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
【摘要】文章针对《中华茶艺》的一体化教学展开研究,在明确《中华茶艺》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后,详细分析了《中华茶艺》一体化教学的主要措施和实际应用案例。文章为茶艺课程的教学人员提供了参考,进而可推广到其他学科的一体化教学中,推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发展。
【关键词】《中华茶艺》;一体化教学;主要措施
一、引言
茶艺课程是一门对实践性和艺术性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学习茶艺的过程,主要是研究如何泡好一杯茶以及如何享受一杯茶的過程。但是技工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理论课程的兴趣较低,因此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技工院校。只有在茶艺课堂上开展一体化教学,整合课程内容,实现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构建《中华茶艺》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包含了许多技能型学科,这些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这就意味着要让理论和实践教学得到全面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在充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刻理解理论教学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实现《中华茶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变过去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方法,让实践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扎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中华茶艺》一体化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构建《中华茶艺》课程理论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的三大特点为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这就意味着技工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岗位知识和技能。《中华茶艺》的基本任务为:系统学习茶道、茶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茶精神,掌握泡茶技法以及技巧,还要具有一定的茶艺美学素养和服务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而且要引入行业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将学科知识和实际岗位技能进行有机融合,突出技工院校的特点和特色,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基础职业能力。
(二)强化《中华茶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
《中华茶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茶叶的把握,对茶的诠释,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需要不断反复实践,通过提高茶叶冲泡技能、服务技能,完成对茶叶冲泡内涵的理解,这就意味着需要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比如,单项操作训练可以在校内的茶艺训练室进行,而综合操作训练可以到学校的茶室接待或者当地的茶室中进行,还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在实际的学习实践中强化训练。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茶道和茶艺,理解了茶艺的基本礼仪、姿态,才能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到企业茶室实习的机会,真正地参与到茶艺服务工作中,在实际的环境中锻炼自身的能力,有效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改革茶艺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中华茶艺》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教、学、做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音像教材等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理论的过程中配合演示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继而让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并展开茶艺设计。以情境教学法为例,可以模拟茶室服务的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设置不同的茶事活动,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茶艺活动中得到锻炼,体验职业岗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改革茶艺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除上述三点内容以外,实现《中华茶艺》一体化教学,还需要全面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对自身操作能力以及日常课程参与度的重视。比如,在期末考试中,采用闭卷理论笔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闭卷理论笔试考核,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而通过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考查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此外还要留出日常成绩的位置,根据学生的日常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课堂操作技术等方面,确定日常成绩,通过这三个成绩的总和,确定学生的最终期末成绩。比如,某校教师在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中,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茶席作品设计,包括茶具、铺垫、装饰工艺品、插花、背景、音乐和服装等内容,全面考核学生的鉴赏能力、设计能力、礼仪姿态等综合性较强的能力。利用这种重过程实践的考核模式,改变学生以往的理论学习局面,推动学生积极投入到日常活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中。
四、《中华茶艺》一体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案例
(一)教学设备和材料的配备
由上述内容可知,一体化教学中实践操作和理论教学的重要性相同,因此在《中华茶艺》中开展一体化教学时,会安排相关的实际操作课程,这就意味着需要准备实际操作所需要的设备。在配备必要设施之前,要充分考虑学校本身的发展情况和经费情况,如果经费较为宽松,可以考虑一次性解决教学设备需求问题,如果教学经费较为紧张,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投入一定资金作为购买茶具设备的基金,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套茶具,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可以同时操作,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其次,还要购买其他设备,比如电开水器、电子秤、量筒、温度计等。以某校教师为例,将教学所需设备列出明确的费用清单,充分考虑到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具体需求,交给院校的财务部门审批,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茶具和相关设备,让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理解茶艺。此外,还要配备教学用的茶叶,如果教学经费宽裕,还可以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形成教学意境,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
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根据茶的种类和具体的教学要求进行,从茶的发展历史、茶文化、茶精神、茶艺礼仪等方面进行设置和安排。以某小教室为例,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模块,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设置,由浅入深,简化知识,分别为“闻香识茶”“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在第一个环节“闻香识茶”中,学生要能够认识茶叶的品种,分辨新茶和陈茶、真茶和假茶,了解中华茶文化;在第二个环节“以茶会友”中,要求学生掌握茶事服务礼仪、绿茶行茶法、红茶行茶法、花茶行茶法;在第三个环节“客来敬茶”环节中,要学会以茶待客以及茶具的选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先理论后实践,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和技能基础后,才能够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任务,最终达到“客来敬茶”,也就是在职业生涯中具体应用的最终学习目的。
(三)课堂时间和内容的分配
在技工院校中,茶艺课的课时相对较少,因此茶艺一体化课程的时间应该将重点放在实践活动上。假设一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可以划分出5分钟用作复习和巩固,15分钟用作新课讲解,剩下的时间为具体操作阶段,并且教师要活用课后时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和巩固,加深对课程知识的印象。这样的设置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理解能力后完成的。因为技工院校学生的注意力相对较差,如果理论学习时间过长,那么学生就会出现走神的情况,造成课堂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开展理論教学时,要注意控制知识点和理论知识的内容量,要求知识精炼,能够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慢动作分解,让学生明白整个操作过程,然后再展开3-4次的集体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后,让学生自由练习。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想要为《中华茶艺》的一体化教学提供更好的环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茶叶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制作有关茶艺的微课,或者收集茶类的加工视频、表演视频,为学生介绍茶叶加工工艺,让学生对茶艺表演有全面的理解。视频的选择也需要注意,要合理控制视频播放的时间,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全面调动,使学生不会因为过度观看而产生疲惫感。
五、总结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是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学校,而《中华茶艺》作为其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之一,实现一体化教学是促进其发展的根本措施。这种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帮助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和职场。此外,一体化教学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让专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建立在中华文化基础之上的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 2015(30):133.
[2]龚娜, 张洪静.“生态教学”模式在高职实训课《中国茶艺》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5(20):206-207.
[3]吴斌.“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茶艺》课程中应用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