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2018-06-05 16:54钟辉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菊花课本教室

钟辉

“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寒风越大,它们开得越艳丽……”

在午间校园的喧闹声中,突然传来清晰的读书声。我好奇地转过头去,那学生立刻把嘴捂上,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原来,她是看到寒风中展蕊怒放的菊花,想起所学课文,所以兴起而诵。

这一幕让我想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

记得在教学《傲霜篇》时,我把文章分析得可谓是详尽透彻,学生们也都跟着我的思路学得很有劲,师生配合得似乎天衣无缝。下课时,我是带着满足的笑容走出教室的。可是,就在刚才,就是那喧闹声中传来的读书声在我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这么美的文章,这么诗意的景色,我为什么不带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大自然呢?教育即生活啊!早在多年前,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们就告诉我们了,可是究竟要怎么理解这个观点呢?又要如何实施这个教育理论呢?

首先,“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教育具有实用的意义。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作为教师,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生活,不应该把课本上的内容硬塞进学生脑中,而应该充实学生的生活,使他们适应生活、更新生活。

以《傲霜篇》为例,教材安排其实是注意到这时间性的,教学这篇文章刚好是秋菊傲霜时。教学时,完全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去观赏大自然中的美景,一边欣赏眼前的菊花,想一想自己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一边读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菊花的,还可以比较一下眼前看到的菊花跟课文中描写的菊花有哪些异同点。我相信,学生会很容易学到知识,也会注意课本知识其实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经常这样教学,学生们还会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其次,“教育即生活”告訴我们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教育对社会生活要具有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变革。在学校,学生作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对象而存在,他们对社会生活还不了解,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们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学校教育应该简化、净化、平衡社会生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并把握生活。

再次,“教育即生活”还意味着教育与人一生的生活共始终。它不割裂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联系,不仅仅强调教育要联系生活,而且强调生活本身的发展性和教育性。而现今,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孩子们培养成考试的能手,每天,教导学生们注重学习课本知识,反对他们去享受美好的生活。可是,走出学校后,面对多变的生活时,他们却常常手足无措。他们没有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甚至对摆在眼前的美好生活视而不见。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而丢掉今天。

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反观现实,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社会,脱离生活,死读课本,培养“高分低能”的人。我希望,教育者们能反思现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生活为中心来指导教学,因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作者单位: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中学)

猜你喜欢
菊花课本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秋天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