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
摘 要:为使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文章主要探究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创建新型的教学课程体系。此外,还对软件设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最佳的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模式。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创建出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和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软件设计开发的实践操作技能。
关键词:软件设计能力 培养模式 内容优化 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c)-0008-02
信息产业中关键的组成要素就是软件产业,同时也是国家实现信息化的必要保证,重视对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較大的实际意义。在计算机的学科知识教学中,软件设计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操作技能。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除了能够培养其专业化的技能,还能够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和信息素养。软件设计过程中,对工具的利用、对问题分析思考的过程以及综合创造等技能的锻炼都有利于对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
1 对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1.1 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完善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内都有非常普遍的运用,而且该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对学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具备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二是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并重视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1]。基于上述两个要求,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把对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同时按照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重视对软件开发与设计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同时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完善教学内容。在对学生基础能力培养方面,增加了对算法的分析和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规划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设计,提升软件设计理论的实用性,也拓宽了软件设计理论的深度与广度,使之能够更好地为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服务。
1.2 创建先进的课程教学体系
计算机专业对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与核心是软件的设计与研发。在对计算机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特征的研究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整理之后,把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技能作为关键,创建出先进的课程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包括4个层次:第一,基础的理论知识层级,该层次内的教学任务是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并把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等作为主要的教学课程内容。第二,基础训练层级,在该层次内主要的课程是对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和算法等。教学任务是强化学生对程序的设计能力,并能够对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方法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第三,高级的理论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需要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与研发和项目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有全面的认知,并能够熟练掌握运用,保证其能够进行高级的应用实践[2]。该层次内的主要教学可称为软件工程与测试、软件的质量保障等。第四,综合运用层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面向应用,全面提升学生对软件项目的设计与研发能力,并把系统集成、程序设计与项目管理等作为主要的教学课程。每一个层次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又都是各自的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软件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形成,加强学生的设计和实践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计算机软件研发人员。
1.3 改变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第一,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课件。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PPT投影的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难以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对于该问题,教师应该重视提高PPT的质量,尽量使用动态的PPT教学,通过动态的演示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程内抽象的知识。
第二,适当增加课程密度。一门课程间隔时间较长,会使学生在上课时忘记上节课的内容,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加课程密度,能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4 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并将实际的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目标。第一,组织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实验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该方式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3]。此外,教师还可以把部分的课程单独分离出来,并设置成为实验课程,提升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比例。而进行毕业设计环节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的检验。第二,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课内实践。对学生的课内实践主要为了锻炼学生对编程的应用能力。课程实验中重视对综合设计类实验比重的提升,降低基础验证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需要注意的是,基础的实验验证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能够强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课外实践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教师的科研题目以及软件研发小组的各项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提升学生对软件设计的兴致。
1.5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创建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大对实践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并充分利用企业在行业领域内的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全面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规划水平。
2 当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学生缺乏对软件的研发与实践技能
回顾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学生普遍难以掌握软件开发的技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同时没有有效的实践环境和相关制度。
2.2 学生缺乏对实践项目的锻炼
课程教学更多的以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能力的锻炼为主,而进行课程实验则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没有对实践项目的锻炼,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难以独立完成课题设计与规划。而且学生难以实现对课程知识的联系运用,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与学校的供给形成矛盾。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且部分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不满意。另外,软件开发技术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培养的软件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求。
3 结语
有效的软件设计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竞赛和教师的科研题目。在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中,通过对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优化教学内容,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与建设,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强化等方式,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能够提升学生软件设计实践能力,为国家软件工程的发展提供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景龙,连达军.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GIS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养[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3):71-75.
[2] 陈志泊,张海燕,王春玲,等.以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为主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7):94-98.
[3] 王海舜,蒋巍巍,刘师少.基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软件设计类课程群架构[J].计算机教育,2012(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