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古镇文化资源类型的研究

2018-06-05 17:40尹瑞
神州·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开发保护

摘要:乐山作为拥有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城市,其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乐山周边的古镇作为乐山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价值。本文将就乐山古镇文化资源类型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乐山古镇;文化资源类型;保护;开发

引言:

乐山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拥有多处国家级省级文化遗产与自然保护区,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乐山古镇众多,主要有罗城古镇、箭板古镇、柳江古镇、苏稽古镇、清溪古镇、千佛古镇、甘江古镇等十一个古镇。这些都是乐山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具有巨大的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旅游业虽然可以带动古镇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冲击。近些年,在实际的开发利用中,乐山古镇文化不同程度出现同化、商业化、冲突、重建等现象。例如:罗城的麒麟灯、箭板的草龙,本是一种庆祝类的民俗活动,却被世俗化,以不真实的形式呈现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针对此情况,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专家,试图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来谋求解决之道。目前学界研究古镇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大多是以研究某一区域,在某一特定的古镇的开发建设模式为主流。这类研究得出的策略确实具有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该地区该古镇的发展。可是其提出的策略由于其特定的研究方式,在推广性、适用性上不可避免到受到制约。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如何才能使得保护与发展古镇的策略——是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推广性的。我认为,想要两者完美结合,既要必须考虑到不同古镇中,各自具有的个性文化,又要在众多各具特色的古镇中找到共同文化。文化资源类型应是其很好的区分点与连接点。

一、乐山古镇文化资源类型

文化资源类型的划分,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同的划分便有不同的分类。本文中涉及到的古镇文化资源划分原则为必须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历史性文化代表性事物或事件才能归为一类。

不同的古镇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人情风貌。其中极具有突出特色的古镇,便可以其文化特色带动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人文精神的交流。例如江南古镇中有大家风范的徽派古建筑——“新叶村”。“新叶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建筑类型丰富,被海内外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1]。众多的游客被其建筑魅力所吸引,前去游览玉华山下的古建筑群。

乐山古镇中也不乏有这样的特色文化古镇存在,本文结合文化资源类型的分类以及乐山古镇的特色,将乐山的古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古建筑文化类古镇

古建筑文化类古镇是指以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底蕴的古代建筑为主体的古镇。在乐山的古镇中,以罗城古镇最具有代表性。羅城古镇很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其中典型有“船形街”、“南华宫”、“川主庙”、“禹王宫”等等。一个又一个看似错杂分布的建筑物,实则是一个建筑群。它们整体态势依山而建,具有一体性,又不失各自特色。其建筑布局十分的巧妙独特,依据山岭等高线而分布,形成主街为主的船形结构。街道两端相对较窄,中间相对较宽。其整体布局使得在罗城百尺以内可以看清人的表情,千尺以内可以看见建筑的群像。(“古代尺折为米制,用现代公约制换算过来百尺大约是23-35m,千尺约230-350m。”)[2]这样远为势,近为形的古代建筑设计,符合了古人远观近看的时空感,展示了古人建筑布局的精巧,构思的奇妙,具有建筑美。

“特别是“船形街”建筑以其独特性成为研究四川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3]“船形街”构成元素的建筑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时期发展形成的,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同的需求和文化底蕴。作为“旱码头”的罗城,人口流动频繁。移民的出现,带动了罗城建筑风格由单一民族类型向多元化的发展,不同宗教寺观建筑的共生,便是对其最好的例证。关于罗城古镇的来历,向来有不少说法和趣闻。无论版本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罗成,还是感谢张秀才的“造船”之功,均体现了罗城人集体的精神和智慧。

罗城建筑美观,内涵丰富的同时,也绝不是一个空架子,简单的设计都体现着“人情味”。“船底”的长廊,设上店铺,铺上青石板,来往的商旅既可以漫步闲谈,又可以买卖货物,风雨无阻,晴雨可避。船的正中是戏楼,可进行宗教或节日活动。向来许多古建筑物所具有的实用性,都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需求逐渐消退,可至今罗城所具有的“人情味”似乎丝毫不减,保持着它一贯特色。

四川茶馆可以说是巴蜀文化代表印记,茶馆文化自然也是罗城古建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游客逐年增多,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餐饮业迅速成为自主经营者的“宠儿”。曾经日日必去的老茶馆已被商业这个大漏斗淘去,淹没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而在罗城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老字号的茶馆。罗城茶馆的存在不仅仅单单是为了满足游客的观光需要,更多的是罗城人传统的习俗活动和精神的继承。罗城人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喝茶闲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也是喝茶聊天。对他们而言,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罗城茶馆,在历经千年后,变得只是喝茶时的闲谈,不变的是喝茶、打贰柒拾的情怀。

由罗城古镇可见,古建筑文化类古镇不是单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公用建筑,更是带有文化内涵以及“人情味”的民俗古镇。

(二)古村落类古镇

“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改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较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4]而古村落文化,顾名思义,既要满足古村落的基本特征,又要带有自身独具一格的古景点和独特的民俗民风文化活动、形式以及民间丰富的传说。简而言之,古村落文化类古镇要满足:(1)有古村落的基本特征;(2)别具一格的古景点和民俗民风;(3)民间传说色彩浓厚。

此类文化古镇在乐山沐川一带的古村落具有代表性,其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大多聚族而居,村落的布局规划合理,大多依河而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箭板古镇更是有‘千年古镇之称”[5]。其古村落文化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其一,千百年来独特自然风光。冰臼奇观、草马奇观、古树奇观、“绿色古董”——黄葛树、“鲜活化石”——桫椤树……这些奇观,有山可登,有湖可游,有景可赏,景幽林密,尚未受到外界的破坏,风光无限。其二,神秘色彩浓厚。箭板古镇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例如:僰人遗蓑衣、杨雄住马草、诸葛亮南征、时珍临波碧、献忠藏珠宝、二峨山的传说等等。在全国所有的古镇中,沐川的箭板古镇也许就是最神秘的古镇。三宫十庙、双龙火墙、神奇的户对、巨型无字壁画、水下地宫均没有任何历史的记载,诸多的谜团无从考证,众多的民间传言在增加箭板神秘色彩的同时也引起游客心底与生俱来的集体无意识,进而引发探求的动机。其三,古朴的民风。箭板相比其他古镇而言,更为邻近山区,偏离城市的喧嚣,保持着本真的民风,邻里相处融洽,家家户户出门都不用刻意关门,且门前总放着许多椅子为邻里以及游客提供闲聊、歇脚处。

箭板古镇的神秘色彩激发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纯朴民风激起心底对本真的向往。在现代感十足的今天,可以说古村落类的箭板古镇其特色是不可复制的。

(三)美食文化类古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饮食文化和饮食习俗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类古镇:首先必不可少的要有大量丰富的传统美食;其次饮食习俗要有一定的文化载体;且美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乐山流传着这样一段话:玩在大佛,吃在苏稽(或西坝)。可见在乐山这样一个美食的天地里,以苏稽、西坝古镇的美食最具代表性,美食十分多。作为古老的嘉州城,码头文化繁荣。“来自天南地北的船工带来了乐山独具一格的码头饮食文化”[6]。钵钵鸡、豆腐脑、豆腐干夹萝卜丝的“咔咔儿”,这些“乐山味道”经过文化的交融,慢慢从大渡河走出去。在成都的许多名小吃中都能看见乐山小吃的影子,正所谓“食在四川,味在乐山”。但独特的“乐山味道”又是不可复制和不可模仿的,浓郁的特色菜和种类繁多的小吃构成其鲜明的美食个性——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麻辣鲜香,独树一帜,每一道菜式的背后都蕴藏着地方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美食莫过于苏稽“翘脚牛肉”和“西坝豆腐”了。这两道菜在制作的材料或者是选择的配料中,或多或少与牛肉有关系。在乐山“码头文化”的时代,苏稽的周村是整个乐山地区的屠宰场,为美食制作的取材提供了方便。其次,在历史的画卷上,乐山五通桥与自贡一样——都是著名的盐场,出产井盐。在大机器时代以前,抽取盐井中的卤水主要以依靠畜力为主。而牛的淘汰率比较高,每年屠宰牛的数量高达数万头。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补充蛋白质的体力劳动者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材料,渐渐地形成地方风味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在今天,这些美食成为井盐文化的又一实证。曾经只是做劳力的苦工填饱肚子的食物,如今精加工成为乐山面向外地的一张亮丽的名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已经不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休闲、旅游活动。人们在品尝“翘脚牛肉”、“西坝豆腐”的过程中,不仅吃饱了肚子,更充分感受到了乐山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来到这里的食客多会与当地人或店家谈谈乐山菜式背后所流传的故事。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和舌尖上的美食完美结合逐渐演绎成一种地方美食文化遗产。在节日期间通过举办美食节活动,让游客感受美食魅力。例如在美食节上表演流传多年的“牛儿灯”——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牛犁田、戏水、争斗等场景。幽默有趣的表演不仅仅让食客捧腹大笑,还将饮食和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巧妙地紧密结合在一起。食客在不知不觉中,以“吃”识乐山,获得生理和精神上的统一。

苏稽古镇与西坝古镇,在乐山众多的古镇中以其码头文化孕育了味道,当初的平民美食如今变身为其名片,用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招揽四方游客,用地方文化内涵助力美食文化,推动旅游升级发展。

(四)文化复合型

一个发展相对好的古镇,是不仅仅只有单一的文化资源类型的。这样的划分,只是以其突出的文化资源为区分点,并不意味着,属于某一类的中的古镇便不具有其他文化类型的特征。例如罗城的船形文化中,同样包含着神秘的民间传说以及美食文化。罗城的船型建筑的设计起源至今没有人能够解开这个谜底;除此之外,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中有一个家苏姓人家。这家人从不知祖宗几辈开始对外声称,自己为妲己的后代。经过时间的洗涤,历史的变迁,这些传言均未有所记载,便无从考证。也许这些仅为传说,但却不影响其增加罗城的神秘色彩,刺激游客的好奇心。罗城牛肉也是乐山美食中颇具盛名的百年的传统工艺,多样的品种类型,逐步成为馈赠他人的佳品之选。罗城古镇以古建筑文化为主,辅以民间传说、美食文化等,便在乐山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由此,便可看出单一的文化资源类型的古镇,在现今旅游发展日益注重人文民俗的时代,早已不能跟上发展的潮流。想来这也是箭板古镇不可避免成为“老人镇”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罗城古镇是否属于文化复合型的古镇呢?我们谈到本文中涉及的文化资源类型划分的原则为:属于某一类文化类型,就必须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一属性文化的代表性事物或事件。简而言之文化复合型古镇就是要至少包括上述所说的古建筑文化类、古村落文化类、传统美食文化类型的条件,且所含有的某一类文化类型中,又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一属性文化的代表性事物或事件。因此将此条件放置于此,便会发现罗城古镇并不能完全满足文化复合型古镇的要求。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只有文化复合型的古镇才能有良好的走向。

在乐山古镇中的柳江古镇不失为良好的范例。首先,柳江古镇属于古村落古镇,其建镇久远,始建于南宋,是四川十大古鎮之一,柳江人世世代代与杨村河相偎相依,从建镇以来,村落未从有过较大的变迁。“一系列单一的景观:花溪河、杨村河、千年古榕、圣母山、观音岩及河心岛有机的组成对柳江的立体印象”[7]。在镇上有株距今约有8000岁的老黄葛树,约与柳江古镇同龄。这棵冠盖如云,四五人方口合围的老树,见证了柳江的烟雨起伏,历史兴衰,同时也流传着曾光壁的一段民间故事。在这里可赏赏古树,亦可听听故事,寻寻历史。古村与河水天然地形成一幅水墨丹青画。柳江也属于古建筑类古镇。杨柳河岸修建有柳江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物——吊脚楼、曾家大院、张带江故居等等。这些古建筑在独特的空间环境中承载着独特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柳江便慢慢就有了“烟雨柳江,雅女之乡”的美誉。吊脚楼虽然在四川其他古镇中也颇为常见,但是柳江古镇的吊脚楼,绝非等闲草民所建造,采用的是细木穿斗,精致的窗饰都体现了风雅情致。“曾家大院作为四川保存较好的庄园之一,少见的将中式建筑的精致严谨思想与西方浪漫情调有机的结合,恰似封建传统观念与民主开放意识一起呈现出来,具有时代的烙印”[8]。特定的古镇风物形成特定的美食传统,柳江古镇亦是传统美食类古镇。有夜色中的“河边烧烤”、不同于其他甜皮鸭的“郭鸭子”、独特的“昆虫餐”、带有年代记忆的“万岁凉粉”“风味豆豉”、“哒哒面”等数十种特色风味美食。当地的饮食风味别具一格,且物美价廉。可以说柳江古镇是一个古朴低调有内涵,麻辣鲜香好味道的地方。

二、不同文化类型古镇的打造策略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所在地的居民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珍贵性,从而产生文化类型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这是古镇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正面冲突。可世界总是两极的,有正亦有负,不同文化类型的古镇在经济旅游的带动下,各自的主要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下面是依据不同文化类型古镇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提出的相应措施。

在古建筑文化类的罗城古镇发展旅游时,只注重船形街的宣传以及美食餐旅的建设,使得旅游的目的不在于“游心”,而在于“游身”,只给眼耳口美的感受,忽略心的感受。即使游客在旅游期间收获了愉快地感受,在过一段时间后,旅客便会对该旅游地产生不真实的“在地感”,也就是没有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针对古建筑文化类古镇的开发与保护时,要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丰富结构类型。如被这些古建筑所表达的思想,增加古镇的文化含金量。将古镇旅游文化产业模式进行转变,由以传统的观光为主转变为文化知性美、特色参与性旅游。

在古村落文化类的箭板在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古村落的时代,箭板渐渐看不见当年的朝气,青石板街道上更多的是日日等待儿孙回家的老人。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措施,吸引年轻人回家就业。其次古村落文化类的古镇,还存在古镇风貌被破坏的现象。这便涉及到重建的问题,目前许多古镇的古文化遗迹遭到破坏,重建或者是修缮时都应该尽量恢复其原貌,对乐山古镇的古迹、人文景观采取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古村落文化古镇由于其交通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当地的景点介绍的资源极少,可以在当地加大宣传的力度,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从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方面推进其可持续发展。例如采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古村落的景点知识,使得游客成为导游,解决现今自驾游带给观光者的困扰。

传统美食文化类的苏稽、西坝古镇,在乐山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美食不再是为个人需要,而是为了销售,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益收入,许多曾经纯手工的美食已经逐步走向商业化,不再有传统的手工艺,美食的口感大大下降。最遗憾的是乐山古镇小吃体系分散,尚无一街一巷包罗万象,五脏俱全。商家在经济利益面前应该要收得住手,做到传承传统美食特有的风味,同时又要敢于创新,让传统美食老树开花。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提倡手工艺美食的生产,努力引导美食体系的完善。

各类单一的文化资源类型的古镇,在打造自己特有的文化名片时,也要试图丰富自身文化类型。当然在丰富的过程中又要注意避免文化同化、商业化现象。这就要求在古镇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自身的文化优势,特别是目前乐山大多数古镇依旧保存着纯朴的民风和浓郁的地方文化十分值得保护;在丰富文化结构时,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古镇的东西,应该从自身本真的历史文化内涵出发,从中深度挖掘其他人文内涵和旅游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古镇的含金量。

三、结语

乐山周边古镇各自承载了其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风物和古村落风貌以及美食特色,体现出中国几千年来传统聚落的观念。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活态的传统文化风貌,才能在今天真正勾起无限的乡愁,千万别忘了留住文物的文化伴侣,二者共存才有‘魂在而不是‘形留”[9]。所以要注重樂山周边古镇内外环境的保护的同时强调各自资源的特性,让每一个古镇都要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发挥在古建筑、古村落、美食等方面资源的独特性。同时又深入挖掘其人文内涵和旅游价值,展现其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名片,使得自身文化类型丰富起来,成为文化复合型的古镇。并且在打造时,注重还原古镇的本真,促进游客对古镇真实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做到现实生活中旅游的“游心”。相信如果这样做,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乐山古镇旅游资源的含金量,实现古镇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良性互动的发展,乐山古镇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古镇游编辑部.古镇映像馆之江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高静,程先斌.《传统室内外空间初探——以罗城古镇船形街为例》[J].四川建筑,2005年第25卷4期,第1页.

[3]王其钧.罗城古镇[J].城市规划,1994,18(04):2

[4]刘沛林.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J].寻根,1997(04):25-28.

[5]张志文.箭板古镇:从历史中走来[N].乐山日报,2013-07-28(001).

[6]袁雪.乐山地区特色文化的研究——以美食文化研究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429.

[7]荷叶.烟雨柳江记忆[J].中国测绘,2013(05):68-69.

[8]刘哲夫.柳江古镇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9]赵鹏.《人民日报——活态文化,才能勾起乡愁》[J].人民日报,2014年,第005版,第1页.

注:本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乐山周边古镇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10649085。

作者简介:尹瑞(1995—)女,四川西昌人,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开发保护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