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永臣 韩秋 郑玉鹏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高血压急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i hemorrhage,HICH)的致残率、病死率占脑卒中首位[1]。对HICH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性手术后引流管的置入多为单腔式的引流管,其术后感染几率大[2,3]。故本院对HICH病患实施双腔式引流管实施治疗,具体影响如下报道。
择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60例HICH病患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0~80岁,平均(60.13±4.17)岁;病程6~8h,平均(10.10±2.21)年;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9~81岁,平均(61.01±5.14)岁;病程5~7h,平均(11.63±3.60)年;基线资料差异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1)知情且同意参加本研究者;(2)确诊属于HICH者,发病时间在6h内;(3)GCS分值在5分以上者。排除(1)凝血机制存在障碍者;(2)并肺、肾、心等严重疾病者;(3)因外伤、肿瘤卒中、小脑及脑干等引发出血病患。本研究在伦理会知情认可下实施。
研究组为双腔式引流管的穿刺疗法,实施局部浸润性麻醉,经CT扫描检查择血肿出血最大的层面并实施定位标识,将血肿体积中长轴与长轴延伸线交叉点为目标点和穿刺点。穿刺点深度为CT测出的血肿中心至颅表的穿刺点距离,在血肿的中心腔中置进A+CF12型引流管,将部分脑内血肿抽吸出后,在内管注进生理盐水实施外管引流的冲洗,在液体颜色呈浅色后再将引流管继续固定。外管引流,反复冲洗至引出液体颜色变浅后固定引流管,连接引流系统。对照组行单腔式引流管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但引流管型号为12号硅胶型,血肿在抽吸出后将引流管有效固定。
记录两组重症监护、住院等时间,统计GCS术后2周的分值。疗效评判:出血引出、引流管可拔、神经障碍消除或有改善为优;大多出血引出、引流管可拔、神经功能有改善是良;引流管不可拔除、出血引出无变化或少量引出、神经功能为改善或死亡则为差。GCS(昏迷指数)评测,共15分,分值低则昏迷程度高。
研究数据经SPSS22.0统计软件系统处理,计量数据是由(±s)表达,组间比对由t检验,计数数据是经(n,%)表示,组间比是χ2表达,两组差异仅在P<0.05时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的相关恢复指标比对情况(±s)
表1.两组的相关恢复指标比对情况(±s)
注:组间比较,bP<0.05
组别 重症监护的时间(h) 住院天数(d) GCS评分(分)对照组(n=30) 131.26±4.49 26.30±3.61 9.30±0.20研究组(n=30) 91.24±2.12b 16.41±2.01b 13.21±1.04b t 44.1458 13.1103 20.2217 bp <0.05 <0.05 <0.05
表2.两组的疗效情况比对(n,%)
住院、重症监护的时间两组之比,研究组比对照组短,GCS分值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1。
疗效比较中研究组相对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HICH发生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老者体弱,机体各项代谢机能皆在下降,且因其发病骤急,因此老年病患实施治疗时无法应用全麻手术。现阶段引流管在术后应用多是单腔脑室的引流管,其管腔较小,因此术后易出现引流不通畅,引流管发生堵塞状况,且经同一管腔实施引流、清洗及注药等,会使逆行感染增多。临床中为使引流畅通,通常会对其实施反复性挤压,因此管道易破裂或是脱出;对管道进行反复性的冲洗,压力会逐渐变化,因此对病患损害会进一步增加,甚至在出现堵管后仍需换管,最终对病患造成2次损害,使病情加重[6]。
本研究中,住院、重症监护的时间在两组中比较,研究组所用时间相对比对照组更短,研究组在GCS中评分更高,其中住院时间比,研究组为(16.41±2.01)d,对照组是(26.30±3.61)d,研究组时间短,其中GCS研究组为(13.21±1.04)分,对照组(9.30±0.20)分,对照组分数低,疗效比对中,研究组的优、良例数相对对照组更多,对照组优良率是70.00%(21/30),研究组93.33%(28/30),研究组优良率相对更高,表明HICH应用双腔式引流管实施治疗,其意义深远,可提升整体疗效,能缩短重症监护的时间,与杨俊杰[7]等研究类似。考虑为双腔式引流管能够在持续引流中对继续出血的情况进行直观性观察,对病情的观察及评定更为便捷快速。同时双腔式引流管在管道中通畅性更佳,可有效预防堵管状况发生,术后通常会出现少量渗血,若以单腔式的引流管实施引流,则其会因重力因素,少量渗血易凝固,因此易出现堵管现象。双腔式引流管能够随病患病情变化,随时进行用药,如溶栓药、止血药等,可减低并发症的出现;且其在管内注药时能避免因反复冲洗而造成的增加颅内压状况,同时因其双腔作用,因此可避免逆行感染的出现[8]。本研究对两组并发症未实行详细分析,待临床调查统计。
综上所述:将双腔引流管应用在HICH的治疗中,可有效缩短住院的时间,总体疗效高,值得广泛应用。
[1]张波,温权,陈健,等.自制双腔引流管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12):558-559.
[2]张波,温权,刘健,等.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3):1826-1828.
[3]王智勇,罗兴武,艾昌淼,等.微创置软管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少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2):181-182.
[4]薛鹏,柳羲,张帆,等.利用“双腔”工作通道内镜下清除自发性幕上脑出血[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5):219-220.
[5]马光铄,常斌鸽,李牧,等.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引流术后弥漫性脑出血1例[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4):382-383.
[6]弓开弦.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41-142.
[7]杨俊杰,于亮,李永涛,等.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与单腔引流管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3):4160-4161.
[8]卓杰,闫华.不同剂量尿激酶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不同保留时间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8):1585-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