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晶 刘莎
摘 要 高校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影响其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在对凯里学院2017级新生人际交往适应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文化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建设学校多元文化课程、统筹学校场域内城乡文化的发展、重视学校文化护理的理念、加强有效的跨文化训练、鼓励新生主动参与交往等。
关键词 高校新生 人际交往 文化适应困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77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kill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Kaili University 2017 freshme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on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auses,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nstruction of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ultures in schools,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culture nursing the concept,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training,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mmunication.
Keywords college freshme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in acculturation; countermeasures
人際交往能力在大学新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其综合体现了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化适应能力。笔者以郑日昌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调查材料,对凯里学院2017级新生在人际交往适应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第一,约40.8%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般、较差或有障碍;第二,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状况明显低于城市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状况低于汉族学生;大部分学生存在人际交往范围窄、程度浅、易冲突、异性交往不畅等问题。通过笔者进步一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文化成因有以下几点:跨文化冲突、城乡文化冲突、现代家庭教养文化、应试教育文化、信息文化等。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文化适应困难的角度对提高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能力提出以下对策:
1 建设学校多元文化课程以促进新生人际交往
多元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继承自身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一种文化形态。多元文化在宏观上表现为各种价值观念、知识体系、思想理论与信仰的“多元共鸣”;在学校场域中,其主要指来自不同种族、性别、民族、社会经济地位的全体学生,能在拥护自身文化的同时接纳他人所处的文化。学校应该通过多元文化课程的建设使学生多方面了解自身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之精华,以促进他们直接的文化交往。
建设学校的多元文化课程,首先要注重“文化多元化”的特征,通过课程的实施能使学生达到平等看待自身文化与相异文化。其次,多元文化课程在价值取向上要打破文化界限,将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相关的科目中,如将黔东南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内容:苗语、侗语、芦笙、牛腿琴、银饰锻制技艺、蜡染、刺绣等纳入学校公选课程;一方面让当地被汉化了的少数民族学生热爱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可使其他地区的学生了解和学会欣赏我们的文化精粹。再次,可将原有的学科结构打破,组织学生以史实、社焦、非遗、环保等为核心,探讨不同区域及民族的观点及经验。最后,多元文化课程的建设还应该跟教师、教学、学校物质环境及制度环境的建设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其得以顺利实施。
2 统筹学校场域内城乡文化的发展以促进新生人际交往
基于笔者的调查,学校场域中城乡文化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正常交往最主要的因素。从宏观上看,城乡文化同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可以相互借鉴、影响、并存。从微观上看,在高校中统筹城乡文化的发展,可促进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基于现代教学观的根本价值在于“唤醒生命”,而非只传递知识,学校首先应该重视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以丰富的课余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公益与服务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次,学校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元的本土资源,在学校课程中增加工人、农民的生活经历,使包括城市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了解中国农村实际;另一方面,多组织学生参与贴近乡村和大自然的各种实践活动;再次,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发达城市高校之间的互访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综上所述,统筹学校场域内城乡文化的发展,主要通过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方式促进城乡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3 重视学校文化护理的理念以促进新生人际交往
现代家居文化、独生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应试教育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困难,必要时候需进行“文化护理”。从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中不难理解,高校中的“文化护理”,是一种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对他们进行文化关怀,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一种文化关怀的技术。
高校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过程,属于典型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学校管理者、特别是专职辅导员及兼职班主任,应该认真做好大学新生的文化护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与社区环境,发现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学生:一是汉化程度不高的少数民族学生,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良的贫困学生,三是情绪适应不良的独生子女学生,四是处于学校弱势文化群体如北方文化背景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降低对以上四种学生的期望值,更不能忽视他们;应该以热情、耐心、宽容的态度使有跨文化适应不良的新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取得其信任与配合,进一步帮助他们调试其文化适应不良的各种问题。
4 加强有效的跨文化训练以促进新生人际交往
加强有效的跨文化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学新生走出当下人际交往的困境。在实施跨文化训练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处理不同文化差异导致的适应困难。学校必须重视外地学生的文化教育,经常组织实践活动、专家讲座,让其了解贵州、黔东南州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其次,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新生进入大学之初,自身原有的社会支持会暂时消失,而在相对陌生的环境迅速建立社会支持并非易事,因此会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难以适应生活和学习。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适时的指导与服务,如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焦虑、孤独等情绪,鼓励他们多进行交往。再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跨文化适应者只有掌握了交往技巧才可以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交往障碍,顺利融入新文化群体。学校应该为新生创设一个自由、多元、开发的文化环境,倡导主流文化群体以包容的心态接受非主流文化群体。
5 鼓励新生主动参与交往以促进其人际交往
以上四点笔者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育工作者等方面为提高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能力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但基于我们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的认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决定其发展水平的内部动力,所以大学新生自身更应该就人際交往适应不良的问题主动付诸努力。
第一,不要过分依恋过去。很多刚入学的学生,过分依赖过去的人际关系。经常通过电话、网络与家人、朋友联系,对大学生活与人际关系抱有抵触情绪,难于适应新的环境。老朋友固然要保持联系,但积极面对新的生活并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才是利于大学生活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既包括个体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也包括后天习得的社会属性。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使自己保持精神饱满、健康向上的状态,同时注重自身在道德、审美、人格方面的发展,多阅读、善实践,形成对自己及他人正确的认知。具体而言,应该做到独立自信、活泼热情、诚实守信、举止大方,在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质和交往风度。
第三,学会包容,平等交往。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沟通,情感的沟通越充分,双方共同拥有的心理领域就越大,人际关系就越亲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有权利让他人接受自身的观点和行为方式,但可通过移情的方式,在产生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与他人建立沟通,尊重、理解和包容彼此。
第四,学会表达。表达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技巧。语言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好坏。大学生在语言交流的中,要善于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善于关注对方的反应,抓住谈话的时机;学会用清晰、准确、生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会分清场合、时间、人物等,掌握分寸进行表达;学会注意表达中使用的语气、语调;学会使用幽默的语言,增强别人对自己的欣赏,以便更好地交往。
第五,学会倾听。倾听是人际交往的一门艺术。专注地倾听对方谈话,是对对方的礼貌和尊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赞美和恭维,对方会因此而喜欢、信赖你并乐意与你交往。关于倾听的技巧,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总是谈论自己;(2)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3)不要打断对话,切忌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对方;(4)不要匆忙下结论,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和表达自己的意见;(5)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6)持续专注地倾听对方的讲话。
最后,注意总结交往经验。由于新生在人际交往经验的缺乏,导致成功与失败并驱。因此,要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和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大学新生作为社会人的一项重要技能,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为了帮助存在人际交往文化适应困难的大学新生尽快走出困境,笔者在分析其文化成因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以上几个解决策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相关研究的实践工作,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复杂文化环境中的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 罗建生.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困难文化成因分析——以西南大学为例[D].西南大学,2009.
[2] 王颖,王冰竹.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文化视野,2012(2).
[3] 王思慧.有效解决跨文化冲突的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2010(3).
[4] 崔熠峰.当代世界发展中的多元文化——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例[J].现代交际,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