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继红
【摘 要】目的:对小肠内排列术和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病患中选择50例当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病患数量为25例,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对照组病患数量为25例,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等内容加以比较。结果:应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的实验组,不管是在手术出血量方面,还是在术中肠管损伤发生几率方面,都远远优于应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两组疗效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对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有着明确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小肠内排列术;传统肠梗阻手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价值评价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2
粘连性肠梗阻作为临床非常普遍的急腹症,在各个肠梗阻疾病中占据较大比例。从之前临床治疗角度来说,应用的治疗方式主要以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病患的临床症状,将肠道粘结情况进行改善,但是在手术之后,如果护理不到位,将会导致创面损伤等情况,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本次探究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病患中选择50例当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病患数量为25例,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对照组病患数量为25例,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等内容加以比较,评价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病患中选择50例当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病患数量为25例,男病患数量为16例,女病患数量为9例,平均年龄为(43.16±4.12)岁,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对照组病患数量为25例,男病患数量为15例,女病患数量为10例,平均年龄为(42.91±3.78)岁,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可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都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其中对照组主要采用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也就是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切口大小进行明确,不可随意实施粘连分离,在进入腹腔之后,需要快速找出梗阻部分,降低对肠壁以及腹膜的影响,达到分离粘连的效果。针对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病患来说,需要实施局部切除手术,在进行局部切除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对端吻合,粘连位置需要用手实现钝性分离,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不可给肠管带来损伤,对于存在坏死肠管的病患,需要开展减压手术工作,如果坏损程度比较大,肠管无法进行修补,应该进行切除,以此降低对病患的影响。实验组主要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利用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肠管粘连情况加以明确,松解粘连部位,在和阑尾相邻的10毫米的位置进行荷包缝合,同时将阑尾切除。借助M-A 管对阑尾切除端口实施肠内支撑。对于已经切除阑尾的病患,可以在残株位置实现M-A 管的插入,在阑尾根部,采用逆行的方式把M-A 管插入到肠道中,保证和屈氏韧带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左右,以盘状排列肠袢,将阑尾残端进行缝合,同时利用M-A 管在腹外加以固定,实施腹腔引流。在手术完成15天之后,保证病患形成戳孔腹壁与造口之间隧道之后,把残端进行包埋,拔除M-A 管,从右侧开始将其引出,在腹腔和腹壁位置处进行固定。在手术之后,病患需要定期服用适量的石蜡油,每次服用量为90厘米左右,每天拔除 1 次,在治疗3天以后,痿口将会自动愈合,在手术三周之后,病患肠内残端将自动排除。
1.3 临床观察指标 选取我院5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与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的实验组,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患手术环节中治疗质量以及病患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由医护人员做好上述指标的观察与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对应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的实验组来说,不管是在治療质量方面,还是病患满意度方面,都要优于应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病患基本资料比较 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病患中选择50例当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病患数量为25例,男病患数量为16例,女病患数量为9例,平均年龄为(43.16±4.12)岁,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对照组病患数量为25例,男病患数量为15例,女病患数量为10例,平均年龄为(42.91±3.78)岁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可比较(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后护理配质量比较
选取我院5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与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的实验组,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患手术环节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率。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因为应用的治疗方式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使得其满意数量为13例,一般数量为9例,不满意为1例,总满意度为84%。而对照组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因为应用的管理方式为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使得其满意数量为10例,一般数量为7例,不满意为8例,总满意度为68%。
3 讨论
术后粘连作为腹部手术后较为普遍的一种并发症,包含在手术创伤的范畴内,并非所有肠粘连都会导致肠梗阻现象出现,术后病患加强肠管疏通,就会少发生肠梗阻情况[2]。粘连性肠梗阻作为肠梗阻并发症之一,通常情况下,医疗机构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获取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3]。但是部分病患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进而加剧了术后新粘连现象的出现。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当前医疗机构首要探究的课题。当前,治疗广泛性肠粘连的方式有很多中,不仅仅包含了传统肠外排列术,同时也涉及了小肠内排列术。其中肠外排列操作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并且治疗周期长,需要对肠管长度进行科学把控[4]。而肠内排列一般利用M-A 管当作为肠内支持管,以此减少低粘连性肠梗阻出现,同时在操作方面存在便利,可以达到良好的术后减压引流的效果[5]。本次探究针对应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的实验组,不管是在手术出血量方面,还是在术中肠管损伤发生几率方面,都远远优于应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两组疗效有统计差异(p<0.05)。由此可见,应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方式对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有着明确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吴创衔.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对比[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 134-135.
段军.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23(16): 1786-1787.
周树良.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3(3): 148-149, 150.
付靖楠,周黎,马熙. 小肠内排列术对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DAO、MDA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 29(5): 68-71.
徐流波,刘艳,柳福海,等. 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6):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