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险绝为平,以奇极为正”

2018-06-07 07:46周琦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欧阳询

摘要:唐代楷书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通过《九成宫》分析了后人对楷书理解的偏差之处,摒弃书法传承过程中存在的诟病。旨在让临习者突破法度概念化,追求奇正结合,把欧体楷书写出生气与神采。

关键词:《九成宫醴泉铭》;奇正;险绝;欧阳询

欧阳询为唐朝初期集大成者的一位书家,他的魅力著作《九成宫醴泉铭》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后世,此碑并非天成,乃是精力所作,是欧阳询通过吸取诸家之长,并加以有度的融合而产生的独特艺术风貌。欧阳询由隋入唐,即便在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的陪衬下,也挡不住“率更体”被称为“精能之至”。王文治讲:“欧阳以险绝为平,以奇极为正。”历代书法评论都点明欧阳询的名作《九成宫醴泉铭》是有得“险劲之趣”的。《旧唐书》云其书法“笔力劲险,为一时之绝”。欧阳询写此铭时已有七十六岁,晚年书艺已经驾轻就熟,还是奉敕用心之作,此碑书法,“平正”与“险绝”的巧妙相合,让观赏此碑者瞻望咨嗟。这位“八体尽能”的全面书家,虽然出身贵族,可命运多舛,能在书法艺术上有这么相当的成就,除了先天聪敏好悟,也少不了后天刻苦好学。《九成宫》历来深受世人所推崇,因为它经得起推敲,不俗不媚,精气内含。

一、后人学欧阳询楷书的弊端——僵化性

唐楷令世人瞩目又嗟叹不如,后世人习楷都取法于唐,但也都诟病于唐,从而难以逾越,在唐楷中,欧阳询的楷书占有很大的地位,《九成宫》被说是初学书法者最为适合的良好范本,多以其入门,但欧字事实上并不好学,如果不得法,弄不好就会刻板、俗化。后世人对欧楷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九成宫》并不只是“四平八稳”,“四平八稳”只能说是它一个基本的艺术程式。凡是艺术都有一定的艺术程式,它可以让人们更快地、更讯速地了解这门艺术的特性,但这“程式”一定意义上却束缚了书法者的观念,后世人在对楷书的理解上就是这样,这高度概括的表象里往往会忽略一些细部特征,一味地去循规蹈矩,个性化的东西抹杀全无。清末黄自元临摹的《九成宫》就风行一时,效仿者不计其数,成了人们竞相追捧的蒙本,但我认为他所书的《九成宫》过度僵化,程式套住其字,千篇一律。艺术程式在初创之时对于确立书法的规范性确实很有必要,但过度严密化就会背道而驰,楷书并不都是“踢正步”,方正只是一方面,楷书当然应该从八面取势的字法、顿挫提按的笔法等各方面因素去考虑才对。技法是很娴熟,可用笔处处趋同,过于工整亭匀。一个书法家可能把技法掌握的很充分,这只是书匠,过度的技术化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压制。

史书记载,黄自元已成:“书名满天下,妇孺皆得知”。他的楷书渐渐成为社会上的通用字范,但从某种程度来讲,实用性的上升就意味着艺术性就会有所缺失,汉字结构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则,但如果笔法单一,字字雷同,那也就不叫书法了。因此,学《九成宫》不可过于求同,也绝不能过于求异,这个“度”的掌握当然由帖所生,由心所悟。

二、我对《九成宫醴泉铭》临习、创作的理解

1.临习:取势连贯、折中合度

虞世南曾说:“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皆得如意”。我们所见《九成宫》是碑石,书写之后的再次翻刻必有相当层面的失真,而且年久风化、漫漶,最大的弊端是《九成宫》为碑版石刻缺少书写感,临习时更容易误导习者强化它方劲瘦硬单方面特点,所以点画间彼此映衬、相互呼应就尤为重要,如果像行书一样连续地运笔动作贯穿楷书始终,以笔意连带决定入笔的取势,以入笔的方向决定点画的形状,使楷书更自然更有变化,从而避免了死板。从某种意义上讲,楷书只不过是笔断意连的行书而已,它们之间是没有那么大障碍的,王羲之尺牍中楷行草都在一起,并没有分的多清,书写楷书也是需要韵律和节奏的,纵笔、留笔、断笔、连笔使取势得当。由此来说,临习时完全可以将欧阳询的楷书和行书结合,它可以说是避免僵板的绝佳方式。当代一些书者就有欠缺取势连贯,阴阳相融等问题,造成脱节。

2.创作:奇正结合、旨归神采

以平正为基调,以奇险为趣点,以神采为旨归。是我深觉欧体创作应遵循的三项重点。毋庸置疑,学《九成宫》必先入帖,取法于帖,抓其风貌,形真神和。可书法中的形因为可见,所以易学,而神采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捕捉,学习《九成宫》就是学形和悟神不断循环的过程,走这过程的必须要点则是用心。空谈“像”是不对的,这必将入主书奴,力求形神俱似,才是研习《九成宫》的正确方法,通过不断的临帖掌控其神,才能让生发出的新神有据可依,而后达到“得其意而忘其形”,注重神韵才可以避免成书奴。《九成宫》的正奇隶属于其形的范围内,那它的神是什么呢?其实“神”就是你自己对帖的理解,在修养和阅历不同时,对《九成宫》的理解就会不同,若想发出新枝必须在形神毕肖的基础上,“突破”才有望。虽说学古人,但不能被古人所桎梏,那种“刻意古范”是不可取的,出帖是极其难的阶段,会因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不同而显出差异,历来学习《九成宫》者密如繁星,但终不能成,真正能化为己用自成一格的人寥寥无几,稍有差错,创造就会变为臆造,切忌急于求新,刻意弄怪,要循序渐进为自己所用,并建立在中国书法传统基础上,否则,会丢失的更多。

结语

隋、唐代楷书得以成熟的姿态崛起于世,《九成宫醴泉铭》得以形成“戈戟森严”“险峻庄重”的书风,学者单方面过度强化原碑的一处特点,容易与《九成宫》渐行渐远,阴阳相交,折中合度方能取其精髓。创作中注重神韵才可避免成為书奴,急于求新刻意弄怪,也是极不可取的。奇正结合,旨归神采,毋庸置疑是欧体创作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北宋]《广川书跋》董逌 卷七至卷九

[2][北宋]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3][东汉]《九势》蔡邕:《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作者简介:周琦(1994.07.04)女,籍贯黑龙江省,辽宁师范大学,2017级研究生,美术学书法专业。

猜你喜欢
欧阳询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楷法宗师
学写竖画
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用笔论》
欧阳询:楷书之冠,清静流芳
《朝日新闻》报头竟是欧阳询手笔
欧阳询晚年得子
欧阳询生卒年
九成宫礼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