两点:一是节目制作方对新闻定位和评论角度较为单一,往往是围绕一个方面来说,二是主持人的专业程度欠缺,缺乏较强的分析能力,不能深入发掘新闻的评论价值,造成评论内容的匮乏,使评论毫无新意。
(三)电视新闻评论栏目重复性强,缺乏特色
近年来,以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1+1》、《东方时空》等为代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慢慢走出了综艺娱乐节目和电视剧节目的压制。省级卫视也开始模仿央视而推出自己的节目。例如《南京零距离》、《锵锵三人行》等一些节目。而下级卫视也紧跟步伐。但总所周知众所周知,内容、节目环节设置、栏目定位等一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从迎合猎奇心理出发,“新闻”变为“琐闻”,向着娱乐化方向发展。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发展规划
目前,随着媒介融合的加深,优化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实现资源的重组,也为我们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此时需要我们主动向新媒体融合,逐渐改变栏目内容、节目形式、评论员的培养等的特色栏目。
(一)内容新颖丰富,强化时效性
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接触着不同的信息,而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要想获得高收视率,就需要内容多样化、时效性强,也就是题材新颖,从而可以在媒介融合的有利条件下,采取智能化、信息化的快速手段从分手及网络、自媒体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地发现、传播的新闻信息。在手机评论的快速时代,一些热点评论语言新颖巧妙,这些都可以为新闻素材提供有效的价值手段。同时题材可以是国家大事、社会新闻、文体娱乐、百姓生活等,充分与现实相结合,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电视新闻节目保持同步,及时进行与观众的互动环节,同时与节目外的观众进行及时交流与更新,让观众发表言论,并发布下一期节目的内容,来增加栏目的收视率。
(二)拓展传播手段,突出栏目特色
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要加强传播手段,调整栏目形式,突出栏目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可以一方面结合数字电视的优势,通过数字电视的传播速度快的特性,进行现场直播,现场报道的同时进行现场评论的相关内容,现场的评论员直接在现场进行评论解说,增加了直观性与时效性。比如《东方时空》中的许多事就是现场同时进行直播,主持人也因此展开评论解说,可以增加观众的观看兴趣。与此同时,另一方面发生大的事件时,各媒体不免出现相同的话题,这时我们就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在传播方式、手段、视听语言、评论角度等发面进行创新。比如地震的受灾程度、受灾范围、救援情况等进行反复报道。
(三)提高評论员水平
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核心是评论,而评论的高低取决于评论员的水平的高低。只有提升评论员水平,才能增加新闻评论的深度和广度。好的评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水平,也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亲和力,同时也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灵敏的现场的应变能力,可以说,新闻主持人是新闻评论节目的外化形象,当新闻发生的时候,就需要评论发挥各方面的技能进行报道,引导受众对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久而久之,观众就会习惯一个栏目的报道方式从而产生了依赖心理,这就会增加栏目固定收视率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新的受众人群。
总结:
在这时代,面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要正确认识这个机会,并要牢牢把握住机会,进行栏目的革新、开放理念、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发展自己的栏目特色,丰富新闻内容与来源,提高主持人水平,客观公正的进行信息报道与评论。
参考文献:
[1]李德顺.浅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突围之道[J].新闻记者,2010(07).
[2]焦文.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12(09).
[3]陈戈.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新闻传播,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