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常规优质稻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8-06-07 06:13
作物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优质稻晚稻早稻

何 华 元

(道县粮油作物工作站,湖南道县 425300)

道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全县平均气温为18.6℃,全年无霜期平均为309 d;历年降水量为1506.8 mm,年降水天数平均为162 d;年日照时数为1569.9 h。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种植。道县是世界稻作的发源地,玉蟾岩遗址出土了1.2万年前的古栽培稻稻壳,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被称为“天下谷源”。全县总人口82万,其中农业人口62万,有耕地面积4.23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03万公顷,旱地面积1.19万公顷。

1 道县水稻生产现状

2004年,道县水稻播种面积为3.89万公顷,以后逐年增加,到2010~2016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5.35万公顷,总产从22.59万吨增加到34.6万吨,面积和总产增幅明显。特别是早、晚稻面积逐年增加,全县水稻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凸显了双季稻生产特点[1]。道县水稻以杂交稻为主,占比最高时达到90%以上,主要品种有金优系列等。近几年来全县杂交稻种植面积保持在60%左右,而优质常规稻品种种植面积增加很快,占40%左右。依托水稻高产创建、湘米工程等项目,集中推广集中育抛秧、机插秧,工厂化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改进耕作制度,推广稻稻油、稻油、稻渔模式等。随着国家大量惠农政策的实施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的水稻生产条件,规模化生产的种粮大户不断增加,到2016年,全县2 hm2以上种粮大户2762户,流转水田面积1.4万公顷。

2 道县常规优质稻生产现状

2.1 发展过程

道县种植业以水稻生产为主,双季稻生产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0年左右,因为粮食价格低,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劳动强度大,许多农村劳力或外出就业,或在田里改种其它效益高的作物,或是双改单、季节性抛荒等,导致全县水稻生产面积开始下降。

2004年以后,随着国家实行费改税,对粮食生产实行“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道县水稻生产也呈现恢复之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国际国内稻米消费向优质化、安全化、营养化方向发展,无公害大米、绿色大米、有机大米市场呈价高俏销态势,因此,高档优质大米的市场需求逐步形成。道县也开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全县稻米生产从产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化。道县的农业技术工作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在国内搜寻合适的高档优质稻品种,成功示范推广了一批中、高档优质杂交稻品种,如金优207、岳优9113等,并开始从省内外科研单位引进高档常规稻品种,如湘晚籼系列、新软占13号、银晶软占、黄华占等。其中新软占13号、银晶软占两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具有产量稳定、抗性强、米质好、销售价格高、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而深受本县农民青睐,多年来一直居于常规稻种植面积前列。

2.2 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道县引进推广的常规优质稻因种植表现好,产出的优质稻谷销路畅,价格较一般优质稻高10%左右,被大量收购或订单生产销往广东等市场,深受本县农民的青睐,种植热情高涨。常规优质稻在本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2004年的300 hm2增加到2016年的4万公顷,而常规高档优质稻面积从300 hm2发展到2015年的1.73万公顷,占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的30%以上。其中寿雁、蚣坝、祥霖铺等乡镇场形成了常规高档优质稻连片主产功能区。

道县优质稻种植以早稻、晚稻为主,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比70%以上。2009年以前,主要以杂交优质稻为主,占比80%以上,而常规高档优质稻在2009年发展到1.1万公顷,占比34.8%,并在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只是随着高档杂交优质稻品种选育、引进和推广,高档常规稻的生产面积趋于稳定,近6年来,基本上稳定在1.47万~1.67万公顷之间,产量也稳定在6000~7500 kg/hm2(表1、表2)。

表2 道县优质常规稻与杂交稻种植面积

(续表2)

2.3 主栽品种及特性

据何寿书等[2]研究 (表3、表4),在道县栽培的优质稻主要有3个品种(均从广东引进)。一是新软占13号,该品种于2003年引进,在道县作早稻全生育期115 d左右,晚稻109 d,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8250 kg;二是银晶软占[3],该品种于 2009年引进,作早稻全生育期与新软占13号相当,产量较高,谷粒略大,千粒重重;三是金华软占,该品种于2009年引进,作早稻生育期与上述两个品种相当,晚稻时间略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作晚稻栽培产量较低。黄华占和广银软占因在大面积生产过程中表现不如上述3个品种,2012年后被淘汰。还有部分是米业公司等订单生产的品种,具体品名不详,生育期与上述品种相当,米粒长,产量略低。

表3 主栽常规优质稻品种性状表现

表4 主栽常规优质稻品种生育期

2.4 市场状况

常规高档优质稻谷是道县商品粮的主要外销品种,其米质透明度高,细长粒,米饭柔软有香味,深受大众喜欢,市场销售形势看好。即使在2013~2014年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以上品种的稻谷和大米产品也能畅销。2016年新软占13号市场价在3000~3100元/t,银晶软占和黄华占市场价2900~3000元/t,较普通优质稻价格高出300~400元/t。

2.5 社会效益

通过示范种植后推广的常规高档优质稻品种在本县适应性好,种子供应价格相对较低,农民和种粮大户种植也可自繁自用,节约一笔可观的种子开支。不论是出售稻谷还是大米价格都极具优势,种植1 hm2高档优质稻可节本增收在4500元以上。常规优质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为我县进一步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道县谷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谷丰米厂、爱莲米厂等多家加工企业相继成立,年可收购加工稻谷10万吨以上,在全县建立订单生产基地0.4万公顷,注册了清香米、鑫爱莲、丝苗米等稻米品牌。

3 存在的问题

3.1 季节搭配问题

广东省的优质稻品种引入湖南一般可以作一季晚稻种植,少数可以作双季晚稻种植[4]。目前全县主栽的3个品种都存在作早稻种植时生育期偏长,且品种感温性强,早稻苗期低温天气影响较大,前期生长缓慢,后期随着气温的上升生长才加快。如果播种过迟,管理跟不上则双晚生产易受影响。而作晚稻栽培在秧龄、移栽、肥水管理等技术不过关,产量上不去。

3.2 主栽品种少,存在抗性退化问题

目前相比杂交稻品种来说,常规高档优质稻品种在种质资源上都不算多,就道县近年来试种成功表现好的品种也只有5~6个,全县种植面积大的品种只有3个。其中新软占13号是最早引进的一个品种,从2003年开始到2016年,已种植有十多年了,从2012年开始就已陆续发现稻谷谷粒变色现象,特别是农户自留品种,有混杂现象,品质退化严重。并且从2013年起,该品种稻瘟病抗性开始减弱,陆续在全县稻瘟病区发生发病减产现象,至2016年全县多个主要种植区开始出现绝收现象,品种抗性退化严重。如蚣坝镇黄家村种植的7.33 hm2晚稻,发生了稻瘟病,绝收面积2.67 hm2,减产50%以上面积3.33 hm2。2007~2009年引进推广的银晶软占同样也出现了类似问题,近年来一些乡镇村的种植户田间也开始发生因稻瘟病引发的减产现象,且早、晚稻都有。

3.3 基础设施老化,生产操作不规范

道县是丘陵地区,田块面积不太,不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一些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虽然近年来政府部门大力开展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等,但仍有较大部分农田不能做到旱涝保收。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业新型经济主体承包耕地种植销路好的常规高档优质稻,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大部分种粮大户一味的使用化肥,有机肥使用少或是根本不施,忽略了土地养护,且在生产中,往往受到承包地自然条件制约,与其它种植户不能统一品种,播种栽插时间得不到保证,药肥等管理上不一致,加上品种抗性等问题,易发生病害,加上混收、混晒、混运、混储等不规范操作,影响优质稻谷品质。

3.4 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全县常规高档优质稻虽然种植面积较大,总产较高,销售形势不愁,但深加工这一块欠缺。本地企业一直难以做大做强,加工链短,加工水平低,优质稻大米品牌主要是在本地销售,且商品定位过于大众化,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经济效益也不高。每年近10万吨高档优质稻谷80%以上没有经过加工,被当做原粮外销至广东等地,商品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

4 常规高档优质稻发展对策

4.1 引进新品种,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主栽品种存在早稻生育期过长及品种抗性退化问题,县农业部门应开展新的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每年推出1~3个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和抗性好的替代品种,并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同时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繁育基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品种的提纯复壮,保障全县良种供应。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常规稻替代品种,可调整结构引进一些高档杂交优质稻种植。

4.2 划定高档优质稻生产区域,创建标准化基地

为了提高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可以进行品种定向生产。根据当地条件和种植需求,行政部门应划定专门的生产区域,建设基地,与企业进行订单生产,实现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有选择性的发展食用高档优质稻、加工型高档优质稻。

4.3 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进一步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补维护好原有水利设施,特别是一些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如果不做好基础设施的改造配套,生产产量上不去,严重的会出现双改单、抛荒等现象。这些地方目前往往是种粮大户承包种植的主战场,改善生产条件,可保障生产,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4.4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

要实现高档优质稻的标准化生产,就必须提高种植户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可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在优质稻生产关键时间,举办中短期农业技术培训班、田间学校等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植优质稻的能手。搞好耕地流转,提高规模效益。在稳定水稻播种面积的前提下,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培育种植大户和发展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做好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工作,提升优质稻开发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种植程度,从而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提高生产效益,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

4.5 推广高档优质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

发展高档优质生态稻米是发挥水稻产业优势,提升稻米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稻米食用安全,适应稻米市场发展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6]。根据县农业部门发布的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一是选择品种和种植区域。目前的3个主栽品种在全县适应性较强,种植的时候要选择提纯复壮了的原种种子,不要随意使用自留的可能含杂或有病害的种子。二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道县早稻苗期气温较低,对于感温性强的品种而言,前期生长缓慢,分蘖力较弱,后期升温后则生长加快,如果管理跟不上或移栽基本苗和密度不足,则不能保证有效穗等高产必备条件。早稻于3月20日左右播种,可采用智能温室集中育秧或薄膜覆盖育秧,于4月15日左右抛插完毕,每公顷密度30万蔸以上,保证基本苗90万~150万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重施基肥。贯彻落实“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病虫害实行绿色防控,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适时收获,按品种单收单晒单储。

4.6 改进优质稻谷加工技术,拓宽销售渠道

政府要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组织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深化高档优质稻谷加工技术。充分利用本县丰富的常规高档优质稻谷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扩大市场销售额,创建知名品牌,增强竞争力。建立道县优质稻谷(米)互联网销售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国内外稻米市场需求和动态,向种植户提供准确信息,协助销售或是调整生产规模等。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出台政策,组织参与国内外优质稻(米)展销会等活动,推介本地品牌,发布信息,引进客商,架起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的桥梁,促进道县优质稻产品的销售。

[1] 欧胜军.道县水稻产业发展思考[J].作物研究,2008,22(3):201-203.

[2] 何寿书.华南优质稻在湘南的适应性研究[J].作物研究,2008,22(1):7-9.

[3] 高 云,江奕君,林青山,等.高整精米率优良食味水稻品种银晶软占的选育[J].广东农业科学,2007(9):3-5

[4] 齐绍武,严钦泉,朱旭东,等.广东优质稻品种的引进与利用Ⅰ.长沙地区引种表现及利用前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7-142.

[5] 蒋志鹏,徐一兰.浅议永州市优质稻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2(7):24-26.

[6] 刘善臣,蒋丙松.推进永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J].作物研究,2003,17(4):202-203.

猜你喜欢
优质稻晚稻早稻
早稻迎丰收
达州市达川区优质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晚稻帖(外一首)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湖南水稻品质育种主要进展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 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三十个优质稻品种获评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