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思考

2018-06-06 10:14袁学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编制思考

袁学松

摘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该文介绍和分析了学校在编制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还就相关问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7-0152-02

1 引言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安徽省也制定了《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这些都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校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经过调研、论证和反复的修改,在结合本校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与基本需求以及吸收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规划编制过程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2 背景与现状

2.1 建设背景

未来十年是高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时期。

从学校外部形势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2014年更是成立了高规格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从学校内部发展形势看,信息化建设是学校的内在需求。学校明确要求必须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建设“活力师大”为发展导向,着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能力,激发办学活力,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2 存在问题

过去十年中,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广大师生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目前本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信息化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全校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水平不够,还有必要普及提升对高等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应当全面发动全校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协调,信息化“一盘棋”的全局观念缺乏。

2)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升。我校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设施老化,运行环境较差,存在安全隐患;校园网基础设施也存在设备老化,超期运行等问题,难以满足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必须更新更换;无线接入需求迫切,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亟待加强,校园网的认证方式、区分服务、收费方式等还有待优化。

3)应用系统有待完善。仍有部分应用系统未能集成到信息门户;跨部门的业务流程尚未打通,数据孤岛现象还存在;基础数据平台中数据质量不高,大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还有待建设;应用服务对象需要从管理者向服务师生转变,亟需建设生态智慧校园平台,加快各类移动应用和在线应用平台的建设;信息编码标准与规范建设有待完善。

4)教学资源亟需建设。为全面促进教学模式创新,亟需引入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前期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精品网络课程、精品视频课程、专家学者报告视频、MOOC等,但资源开发利用还有待提高,缺乏基于全校、服务各层次的资源共享交流平台。

5)信息化人才队伍有待充实。信息化人才极为匮乏,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且稳定性差;各部门信息员多为兼职,技术管理任务全部依托信息化部门,势必影响信息化推进步伐。

3 建设目标

在学校“十三·五”规划思想的指引下,以“教学上水平、学术上水平、管理上水平,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以“建设智慧校园,服务学校发展”为宗旨,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为原则,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促进建设重心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努力打造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学习与智慧生活為一体的智慧校园生态环境。

4 建设原则

信息化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共享与集成原则

遵循教育部和行业标准的体系指导,建设本校的智慧校园数据标准,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编码和工程规范分别进行建设,并通过接口集成技术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共享,为各院系和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数据支撑、 统一接入、统一服务、统一安全和认证等服务。

2)全面规划、分期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从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平台、服务支撑平台、信息资源平台、多种应用系统到信息展示门户,涵盖了校园数字化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此必须在全面规划指导下,走分期建设、迭代完善的道路,自上而下地设计,自下而上地建设;同时兼顾利旧与扩展,既能保障已有投资建设不浪费,又为将来扩展打好基础。最终将平台建设成为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绿色、文明、平安、和谐的智慧校园平台。

3)先进性和实用性

规划的编制中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新技术的运用,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考虑学校的基本情况,在保持先进性和实用性中寻找平衡点。

4)开放性与扩展性

系统的建设采用具备业界主流标准的开放式平台,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满足将来学校发展的需要。

5)安全性

系统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安全性,要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新上的系统要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6)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

新建信息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方便管理人员监控、配置整个系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 保障措施

5.1 人才保障

制订人才引进计划,分批从校外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人才以充实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打通信息中心技术岗位与教学部门教师岗位之间的交流渠道,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各学院和部门指定具有较强信息化素养人员为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保障各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常运转;建立一支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管理队伍、保障运行维护的技术队伍和能够开展各类教学创新应用的教师队伍。

5.2 机构保障

探讨建立CIO(首席信息官)制度,便于整合学校多方资源、促进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建立信息化建设专家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改变信息管理中心职能,以保证信息化建设能按既定计划规范开展,避免重复投资及无效投资。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专家组的研讨下由信息化管理部门审批,以确保数据符合我校编码标准,便于纳入共享数据库,为“智慧校园”的“智慧”提供数据支持。

5.3 资金保障

建立完善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将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维经费列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和更新的资金需求,同时通过与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正常有序发展。

5.4 政策保障

为保证“智慧校园”建设顺利进行,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领导组与专家组的领导决策作用;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机制,新建信息化項目必须符合学校建设规范,提供标准化、开放式的服务访问接口及数据接口,并能与现有基础数据平台无缝对接;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归口信息化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对于不符合建设规范的项目,信息化管理机构对项目的立项和验收具有一票否决权;所有重大项目的建设必须经信息化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并通过后方可立项;所有新建信息系统必须通过安全检测或等级保护测评;信息化工作须纳入部门工作考核范围,各部门在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必须写明信息化工作内容,信息化绩效在总评中须占有一定比例。

6 结语

信息化建设水平体现了一所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信息化规划的编制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一条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北京:2012-03-1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2]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十三五”对策建议[EB/OL].北京:2016-01-11.http://www.ict.edu.cn/news/n2/n20160111_31103.shtml.

[3]任友群,卢蓓蓉.规划之年看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5(6):5-8,14.

[4]赵晓声,傅钢善,卢燕.规划纲要视角下的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1(7):33-39.

[5] 赵安新,廖晓群. 对“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考——以具有行业特色的本科院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6-8.

猜你喜欢
编制思考
市场一线人力资源编制配置模式探索与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