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莉 贾晓婷
摘 要 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创新创客运动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培养创客人才的前提和根本是引进和培养创客型师资。该文在分析创客型师资的特点基础上,调查了海南地方高校创客型师资的现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高校创客型师资发展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南高校创客型师资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创客 创客型师资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1.032
The Research into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Qualified Teachers as Creative Mak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ake Hainan as the Study Area
CHEN Lili, JIA Xiaot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iongtai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100)
Abstract The premise and base for a university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makers is to introduce enough qualified teachers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origin and features of creative makers, this paper has made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eachers conditions as creative makers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Hainan. By analyzing the elements that influence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as creative mak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the fostering of qualified teachers as creative makers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Hainan.
Keywords Maker; creative teachers; training strategies
0 引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将“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担任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兴国重要力量的大学生,其创新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高校培养创客学生是开展创客教育首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其中“创客型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则是实现创客培养的前提和根本。
1 创客型师资
王怀宇等人提出创客型师资的概念,限定为“服务于教育,能够利用资源将创意转换为作品并将其转换为课程的教师”。创客型教师可以是一名热爱创造的创客,也可以是一名善于激发、引导创客学生的导师。创客型教师具备创新意识与思维、跨学科多元化的知识技能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并对教育教学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利用自身或他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创意教学,引领协助学生进行创客实践。
2 影响海南地方高校创客型师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海南地方高校创客型师资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2.1 地方高校定位类型相似,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海南省地方高校共有21所,其中本科高校7所,专科高校14所,仅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三所高等院校定位于区域性研究大学,其余高校均定位于教学型高校。海南高校年轻态、定位类型相似,且因海南地理环境的限制,当下交流方式的变换,使得省内外教师的学术实践研究呈现碎片交流、浅层学习、跟风仿造等現象,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研究的交流碰撞。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及专业划分较细,高校教师虽精通于自身学科的专业知识,却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了解掌握不深,且多数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心在教学上,工作生活圈子狭窄,兴趣爱好单一,这就使高校教师思路较为狭隘,创新视角、创造能力较为局限,让其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心无力。
2.2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不佳,重学历轻实践偏学术
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主要从职称、学历、学缘、年龄四个方面评价,建设途径主要包括现有教师的深造、短期培训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三个途径。引进人才主要以高学历为导向,优先考虑的条件往往是高职称或高学历人才,这往往使得一些低职称低学历却有着学科专业丰富经验或出色技术的一线工作人才无法进入高校从事教育活动。近几年海南高校为了增强教师的一线实践经验,大力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到一线事企业进行顶岗挂职,其形式是合理有效的,然在挂职过程中,因企业水平低、时间短、工作内容单一重复、挂职教师积极性低等多方因素使其成效不佳。现有教师的深造、培训也以学历教育或学科专业性较强的学术交流为主,使得教师在知识能力提升过多地关注学历教育、学术研究,轻视实践经验方面的能力。
2.3 政策落实力度不佳、硬件设施不足
创客运动已在国内外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海南是处于刚开展阶段,近两年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开始关注创新创业,并对此投入了部分教育经费。由于师资数量多,经费难以分配均匀,且经费的使用主要在场馆建设无法落实到一线教师。当学校支持实践活动的力度不够,硬件设施不足,专项经费不足、经费报销限制等影响,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时,就间接地使一些创新实践活动被抑制抹杀。良好自由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促使创意活动的有效实现。
3 高校创客型师资培养策略
依据上述海南高校创客型师资培养过程的影响限制因素,可从以下几方面促进高校创客型师资的培养。
3.1 政府支持、地方学校联合建设“教师创客空间”
目前海南省多所高校都创立了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等,且较有成效。這些创客空间是为服务学生设立,教师作为导师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教师自身的创造、实践能力在创客教育占着很大比重。鉴于海南的教育投入和高校师资分配情况,可由政府牵头,高校之间联合建设教师创客空间,为教师的提升、转型提供条件。教师创客空间具有开放性、共享性、指导性。多地域跨学科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通过交流分享,灵感激发、创意形成,合作实践,将创意在此落地生根。教师创客空间定期开展创客技能培训,教师在这里可以学习前沿的科学技术,为科研困点寻找解惑人。创客空间为教师创造和教学提供了场所和设备,还可提供其他的专业增值服务。政府机构通过开设创客课程、设立创新创客专项科研资金、举办创客交流会、开通创新创业绿色通道等多种政策支持,激励教师的创造精神,为培养创客型师资队伍创造良好自由的环境。创客空间同时应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等附加服务,例如兴趣爱好的拓展学习、家庭子女临时照看托管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的现象。
3.2 构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发展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校教师在理论科研方面水平较高,在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上表现有所欠缺,且由于工作环境较为封闭,海南本地的经济体较为简单、高校和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教师无法了解市场动态、产品信息等,这些都是阻碍创客型教师成长的现实因素。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合作模式,让校企双方真正地融合互利起来。
第一,提倡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政府机构层面如教师创客空间机构,可以带头设立一个与地方产业对接、沟通的职能处,或构建一个双向交流、定向需求的挂职平台,发表双方的合作意向信息。对于接收教师挂职并让其参与公司项目研发的企业,政府可以适当给予政府优惠或奖励,并将教师绩效工资的评价发放权限转交给挂职单位,使其具备一定的经济约束能力;对于教师提供挂职领域的课题基金项目,以此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并在工作晋升、职称评定条件中给予一定的等同支持政策; 第二,突破挂职岗位、方式的限制,建立校企合作教学体系。目前各高校要求教师挂职岗位要与自身专业相关,使得教师挂职岗位单一、部分教师出现工作内容重复的现象。挂职岗位要适当地多样化,让教师可以跨学科专业挂职,在实践岗位中学习多元化知识技能。挂职方式不灵活也是制约教师挂职热情的原因之一。挂职方式可依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分为全脱产挂职、半脱产挂职、课题立项挂职、企业项目挂职等。全脱产挂职是教师完全抽离学校工作,在企业中全职独立工作。半脱产挂职是教师可保留定量的教学任务,在企业担任部分工作。该方式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的实践取材。课题立项挂职是教师和企业联合课题立项,教师仅担任课题中涉及的相关工作,可以与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又具有出色专业技术能力的专家交流学习、解决项目难题,或以一线企业为实践平台验证研究成果。企业项目挂职是指企业在某项目开发中需要教师的参与,可向学校提出定向挂职要求。第三,建立三方挂职锻炼评价体系。校企之间建立挂职评价体系,组建多层次的挂职考核队伍,进行三方协同评价,以此提高教师挂职的自律性,提高校企对挂职的关注重视。
3.3 建立弹性的管理制度,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目前海南高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导致管理和评价制度主要针对教学科研,设置过多的硬性指标,缺乏弹性指标。例如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评估指标重“量”轻“质”,科研业绩偏学术少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创造活动。因而建立针对“创客型师资”的弹性管理制度和多维度评价方式是必不可少。首先,教师要拥有一定的教学自主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突发创意往往会因教学的提前制定好无法得以良好的实施,让教师能依据师生的想法、创客教育的需要适当地自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方式、课时学时等,使教学不再是千篇一律、师生间可因创意实践活动充分互动活跃起来。其次,教师的评价制度要从教学、科研、教师自身创新发展、引导学生团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等多维度综合考量,不应以物质成果为评价目标,激发教师向创客转变的积极性。
4 结语
我国高校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国家经济的腾飞,互联网+新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一支高质量的“创客型师资队伍”必不可少。国家政府层面的制度和政策驱动,高等院校间的相互支持合作,教师创客能力的提升需求,都是促进教师向 “创客型师资”转变的外在推力和内在动力。
基金项目:海南省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金编号:Hnjg2017-66)
参考文献
[1] 王怀宇,李景丽,闫鹏展.高校创客型师资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26-130.
[2] 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3] 孙建锋.“创课”·“创客”[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4(12):75-76.
[4] 王永生.高等学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1(8):816-819.
[5] 张轶坤.论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15(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