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2018-06-06 05:23文莉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效果影响

文莉莉

【摘 要】目的:探究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随机抽取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者共200名作为本次探析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分别观察两组依从性、总合意度、血液报废率、采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大于对照组(95.00%vs82.00%);总合意度率高于对照组(89.00%>76.00%);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11.00%<29.00%);采血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9.64±1.36<13.98±1.56);且组间差异检验值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不仅改善献血者依从性,更利于减低血液报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值得采供血机构广泛推广。

【关键词】血站采血;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血液报废;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前言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大量失血、凝血异常和严重感染等患者提供符合安全的血液保障。由于血液来之不易,且用途较大,因此采血站做好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不仅需要保证血液质量,还要保证献血者生命安全。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模式是非常关键的[1]。笔者随机选取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者共200名作为本次探析的对象,具体情况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案

1.1 临床资料

从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随机抽取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者共200名作为本次探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采用随机抽取红黄球的方式进行分组,红球为对照组,黄球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全部献血者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实施探究;②全部献血者均为身体健康者。对照组中52例为男性,48例为女性;年龄为21~47岁,平均年龄为(23.98±1.59)岁;体重为47~59公斤,平均体重为(48.98±1.23)公斤。观察组中51例为男性,49例为女性;年龄为22~49岁,平均年龄为(24.63±1.19)岁;体重为47~62公斤,平均体重为(49.93±1.43)公斤。经计算组间差异检验值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含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内容为:给予常规消毒、抽血、止血等。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一)在对献血者实施护理时,我站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以富有责任心采血科的管理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班长,护理护士和质量监控者为成员,班长对每位成员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危急事件应急处理方式、抽血止血方式、血液保管方式等。每位成员在考核合格之后上岗,确保为无偿献血的者带来优质的服务。

(二)采血护理:护理人员在为无偿献血者采血前,应做好其心理工作、健康指导工作等,需要对采血环境是否干净整洁、抽血操作流程是否正确等进行有效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防止在采血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另外,在为无偿献血者采血完毕后,要对其进行健康宣讲,宣讲内容为:如何止血、日常饮食调节方式与注意事项等,让其身体状况能够符合下次献血的要求,尽快恢复身体状态。

(三)心理护理:由于采血需要针头进入血管中抽血,一些无偿献血者会出现恐惧、不安、害怕等负性情绪,易出现晕针的现象,当无偿献血者出现负性情绪时,护理人员应主动疏导其情绪,采用温柔的语气疏导,告知本次采血不会产生剧烈的疼痛、不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等,使其能够保持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接受采血。如若出现晕针,则马上给予口服葡萄糖水,同时监测献血者生命体征状况等,利于提高采血速度和保障献血者生命安全。

(四)不良反应护理: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献血者面色、体征等,当献血者出现呕吐、面色发白、大量出汗等则立刻停止采血,并且协助采血抬高双腿降低头部的卧位,确保脑部氧份充足,有效缓解献血者不良反应,同时,给予口服葡萄糖水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依从性、总合意度、血液报废率、采血时间。献血者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献血者主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则为完全依从;献血者偶尔配合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则为部分依从;献血者从不配合且抗拒护理工作人员护理则为不依从。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总依从率。另外,献血者在采血完毕后,给予发放本站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表内分为:非常合意为3分,合意为2分,一般合意为1分,极度不合意为0分,总合意度率=非常合意率+合意率[2-3]。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试验中所出现的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验算;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验算。P小于0.05时,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无偿献血者总依从性比较

两组无偿献血者总依从性比较如表一所示,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5.00%>82.00%),经计算组检差异检验值为(=8.3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两组无偿献血者总合意度率比较

两组无偿献血者总合意度率比较如表二所示,观察组总合意度率为89.00%,对照组为76.00%,对照组低于观察,经计算组检差异检验值为(=5.9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无偿献血者血液報废率比较

两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率比较如表三所示,观察组报废率为11.00%低于对照组29.00%,经计算组间差异检验值为(=10.1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两组无偿献血者采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采血时间为(9.64±1.36)分钟,对照组采血时间为(13.98±1.56)分钟,经计算,组间差异检验值为(t=13.03,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指的是:针对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间断、持续改正和完善护理方法的护理模式,制定改进目标,对目标实施改进、监督、评估、分析等,该模式可在事件、不同层次、范围、阶段等进行,是全体护理工作人员和医疗人员都应该参与的活动[4]。因此,为了确保血液采集高、报废率低、献血者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应持续改进护理模式,为患者带来优质的护理模式。笔者在血站采血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有以下几点效果:①有效提高采血速度;②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从而提高采血质量;③赢得献血者对本站医疗服务的认可和信任,从而提高献血者依从性;④能够有效防止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使献血者生命安全得到保证;⑤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处理危急事件能力、护理质量意识、护理操作技能等。可见,只有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式,才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本探究中观察组总依从率、总合意度率均优于对照组,且血液报废率和采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该探究结果与李成碧[5]《血站采血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本次探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信度和科学性。综合上述得出本次探究结论,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不仅能降低血液报废率和采血所用时间,更利于提高无偿献血者依从性和对本站医疗服务的合意度。该模式具有独特的采供血临床优势,值得采供血机构进一步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乌兰.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5):160-162.

李瑛瑛,唐敏,朱虹伊,等.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情况[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06):625-626.

蒙玉香.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0):166-167.

李海霞.血站采血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02):141.

李成碧.血站采血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質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04):272.

猜你喜欢
效果影响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伪装效果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