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摘要】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中,充分发挥热情以及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交流中应用,在实践中感知。任务教学理念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推广的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大学英语教改;实践
一、传统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方法比较
在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多以教师主动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模式为主。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及学生积极性,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欠缺互动交流的机会。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国际化的大形势下更是对培养语言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服务业的业务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现实社会中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技能来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亟需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新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教学方法更关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性与互动性,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過程中也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任务教学方法能够为英语的学习提供明确具体的目标并且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任务教学方法能够将任务教学有效地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目标,以教师为指导,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重点的教学理念。
二、任务教学法在本校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分为三个阶段,即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任务后阶段。
任务前阶段是指教师在任务正式开始之前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布置课堂学习任务,提出学习效果的要求。该阶段主要起到提供背景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任务中阶段为学生实际亲身参与学习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订计划,给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所给定的任务。这一阶段为任务教学法的中心环节,主要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来完成。
任务后阶段是总结验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交流讨论,总结经验与不足,同时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任务前阶段——教师布置任务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布置任务:(1)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对于不熟悉或者陌生的单词通过查阅字典、上网或其他查询方式进行学习;(2)在熟悉词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针对难以理解的语句类型、表达方式、单词用法等予以标注,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同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了解;(3)明确规定在课堂上以竞赛打分的方式对各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并将每位学生的竞赛所得分数按比例计入期末考试的平时成绩中;(4)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或5人,分组时参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性格差异、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情况,按照小组之间基本无差异,小组内成员之间尽量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对即将完成的任务各自进行准备,以顺利完成任务。
(二)任务中阶段——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完成任务
本阶段为课堂教学过程,分两个小环节进行。第一环节针对学生预习的结果进行考查。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单词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以教师提问,学生竞答方式进行。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单词拼写、固定搭配、中文释义、英文释义、语法、句型、单词填空、用法判断、例句默写等方面进行,各小组进行抢答,由获得答题资格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进行作答,若问题回答正确则对该小组所有成员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若问题回答错误则该小组所有成员无积分奖励,由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此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也能够锻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及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二环节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情况,各小组成员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对文章每个段落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文章整体的核心思想,然后由各小组推举一名成员作为本组的代表以英文表述的方式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概括说明,组内的其他成员对于缺漏的部分可以予以补充。
通过竞赛抢答和组内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有效、更有趣地巩固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更牢固地掌握本堂课程的重点。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增强英语口语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英语口语表达的信心,学习与应用并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三)任务后阶段——教师总结评价
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竞答及文章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对于学生在竞答过程中对某些单词的用法出现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强调,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忽视的知识点予以补充;对于各小组的课堂表现,从课前准备的充分程度、竞答时成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公布各小组竞答的积分情况;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充分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整理,作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复习任务之一。
三、评价效果
任务教学法教改的效果评价以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与对接受任务教学法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每学期的学期末,我校均会对学生进行教师授课满意度的调查,以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位居第一。由此可见,任务教学法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很高。同时,据统计,以任务教学法授课的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也都有相应程度的提高。
在学期末对以任务教学法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任务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85%的学生认为“任务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英语交流和表达的能力”,80%的学生认为“任务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趣,更愿意接受任务教学模式”。
授课效果的评价结果说明,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语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根据任务教学法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发现:任务教学法具有实用性、操作性、有效性、灵活性等特点,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将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灵活掌握,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模式。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易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任务教学法可以作为大学英语教改的目标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予以推广应用。
四、总结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语言的学习并非一味是知识的接受,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应用。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性教学,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别,不能依靠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讲授知识点以及课下多做题这种刻板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考试分数高不代表日常应用能力强。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顯,即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有即时反应能力、应对挑战的能力,而非以往简单的翻译即可。
本次大学英语教改实施任务教学法,重在以新时代社会英语人才需求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交际、团队合作完成任务为手段,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本次教改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上,更促使学生形成了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的良性循环的习惯。在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更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加社会化、真实化。
【参考文献】
[1]陈树友.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任务型教学法》[J].当代教育科学,2015(07):I0008.
[2]穆雷,沈慧芝,邹兵.面向国际语言服务业的翻译人才能力特征研究——基于全球语言服务供应商100强的调研分析[J].上海翻译,2017(01):8-16.
[3]郭文琦.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22-23.
[4]赵娟.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