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国
【摘 要】目的:总结山西省晋城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展走向。方法:选择流行病学方法来描述了2013-2017年晋城市各医院的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结果:2013-2017年,本市手足口病的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461.48,P<0.001)。病例报告基本上分布于城区,呈现为双峰型。年龄基本上都是儿童(低于5岁),且男性要比女性更多。结论:晋城市患有的手足口病,在季节、性别、年龄以及地区上表现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防控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引言
为调查山西晋城市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及其发病情况,总结流行规律,为疾病防控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对2013-2017年晋城市手足口病的报道数据作出汇总与统计。
2 手足口病病原学
对手足口病而言,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比较普遍。如柯萨奇病毒A组(CVA):大致有2、4、5、7、9、10、16 型;B组(CVB):指的是1、2、3、4、5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或是埃可病毒(ECHO)。而EV71、CVA16型,均为高发的类型。
3 材料与方法
3.1 资料来源 病例数据与人口资料,均整理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以及基本信息系统;而实验室资料,均是由晋城市CDC实验室负责供应。
3.2 统计学分析 通过流行病学方法来对数据作出描述和比较。处理软件:Excel 2007或是SPSS 13.0软件包,接受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4 结果
4.1 流行强度 2013-2017年,晋城市在网络上报道的手足口病患者共计6811例,没有发现重症以及死亡患者,每年的发病率约为58.99/10万。2013年-2017年不同年份的发病率依次为44.74/10万(1027/2295553)、59.14/10万(1361/2301174)、53.35/10万(1234/2312868)、88.16/10万(2041/2315000)以及49.46/10万(1148/2320906)。其中,发病率高峰者为2016年(88.16/10万),低谷为2013年(44.74/10万)。各个年份中,发病率上表现统计学差异有(=461.48,P<0.001)。
4.2 流行病学特征
3.2.1 时间分布 2013-2017年,每个月均会出现手足口病,有较强的季节性。5-8月,本病将迎来首个高峰,10-11月将迎来第2个高峰;总病例中,报道病例数的比重高达88.45%(6024/6811)。
3.2.2 地区分布 2013-2017年,本市境内的6个县(市、区)均报道了手足口病病例。城区、漳州县以及高平市尤为典型,在全市发病总人数中的比重高达74.28%。城区发病为主,在总发病数中约占37.51%。
3.2.3 人群分布
3.2.3.1 性别、年龄分布 男性共计3891例,其发病率达到66.72/10万(3891/5831529);而女性共计2920例,其发病率同样接近51.10/10万(2920/5713972);发病率上,男女比值:1.31:1,有统计学差异(=119.45,P<0.001)。
2013-2017年,0~5岁属于高发年龄段,占比依次为87.83%、78.32%、87.60%、78.78%以及76.48%,0~3岁属于高峰。
3.2.3.2 职业分布 2013-2017年基本上都是散居或是幼托儿童,在报告总比例中的占比,分别为36.72%、56.29%。
4.3 病原学监测 2013-2017年报道的手足口病病例达到1281例,964例患者显示阳性,检出率约为75.25%。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型也有345例,患病率高达26.93%;肠道病毒71型(EV71)报道共计258例,高达20.14%;剩余肠道病毒型达到了353例,占比28.56%。而2017年,EV71+Cox A16型感染者只有1例。
5 讨论
1)从2008年5月2日开始,我国卫生部便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到了丙类传染病的防控范疇。晋城疾控中心,根据全国或是本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现状调查方案》的伟大精神,要求辖区的医疗机构切实对传染病做好漏报统计。2013-2017年,传染病漏报调研数据表明:传染病报告率不低于98%,患者资料有较强的科学性。
2)本资料表明:2013-2017年期间,晋城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先大幅地增多,然后减少,重新上升、再次降低,次年高发。2016年,本病的报道率趋于高峰,符合手足口病基本的发病情况,各县(市、区)都有一定的流行。尤其是人群比较多、流动过多的城区或是高平市。
3)2013-2017年,晋城市手足口病呈现较强的季节性,不同年份均有一定的波动。2016年属于单峰型,以5-8月为主;2013、2014、2015以及2017年均属于双峰型,首个高峰均为5-8月,次高峰约为10-12月。上述,和手足口病报道的流行病学特点大致相符。
4)手足口病极易传染,且很多都是隐性感染。尽管有疫苗预防,却只对肠道病毒EV71型有效。同时,疫苗的价格相对偏高,接种率并不是很高,没有办法建立可靠的免疫屏障。本病尚未找到特异性治疗,不宜防控。根据以散居、托幼儿童为好发群体、多年呈现2个高峰的流行病学特点,笔者提出了下列防控对策:(1)注重科学监测与及时报告,减少和抑制传染源。要对托幼机构或是小学做好晨午检,最快确定好高危病例,并由医疗机构作出诊断。(2)托幼机构和各地小学必须对玩具、卫生用具做好常规消毒,宿舍或是教室等必经场所,需做好自然通风工作。(3)当流行季节尚未来临,需借助电视、报纸等常用的媒体来做好健康宣教,让公众培养“勤于洗手、定时通风、摄入熟食”的科学习惯。(4)在流行季节,小孩子尽量避开人流量大、空气不好的公共场所,不和患病儿童玩耍,防止传播或是流行。
参考文献
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