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宗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夯实数学基础,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积极思维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课堂中来,进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发展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往往都是沉闷、枯燥的,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身到学习中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新课开始就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圆规画一个圆,接着展示学生画出的圆并介绍自己是怎么画的,但是同样的方法画出的圆却不一样,有的圆上是光滑的一圈,有的圆上是凹凸不平的,有些圆不是由一条封闭的曲线围成的。怎么才能画出一个光滑漂亮的圆?这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倾听同伴的发言,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圆的各部分名称在潜移默化中悄悄解决了。课堂上笔者虽然没有创设情境,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却投入了极大的兴趣,这种趣源于学生的心理需求,源于对数学本身魅力的吸引,源于对数学思考的挑战。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可以激起学生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中心,把每个知识点讲得非常详细透彻,可以说是一口一口地咀嚼后喂给学生,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会造成严重的依赖性,不知思考,不会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心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考。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等于180°时,教师给每个小组学生提供两组角(一组为40°、80°和120°,另一组为30°、40°和70°)让学生用这两组角分别构建三角形,学生迅速动手,认为三角形不就是三个角,三条边组成的吗?摆着摆着,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个个充满了疑惑,为什么组不成三角形呢?学生认知冲突产生了,这时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猜测,因为只有在学生疑之后思维才能真正的启动,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三角形呢?学生在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转入活跃状态,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带着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三、选取趣味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又有很强的逻辑性,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热情。但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这节内容的时候,学生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在运动的时候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这时学生就会积极的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一些学生很快举手回答:电梯的升降属于平移,地球和车轮在运动的时候属于旋转,并让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进行思考,对比看看这些运动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很快发现:平移和旋转在大小、形状上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平移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则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生活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提问,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摆脱教材的束缚、思维的禁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地展开思考,展开富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结论。我看到许多学生似乎有话说,此时我并没有无视学生异样的眼光,而是微笑着鼓励学生有什么不同看法表达出来,将教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此时,就有学生提出不用尺子量同样可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如,图形对折或者直接对各边进行比较等等。在这样自由而愉悦的教学之中,学生并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真正地体现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实现了对知识与经验的重新加工与整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与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总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来的,而是需要落实于每一节课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使學生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才智,2011(24):10-11.
[2]何庆林.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