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
摘 要 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隐性知识一直不能被很好地展示出来,由此,在对学习者进行评价时总是不够全面。概念图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也可利用概念图来实现自我评价。
关键词 概念图 认知结构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24
Abstrac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learners, tacit knowledge has not been well displayed.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of learners is alway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 maps has solved this problem to some ext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learner's cognitive structure. On this basis, learners can also use concept maps to achieve self-evaluation.
Keywords concept map; cognitive structure; evaluation
1 概念图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根据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这种知识的组织形式与人们所了解的如何学习和怎样运用知识的方式是一致的。
概念是最基本的要素,是事物或事件中可观察到的规律性或模式,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通常由一个词来指定,是知识的基本建构组块。连线是用来链接概念,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任意方向。命题是连线上的文字,用于描述概念间是何种关系。概念图中除了以上3个部分还包括层次。通过把概念放在不同层次来表示概念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差较远的概念之间存在一些关系或命题,这就是概念图上的“交叉连线”。[1]
2 概念图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2.1信息检索可视化
概念图在这一领域是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图形表现。它将检索到的信息归类整理,有逻辑地展示出来。概念图不只是将检索信息罗列出来,同时也是规整信息的过程,将有关的信息建立联系,从而加以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对无关的信息也呈现出来拓展想要了解的范围。在这里,概念图起到的作用就是信息可视化,将头脑中的概念模型有效地展示出来,使信息得以完备的展现。[2]尤其在学习者进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效果。在前期的检索信息中,学习者可以将所看的论文以主题为中心,制作概念图,包含着论文题目以及主要内容,将信息可视化,同时也横向或纵向地了解有关主题的相关研究。这对论文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省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精力,依旧也有很好的效果。
信息检索可视化是概念图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特别有效的应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工具,将繁琐的内容变得简单有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促进知识建构组织的学习策略
運用概念图,可促进知识的整合。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画概念图策略,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学习进行有意义学习:对某一概念的新例做出概括,并能辨别出该概念的反例;通过意义链接,能找到某一概念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及组合关系的概念;找出某一概念与其他概念间的各种对应关系(意义链接);解决与某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制作概念,使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同时也加强注意。在制作概念图的时候把握层次逻辑,从而完备地整合各种概念。在学生头脑里建立概念联系,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层面,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这也是一种思维训练,为创新建立了可靠的基础。
利用概念整合知识,使有效的前概念更深刻,无效的前概念得到改变。以此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在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就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从知道、理解、分析、应用等不同层次来实现真正的学习。概念图的有效性是学生认知结构建立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引,使学生不仅仅建立包含各种概念的图形,更关键的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3]
2.3促进学习者协作的策略
概念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认知工具,它能够支持帮助学习者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将每个人对某一领域理解的概念图和他人公开的概念图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和争辩,最终达成共同的理解,有助于学习者将新的知识更加牢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概念图的制作还能有效地显示学习者对不熟悉领域的新知识的模糊理解,这既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信程度,又能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识别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概念图是学习者协作的结果。同时,概念图的建立也反过来作为对话的平台,促进知识的重新组织。[4]换言之,概念图原本为征询学习者的意见而制作,以支持对话的“话题”,对话起作用或结构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学习者进一步的学习。[5]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作为知识建构的显性成果——概念图,一方面是社会文化制品,参与知识的社会建构,另一方面它也是学习者进行个人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促进个体知识的内化。
3 概念图在学生自我评价中的应用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评价工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在心理学方面经得起考验的工具,可以用来评价实验和教学中的知识建构和概念变化的过程。根据这一观点,作为评价工具的概念图,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要求学生提供表明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结构的任务;学生的反应方式;将学生所绘的概念图进行准确、稳定的评定的计分体系。[6]
概念图作为一种评价手段,首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标准。在这个标准包含:任务要求、任务规范、内容结构。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结合,使得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在任务要求中,学生需要看清题目要求,可以是填空的形式或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图。如果是填空式的,就是简单地检验自己是否对其中的重要内容有印象,在评价过程中显得简单,不够深入,毕竟是在提示的基础上来检测。制作完备的概念图是一种挑战性的评价要求。在这个要求之下,就需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知道某些点,同时更重要的是知道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这种评价方式不再是片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掌握情况,不会漏掉重要环节。任务规范是指对完成任务的一些约束条件。内容结构是指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应该有相应的要求和规范。
概念图在自我评价中,不仅仅是显示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方向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毕竟每个人都有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着认真的态度来实现这种自我认识,然后加以改进。概念图的这种评价方式不会使学生产生很明显的心理落差,看到自己概念图的不完备,更多地会觉得应该改进,会积极开展更深入的学习。
4 概念图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在新课改之后,概念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应用于教学中的研究中提到得不少,只是还不够深入,在实例应用方面研究较为匮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概念图的使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评价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实践中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之所以这样,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工具的缺乏。
概念图在学习中应用的有效性一目了然。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很多教师不曾使用过这种学习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在学习的过程只会在自己头脑里建立知识网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习工具有深入的了解,最好自己都要进行实际应用,这样也可以知道其中的利弊,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学习工具,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多教师都使用过如此有效的工具,这样就可以介绍给学生。但介绍之前,自己没有很好地体验该工具给教学带来的好处。教师在真实地体验过这种工具的利弊之后,给予学生整体的讲解,让学生有应用的兴趣,这样就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尤其要给学生一个特别好的例子,使得学生看到该工具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该工具的作用之后,有很多学生会懒于再次使用。教师可以安排几次强制性的练习,让学生感觉到这个工具的有效性,他们自然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使用这种工具。学生也应该不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利用这样的工具,使得学生认识其重要性。给予学生实际应用的机会,让自己感知到对自己学习产生的作用,对于拓宽自己知识以及检验自己学习成效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硬件上,要给予学生利用该工具的学习环境。在网上寻找适合学生的概念图制作的软件。在利用之前,要让学生学习有关概念图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制作概念图。概念图也不只是在计算机上应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自己利用纸张也可以建立小的概念图。概念图的应用不只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要学会采用不同的线条来展示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自己思维的发展,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
基于概念图的种种作用,也为了提高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几率。有些学者提出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图考查方式的要求。[7]这种观点还有待专家的考虑。结合实际需要,此种考查方案确实有实施的必要。在如今的考试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中,我们也看到了,如果使用概念图,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必然是更客观、更全面。
参考文献
[1] 孔鲲鹏,杨玉宝.概念图促进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应用.巢湖学院学报,2006(8).
[2] 希建华,赵国庆.概念图解读:背景、理论、实践及发展——访教育信息学国际著名专家约瑟夫诺瓦克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6.12(1):2,4-8.
[3]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4] 袁维新.概念图:一种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2004(2):39-43.
[5] 徐洪林,康长运,刘恩山.概念图的研究及其进展[J].学科教育,2003(3).
[6] 于良芝,等.SERVQUAL質量评估工具效用性再认识:基于认识论视角的定性考察(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6(1):13-18.
[7] 张学福.基于概念图的知识模型组织及协作机制研究以cmaptools为例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