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佳丽
2
018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指出,“中国威胁论”虽然有了新的翻版,但却更加不得人心。此番回答相当应景。就在2月2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公开场合警告中国,称不应该把对巴尔干国家的投资与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消息甫出,外界不禁感叹:一向对中国呈现友好姿态的默克尔怎么了?而早些时候,德国西门子集团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宣布将“平等”地合并其铁路业务部门,同时表示,“这是对抗中国高铁巨头的经济联姻”。法国劳工总联合会代表克洛德·芒达尔甚至公开承认,为了抗衡中国巨头,合并是必要之举。
为何要杞人忧天
不管是担忧中国的高铁业务扩张还是指责中国“分裂欧洲”,欧盟对中国的警惕和怀疑时轻时重,从未间断。而自从中国提出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机制后,上述心态在西欧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
“传统上,西欧国家是欧洲的主要经济体,也是欧盟的主导力量,从欧共体成立之初到欧盟现在拥有28个成员国(尚包括英国),西欧国家的影响力很大。中东欧国家有些是欧盟成员国,有些是可能加入欧盟的潜在成员国,中国在欧洲或者中東欧的影响力越大,西欧就越担心。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与一些欧洲国家的合作,或者影响西欧国家的经济利益,或者影响了他们势力范围的扩展。”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在西欧国家看来,中国对欧洲一些国家的投资、建设,是为了削弱自己的影响力才去做的。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力越大,西欧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就越小,所以,西欧感到焦虑,时刻想要提防中国。这种焦虑让他们忽略一个事实:不管中国与哪个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一定是基于双方意愿、为了双方民众福祉。
当然,对中国的动作感到焦虑,只是一种外部表现,西欧国家焦虑的源头在于内部。
从对欧盟各项事务的参与度上说,西欧主要国家不仅是欧盟的创始国,更是欧洲一体化道路最坚定的拥护者和实施者,是欧洲统一大业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也是历次欧盟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郑春荣指出,西欧国家最希望看到的,是欧盟能够统一行动,统一发声,这点不仅体现在外交安全政策上,也体现在经济政策上。
“但是这种愿望,从未真正实现过。但西欧国家也不能说,我去关停哪一个成员国的市场,或者告诉中国,你别来投资,这都行不通。所以他们换一种方式,指责中国的投资别有目的,指责中国对某些国家的‘拉拢导致西欧国家无法达到目的,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内部裂痕积累成疾
假设中国不与任何欧盟成员国发展双边经贸关系,西欧国家的愿望就能实现了吗?显然不会。
2018年1月份,欧盟委员会宣布波兰的司法改革违反法治原则,并根据《里斯本条约》第七条启动对后者的审查。若通过,波兰在欧盟机构中的表决权将会被剥夺。而此番调查,也是有史以来欧盟成员国的首次遭遇。
与此同时,波兰政府拒绝欧盟的指控,指出欧盟上述举动带有政治色彩且不合法。欧盟和波兰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更严重的是,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公开支持波兰的立场,抱团对抗欧盟的情势非常明显。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告诉《经济》记者,欧盟发动对波兰制裁提案的直接原因,是波兰现执政党在2015年年底上台后一直在扩大政府对法院的影响力。
“2015年,‘法律与公正党获得了波兰议会超过半数席位,实现了完全执政。该党派带有浓重的右翼民粹主义色彩,主张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欧盟抱有较深疑虑。近两年,波兰执政党致力于推行一系列司法改革,欧盟则认为这些改革‘有违欧洲价值观和标准,所以才有后来更严重的冲突。”丁纯这样说。
司法改革并非西欧与其余欧洲国家发生争端的唯一领域,类似事件在媒体管制、难民接收、欧俄关系乃至对欧盟未来的定位问题上,时有发生,而背后均体现为立场、价值的冲突。2015年,欧盟在法国、德国等大国主导下强制摊派难民,就被中东欧国家视为对主权的破坏;而波兰现任总统杜达(法律与公正党),当初就是打着反对波兰“跟着欧盟政策随波逐流”的口号当选的。
此外,直至今天还处于胶着状态的英国脱欧进程,也是引起西欧国家焦虑的众多因素之一。
原本,英国作为游离于欧盟核心圈外的欧洲大国,常常和中东欧国家结成非正式统一战线,以此平衡德、法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英国启动脱欧程序后,上述平衡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英国民众的决定令欧洲各国民众和政府均意识到:欧洲一体化并非不可逆转。
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西欧和中东欧国家开始各怀心事。
“中东欧各国希望在欧盟内保持更大的自主性,但是德、法等欧盟核心国家,则强烈希望通过加速欧洲核心区域一体化以克服内部危机。这也是为什么2017年,西欧国家正式且明确地认可‘多速欧洲的存在。尽管多速欧洲长期存在,但上述官方的认可,却让西欧和中东欧有了更多分歧。当前欧盟和波兰的冲突,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丁纯这样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副主任任琳则告诉《经济》记者,“多速欧洲”包含主系统和亚系统,也就是“快欧洲”和“慢欧洲”。“多速”意味着整个区域内规则趋于碎片化,有的规则更强调一致性和高标准,有的规则却相反。这两个系统之间的经济行为,正面临着贸易规则重叠与交错的问题。在“快”“慢”之间,欧盟成员国与非欧盟成员国、欧盟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交往,都将面临一个“撮合规则”期间——费时、费力、高成本。
“处于调整过程的欧洲,很可能会出现保护主义蔓延的情绪,这会进一步妨碍经贸领域内的信任塑造。包括中国在内的欧盟外部经济体,也需要警惕欧盟因自身调整而为整体带来的谈判与交易成本。因此,中国需要对欧盟的各种规则更加熟悉,避免非必要损失。”任琳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特别是近些年,保护主义思潮在西方世界蔓延,发达国家会把矛盾转嫁给外部,无视世界经济复苏长周期现象和发达国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而近期,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行为的指责,很多都是上述问题的表现。
不过,虽然欧洲“东西裂痕”趋于明显,中短期内,西欧和中东欧国家仍然会在欧盟框架内保持大体团结,尚不至于彻底闹翻。对于中东欧国家而言,留在欧盟,依然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比如,2014年至2020年,波兰可以获得825亿欧元的欧盟基金。对于西欧国家而言,更希望影响和同化中东欧国家,借以维持和巩固欧盟扩大的成果。
只是,从长远看,如果双方渐行渐远,已经积累的矛盾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难免对地缘政治产生深刻影响。“量变引发质变,从而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丁纯这样分析。
从解决内部焦虑着手
对于西欧国家而言,与其将焦虑转嫁给无辜的经济体,不如先正视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欧盟依然是由西欧大国主导的国家联盟,中东欧国家目前的绝大多数经济扶持还是来自西欧。欧盟虽然不能以《里斯本条约》对波兰等国家进行经济惩罚,却也能够通过减少援助的方式“给脸色”。
不过,西欧国家需要时刻牢记一个事实:欧盟,是所有成员国的欧盟。
“我们说欧盟以德、法为中心,辅以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然后辐射向周边国家。但是面对德国和法国的‘发动机作用,其他欧盟成员国也比较矛盾,尤其是对德国的态度。一些成员国希望德国领导欧盟,可并不完全放心,直到今天,到底是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这种担心始终存在。”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这样对《经济》记者说。
他指出,在整个欧盟的发展历程中,西欧国家的确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但今天,并不能说欧盟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国家的。所幸,在既有的全球背景下,欧盟属于共同治理度很高的国家联盟,内部的法律和程序规范也能很大程度兼顾公平与透明。
欧盟的决策机制可以降低大国操纵的几率。其权力在欧盟机构之间、欧盟与成员国机构之间进行分割和制衡,从而杜绝一家机构独掌大权的可能。然而,欧盟主要机构负责人能否抛开“家国情怀”去公正处理事务,又是另一个问题。
2019年10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将卸任,目前风头最盛的候选人是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不少欧盟成员国都在祈祷魏德曼不要当选,因其明显的“鹰派”作风一向主张紧缩货币政策,这点虽受德国喜爱,却令其他成员国十分不满。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陈新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则指出,欧盟或者欧元区的机构负责人能否抛开国家层面的限制,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思维方式。
“要说欧盟决策机制透明呢,可能也不是,毕竟欧盟层面的领导人不是选举出来,而是互相商量出来的。三大机构中,欧洲议会的成员是选举产生的,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的主席,都是推举产生的。拥有主要决策权的是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则分别享有提案权、同意权和部分否决权。”
正视发展中国家的成长
除了解决内部问题,西欧还要端正态度,正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成长或崛起。
中欧双方存在共同利益,谋求对话与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最明智的选择。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我们也愿意同欧洲共同提振世界经济、完善全球治理,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陈新指出,中国一直以来都支持并赞同欧洲一体化,但这不等于说中国只能同欧盟层面进行经济往来,而不能与欧盟成员国有交流。否则,德国又怎么可能连续42年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呢。
“但一些国家还不能认清这个问题,比如欧盟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借此打击中国的出口,进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可是,欧盟承认了乌克兰、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比起来很奇怪。”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西欧国家将内部焦虑转嫁给中国,刻意忽视双方潜在的经贸合作空间与价值,很可能为全球缓慢复苏的经济形势带来不利因素。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事作风下,欧美双边关系已经受到考验,经济往来亦如此。
近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全面征税,钢铁产品的税率高达25%。中国虽为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但出口到美国的钢铁占中国钢铁出口总量的1%。相比之下,欧盟受到的打擊更大。
2018年2月20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希纳斯强调,美国一旦实施限制贸易的措施,欧盟将迅速作出反应,捍卫自己的工业利益。据悉,欧盟的报复清单将重点打击美国出口的农产品,比如马铃薯、西红柿、橙汁等。
链接
从地理上讲,西欧包括爱尔兰、英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摩纳哥7个国家,但本报道取政治含义上的“西欧”,除上述国家外,还包括欧洲中部、南部、北部的一些国家。
链接
欧盟常设机构中有三个部门不得不说。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成员不通过选举产生,也不需要向选民负责,因此,委员会不被选民意见左右。成为欧委会成员的先决条件是,宣誓放弃对所在国家的效忠。该机构行使欧盟行政机构职能,类似国家政府。
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为欧盟最高决策机构,由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加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不遵循民主原则。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被认为行使类似下议院的职能,遵循民主原则,但权力比前两个机构小得多。
欧盟理事会需要与欧洲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urope)区分,后者为政府间国家组织,成员为所有欧洲国家。
俄罗斯:GDP需年增长6%
俄罗斯前财长阿列克谢·库德林近日说,若要实现总统普京在2018年国情咨文中提到的目标,即本世纪20年代中期将人均GDP提升50%,俄罗斯经济每年的增速应与中国保持相当,且要从2018年起算。这意味着,俄罗斯GDP年均增长要达到6%左右。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则指出,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只能大幅增加对经济的投入;而资金来源,或许可以从企业自有资金和财政税收入手。
美国:钢铝关税惹矛盾
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8日签署命令,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关税。欧盟对此两手准备:一方面自恃“盟友”,要求美国豁免;另一方面,划定产品清单,准备实施报复性反制。分析人士认为,因美国钢铝关税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可能加深欧美之间的矛盾。
3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管贸易的委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与美国贸易代表会面。会面后,欧盟不仅不知道能否豁免高关税,甚至连如何取得豁免的具体程序都不清楚。
国际油价:在62美元/桶徘徊
上周国际油价围绕62美元/桶上下波动,利好利空因素均无法完全左右市场情绪。
此前一周,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40万桶,加上全美商业原油库存增加240万桶至4.259亿桶,对国际油价构成下行压力。不过,美元指数走弱以及美国油田钻井数量减少,对国际油价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纷纷表示继续合作,维护减产协议的效力,成为国际原油价格当周企稳回升的重要推手。
日本:“3·11”地震迎来7周年
日本“3·11”地震迎来7周年纪念日。日本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地震过后7年,7.3万人仍过着避难生活,没有返回家乡。同时,搬入新住宅的老年人“孤独死”呈增加趋势,引发媒体关注。
受人口减少影响,一些重灾区重建进程缓慢。共同社统计数据显示,在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沿岸重建区域,至少116公顷土地用途未定。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担忧,由于市中心人口数量锐减,某些城市可能成为“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