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诫子书》教学中领悟治学三种境界

2018-06-05 10:15高云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殷切期望圈画子书

高云宏

摘 要 上学期我的小课题跟进课的内容是《诫子书》主题阅读。课型为情感意蕴课。我把教学目标这样设定:(1)阅读课文,圈画饱含深情的劝诫箴言,理解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2)阅读家信,感悟父辈的良苦用心。

关键词 《诫子书》 治学三境界

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识码:A

主题阅读模式采用“1+x”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任务分配在具体流程中的三个步骤:任务一,品箴言,知希冀。让学生圈画关键句体会诸葛亮对儿子有哪些期望?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继续练习默读的方法,抓关键句理解作者对儿子的期望,落实目标(1)。任务二,读家信,悟深情。拓展阅读丛书中《颜氏家训——人生小幼》、《跑过冬天——写给成人之际的女儿》、《写给女儿的信》三篇文章,学习运用速读的方法抓关键句理解父辈的殷切期望和无限深情,落实目标(1)。任务三,识寸心,抒心声。让学生通过读家长会上父母写给自己的信,体会长辈的良苦用心,落实目标(2)。

本节课是《诫子书》的第二课时。本文是一篇家书中的经典之作。虽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玑,句句蕴含哲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在第一课时除了落实基础知识、了解写作背景之外,就是让学生对照工具书反复理解课文,并在小组里轮流练习复述,就是想为解读文本扫清障碍。为了让学生读透拓展文章,我头一天布置批注阅读的作业,第二天又在午读时让孩子们安静地默读。巧的是讲课的前两天学年开家长,我安排家长每人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也提前为这节课做了铺垫。临上课前,我推翻了原来的导语,目的是节省时间。在任务一的环节,当回答“诸葛亮对儿子提出那些期望”时,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的期望与圈画的句子根本不符,好在我及时引领,后面的学生帮助他纠正了过来。接下来的交流比较顺利,孩子们能从关键句中读出“宁静、节俭、淡泊、立志、勤学、惜时等殷切的期望。让我惊喜的是,我原本以为他们能答出期望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多数孩子还能阐述理由,分析得头头是道,这着实让我刮目相看。看得出孩子的预习还是很充分的。这是一篇经典古文,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诵读体验,在分析名句时让学生在朗读品味,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时也反复让学生朗读加深体验。我觉得在这点上我是突出了我们小组的课题策略的。拓展交流部分,因为有两篇现代文,明白易懂,加上我给了自主批注的时间和答题参考句式,所以孩子们交流起来还是很流畅的,即便是《颜氏家训》中的小短文也理解得到位。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交流《跑过冬天》时,胡佳涵同学在谈到“父亲期望女儿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坚强乐观时”,说了一句“生活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而他,正是在一个月以前因为车祸失去了父亲!我无法形容那一刻的心情,悲悯、欣慰、赞赏交织在一起,总之是满满的感动。还有邵晴同学在“识寸心,抒心声”环节,谈到妈妈对自己的期望,泪流满面,一个初一的孩子,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若非真正感悟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绝不会有这样的真情流露。总的来说,这节课的课堂效果比我预想的好得多,孩子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给我的远比我要的还多。这是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当然也存在不足。比如拓展阅读部分,给孩子批注的时间还不足,链接三篇文章,虽然保证了阅读量,但分享交流就不够充分。课内探究部分,有一部分孩子对译文把握不熟,故而不举手回答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

诸葛亮的这篇家书,堪称古文中经典之作。他对儿子的深情劝诫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饱含哲理。实在说作为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是相当有难度的。就是我在备课时,也是反复理解,字斟句酌,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可以说把这篇文章选为跟进课的内容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首先这是一篇内容难懂的古文,往往越是篇幅短小的古文越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不会说或无话可说。其次,主问题的设计就是一大难题,设计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设计浅了问题无价值。

自前一个周末报完跟进课开始,我就开始在头脑中构思这节课的框架。一个大礼拜我足不出户,守在电脑前一直到深夜,最后大体框架出来了,却总觉得主问题不科学,我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总觉得问题偏深,初一的孩子思想达不到这种高度。于是在目标和主问题间反复修改也不满意,变来变去还是觉得不行,最后连自己都觉得快崩溃了。我甚至开始动摇,为什么要选这课做主题阅读,作为古文其实完全可以选择抓基础落实中考考点的课文,连组里的伙伴都说:你太为难你自己了。但是我不甘心!我就是觉得这么好的一篇经典励志文章,我不引领孩子们去诵读、感悟、积累,去拓展、交流、体验,就太可惜了!我把自己的纠结向校长倾吐过,她一句话为我指点了迷津,她说,目标确立之前好好读读课标,难的文章不要紧,只要问题的设计合理,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就行。于是又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我终于想通了我的主问题:“圈画饱含深情的劝诫箴言,理解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感悟父辈的良苦用心。”我在脑海里不断预设学生的回答和反应,也一遍遍在心里演习自己该在何时点拨、引领和提升学生的认识。整整一周的时间,我寝不安息,食不甘味,就连走路、洗脸睡梦中都在想着自己的课。有时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四十多岁的人了,居然还如此的较真。好在我的折磨没有白受。课堂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刘校长的高度肯定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教师备课时,不能仅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设计,还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也就是别忘记“备学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接受能力,主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另外,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適时追问、点拨、引领,要提升高度。当然好的课堂效果一定要看学生的状态,这节课学生之所以能读文自信有感情,交流顺畅有见解,都源于他们对文本阅读得透彻,所以语文课,阅读永远是第一位的。最后,我想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治学三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勉励自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猜你喜欢
殷切期望圈画子书
王充著述意识的构建与汉代子书体式的变迁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诫子书
圈画助力数学阅读
Making family memories during summer
注重方法渗透培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