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钊颖
摘要:而《包法利夫人》提出的难题即“包法利主义”。这是19世纪的法国评论家于勒·德·戈尔蒂埃提出的概念,定义为“人所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也就是说人幻想自己过上一种生活,而这种生活并不以现实为基础,甚至与现实相悖,爱玛就是这样的。这是人的能力,也是人的心病。因此,单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爱玛的悲剧是不准确的,这是人性共同的问题。
关键词:“包法利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消费陷阱;难题;自我解救
在修道院受贵族化的教育的一位乡镇女儿却“叛逆”地偷看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木讷没出息的丈夫,梦想神话般的爱情,终于将心底的贪欲释放,坠入偷情的沼泽。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给她带来幸福,反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挥霍无度的爱玛最后积债如山,而丈夫无法偿还,情人冷漠绝情,可怜的爱玛选择了服毒自杀,死了还被“消费”。爱玛的悲剧总让读者们唏嘘不已,可若仅仅是简单的失足妇女自食其果的故事,那《包法利夫人》绝不会成为经典了。《包法利夫人》的伟大不光在于福楼拜“残酷的写实”笔触,更在于故事所反映出来的永恒的难题。
而《包法利夫人》提出的难题即“包法利主义”。这是19世纪的法国评论家于勒·德·戈尔蒂埃提出的概念,定义为“人所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也就是说人幻想自己过上一种生活,而这种生活并不以现实为基础,甚至与现实相悖,爱玛就是这样的。这是人的能力,也是人的心病。因此,单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爱玛的悲剧是不准确的,这是人性共同的问题。
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难题
爱玛是浪漫主义者,“她看惯了安静的风物,反过来喜好刺激。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浪漫的爱玛爱到死也不后悔,现实却一而再地打击她。她厌恶丈夫的没情趣,失望于丈夫的三流医术;她对罗道尔夫说“我是你的奴才,你的姘头!你是我的王爷,我的偶像!”,罗道尔夫却认为她“言辞浮夸,感情贫乏,自以为感动了星宿,实际只有狗熊闻声起舞而已”;她和情人骑马、幽会,在星光闪烁的夜晚听河水潺潺,却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被情人冷眼相待。
让人心寒的不止这些,更可怕的是浪漫主义沦为资本主义剥削的对象,可怜的爱玛在追求解放的过程中掉进了奸商勒乐的消费陷阱。勒樂表面支持爱玛的浪漫主义追求,却是心怀鬼胎,利用爱玛不理智的消费满足他资本主义利益的野心,仅浅层次批判勒乐和爱玛无疑是隔靴搔痒,该看清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利用浪漫主义冲动又无限的特性牟取暴利,把原本积极的人类解放运动置于狭隘的商品消费之中的本质。那些浪漫主义小说是暗藏着资本爪牙的消费性读物,似是给情窦初开的少女们下了魔咒,让其卷入对时尚、名流的渴望中无法自拔,原本对纯粹美好的爱情的追求变成了对物质金钱的崇拜,难怪让·波德里亚要在《消费社会》里说:“看起来,唯一被解放了的冲动便是购物的冲动。”爱玛自以为在伟大地追求解放和自由,却丧失了别人对她的尊重,丧失了母爱,甚至也没得到荣华富贵。福楼拜也在小说里写到:“摧毁爱情的方式很多,不过连根拔起的狂风暴雨,却是借钱。”表面上看他们在嘲讽浪漫主义,可实际上这是对现实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恶狠狠的控诉。福楼拜的每一处浪漫式描写都是现实主义批判的利刃,也只有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样的对比中,才能看出作者对法国社会的深刻审视和反思,才会出现“包法利主义”。
有趣的是法国批评家法盖认为“在他(福楼拜)身上有一种觉得现实平庸的浪漫派气质,又有一种觉得浪漫主义空洞的现实主义气质;有一种觉得资产者可笑的艺术气质,又有一种觉得艺术家自负的资产者气质。”连作者本人都无法完全摆脱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可怜的读者们在看到追求浪漫的爱玛被现实打败以及现实资本主义无情的剥削的时候又该如何选择?
二、“包法利夫人”们的自我解救难题
福楼拜曾痛苦地承认说:“爱玛,就是我。”爱玛,何尝不是“我们”,“包法利主义”的心病不仅在女性身上,也不仅在特定性格的人身上,它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只是停留在批判“包法利主义”的种种表现上,那我们将永远无法读懂爱玛。可如若我们读懂看透了,想自我解救,又该如何。经济独立?婚姻自由?性解放?话语解放?是该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里打拼?还是坚守浪漫主义的忠贞?是该接受现实安分守己?那是否会错过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包法利夫人》带领我们直面残酷的现实,也提出了永恒的疑问,而答案如何,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参透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李健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寇才军.包法利夫人之悲剧与女性解放的消费主义陷阱[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
[3]王安忆.残酷的写实[J].读书,1999,(11)
[4]潘一禾.故事与意义:现代西方文学明名著品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