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军亮
摘 要 分层作业作为一种新的布置作业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按照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采用精选精炼、区别对待的思路,以求达到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化学 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认为初中化学作业布置要体现知识的层次性、题型的多样性、问题的趣味性、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等,通过精心准备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采用多种方式。
1针对不同类型知识,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更多的是要把生活中的化学和课本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既能够体现中学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课后化学作业的设计也要本着这样的原则,把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相对死的知识和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化学作业的布置体现实用性的原则,使学生乐于化学探究、勤于动手。
1.1记忆性知识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课本上基本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基础的化学概念、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等知识点都要求学生记住,然后去运用。但是,紧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行的,课堂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们提不起学习兴趣,于是我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成顺口溜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在讲解化合价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对于常见化学元素的常用化合价总结如下:一价氢氧钠钾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全齐全、二三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在讲解这种记忆型知识过程中,既能够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运用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1.2阅读型知识
新教材的编写与旧教材相比,更能体现出时代性、实用性,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例如,资料卡片中《空气质量日报》和“水的组成揭秘”;化学●技术●社会中有关“可燃冰”和“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等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学习相关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1.3实验型知识
实验型作业主要以教材补充的课外实验为主,大量的化学结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得出的,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可以把课本上直接给的结论和化学公式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化繁为简,加深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效果。如可以指导学生自制汽水,自制简易的启普发生器装置,这些小实验操作简单,制作原材料易寻,实验安全性较高。
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作业的过程中,势必要思考实验的原理、材料、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一系列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在消化、吸收、应用的过程,这正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化学学科的实用价值的过程。每当学生完成一项作业时,他们既能收获充分自我的满足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应用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动手能力的强化,符合当前新课程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2分层作业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得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才能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发展提高。以往“一刀切”的作业形式,虽然减少了化学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合适的,因此达不到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利于不同層次的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套餐”,既让后进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又能保证优等生展现自己的探究能力,让课堂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教师可将作业分为三类,一类是对知识的了解、巩固题,较容易;二类是对知识的解题,稍有难度;三类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有较大难度。
例如,在讲完溶质质量分数后,我设计了三道题目:
(1)某温度时,蒸干35克氯化钠溶液,得到5氯化钠,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0克锌粒与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10克锌粒与 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同的学生对上述三类题目各尽所能,能力弱一点同学的解1题,知识掌握好,理解能力强的同学解2题,班级学习能力强,解题能力强的同学解第3题类。分层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当然,在初中化学新课程要求下的作业布置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素质,还可以设计出小小化学家、我是技术员等各种各样的作业形式。只要教师能在作业形式和内容上多下一些工夫,一定会提高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将会进一步推进化学教学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何胜菊.中化学分层作业的实践研巧[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