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主探究”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18-06-07 18:35韦卢柏
教育界·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数学课堂

韦卢柏

【摘要】文章通过引用案例《圆的面积》阐述了作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以及自身的一些体会与感想。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数学;课堂

一、背景材料

以前,学校没有电子白板,我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这一节课时,只能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转化方法来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花了大量的时间,但还是没能达成预期效果。现在,有了电子白板,我讲授这节课时,采用课件直观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事先设计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入新课,在探究圆形的转化和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然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按照小组代表汇报的步骤演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完美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二、教案片断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圆的面积)

利用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回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图形的转化过程。(设计意图:为探究圆形的转化和公式推导服务。)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圆形的转化。

(1)学生操作。学生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和工具,通过折、剪拼的方法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有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交流。)

(2)学生反馈。一是通过折,让圆变成若干个三角形。二是通过剪拼,把圆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学生补充。对折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三角形,剪拼成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4)课件演示。先演示把圆的若干等分(偶数)拼得更像三角形,再演示将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5)交流发现。随着图形对折次数的增多,发现对折成的一个个近似于小三角形的底边变得越来越直,三角形的高即圆的半径。把圆等分分成的图形越多,拼成的图形会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形的半径,长就是圆形的二分之一周长,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形的面积。

2.探究公式推导。

(1)以一个圆形通过圆心平均切割成16等份为例。提供把圆形通过对折平均切割为16等份的示意图和它转化成长方形的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喜欢的示意图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学生独立尝试或同桌商量推导。)

(2)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的推导提出疑问,以达到对推导过程的理解。

(3)板书。通过和圆对比,可知一个小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小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于这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也就是有16个同样的三角形,所以用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乘以16就是圆的面积。

板书1: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圆的面积 = 2×π×r××r××16

=π×r×r

= πr2

板书2: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 πr×r

= πr2

三、评价与反思

第二次课堂的成功有四个巧妙的地方。

(一)运用课件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恰当运用课件创设问题引入新课,既节省了教师的教学语言,又为探究圆形的转化服务,学生变得“心中有数”, 让学生怀着这份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学习新知识的课堂。

(二)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几何模型

涉及空间问题、动态过程时,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三)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灵活处理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和灵活处理,用学生易懂的方法解决新知识的传授问题。例如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虽然离教材提供的转化方法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其是学生真实思维状况的反映。学生掌握得非常好,而且简单易行。

(四)自主学习与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动手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体会与感想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课堂就能被充分激活。如何设计问题呢?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的熟练程度而定。例如上面的案例中学生汇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过程时,有一个环节“学生自主对同学的推导提出疑问”,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达到了对推导过程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我明白了传授学生知识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应用知识的本领。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索由于受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以及任务难易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时教师应恰当地选择多媒体,巧妙地运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存,按需提取和使用资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搭建平台。例如上面的案例中,利用了电子白板的播放功能,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同时节约了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见识到更多的题目类型,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留出自主空间,展示学生个性

面向全体,鼓励创新,关注学生个性,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时, 教师应有角色意识,应走下神圣的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允许学生有“自己说话”的自由、“说自己话”的权利。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放飞,潜能才能得到开发。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有很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劉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茂森.优化教学指导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11).

[3]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小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