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鹏
国内绝大多数石油企业对于自用设备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对设备运行的时间结点进行有效监控,造成了设备价值的浪费。因此,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在石油企业内部,构建有效的集成化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
一、背景与目标
国内的石油物资企业或者装备企业会管理着大量的自用自有设备,有些是生产设备,有些是办公设备,这些设备规格品类复杂,用途样式各异。而对于设备的管理,绝大多数企业都只是将其作为物资纳入ERP系统进行管理,即只关注设备的采购环节,而忽略了其后续在使用中更为复杂和有价值的管理环节。这样的模式不但会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而且也容易造成设备的安全隐患。
造成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对设备在各个时间节点的状态进行掌控和统一管理,即缺少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技术手段。基于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系统,旨在构造一个将设备、资产等信息高度集成的能够对设备及配件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統,杜绝资产浪费,实现资产价值的效益最大化,降低设备管理风险,提升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
二、核心技术问题
(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研究
设备全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规划管理、采购建设、运行维护和退役管理阶段。
规划管理阶段是对设备实体的生成进行规划和设计的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会影响到项目建设成本和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与设备管理业务相关的项目包括新建项目、零购更新项目、技改项目。规划管理阶段的业务主要由企业规划管理归口部门负责。
采购建设阶段是设备实体的形成阶段,该阶段的工作质量会影响到设备的后续运行、维护成本,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增长。采购与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业务分别由不同的业务部门管理。设备采购由采购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归口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需求,为物资供应商选用与确认提出建议,参与设备到货验收。项目建设由项目规口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部门会参与到设计开工、里程碑确认、进度确认、质量控制、项目竣工验收等环节中。
运行维护阶段,既是设备效益的创造阶段,也是设备运行维修费用的发生阶段,同时,还是设备规划管理、采购建设阶段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阶段。运行阶段的业务主要包括设备基础档案管理、运行记录、巡点检、工作票、事故管理、盘点、设备调拨、设备租赁业务,既有由运行部门管理,也有由设备部门管理的情况。维护阶段的业务主要包括年度检修计划、预算管理、故障管理、日常维修、预防性维修、外委服务管理、成本结算等业务。
退役管理业务包括设备报废、出让两种业务,经过该业务阶段的处理,设备实物最终完成其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功能。
(二)标准化实施
与物资管理类似,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设备及相关配件,维修工单等信息的标准化也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效果。石油设备及配件规格、型号、样式、用途及其复杂,这也正是项目实施的难点所在。
国内石油企业已经形成了4套各具特色的设备分类标准,用以支持各专业领域的设备管理要求。
4套设备分类标准,其分类口径、管理范围和侧重点各具特色, 体现了各专业领域对设备管理相应的专业要求。由于管理对象和管理深度随专业领域而异,各设备分类具有各自的专业针对性和适用性,即使同一大类的设备也可以因为管理要求的不同而进行不同口径的细分。具体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标准化的数据除设备自身外,还有WBS元素、工单、通知单、凭证等。这些数据相对规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规则,统一实施标准化。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整体架构
根据上述关键问题的解决思路,以中国石油集团的ERP系统为例,我们设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二)系统流程设计
根据系统整体架构,可以设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是在规划管理阶段,按照对设备的性能要求进行初步设计和配套选型。然后进入采购建设阶段,包括需求计划、到货验收,入库、安装调试、项目转资等步骤。自此,维修维护管理、安全作业管理、外委服务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共同在设备的运行周期内发生作用。最后,设备进入退役管理阶段。
四、结束语
以上便是系统设计的整体设想与思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不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其企业化的应用实践也有多个成功的案例,但国内石油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效果。本文更多地是基于国内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与现有的信息系统相结合,实践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设备管理系统。文中重点对关键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