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DA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分析

2018-06-05 12:12孙焕芳
地理空间信息 2018年5期
关键词:格局差距城乡

孙焕芳,梁 敏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航测遥感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点问题。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专家针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1-2]、影响因素[3-4]、变化趋势[5-6]、解决对策以及与城市化的关系[7]、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等进行了广泛讨论[8]。但是,目前国内对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异质性的研究较缺乏,本文以2002~2014年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城乡收入的空间格局,为国家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区域化的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是描述研究区域属性值与其相邻位置属性值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相关程度的一种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1)全局空间自相关,是对属性值在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特征的描述,主要通过Moran'sI指数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9-10]:

式中,xi、xj为空间单元i、j的属性值;n为空间单元的数目;Wij为i、j之间的空间连接矩阵。本文采用基于邻近标准的Queen Contiguity方法建立空间权重文件,即若i与j相邻,则Wij=1,否则Wij=0;当i=j时,Wij=0

对Moran'sI计算结果进行Z统计检验,其检验公式为:

2)局部空间自相关。为了更好地反映局部空间单元的空间自相关性质,本文采用LISA指数度量各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局部空间关联和空间差异程度[11-12]。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Zi、Zj为属性值的均值标准化。

1.1.2 全局趋势分析

通常,一个表面由确定的全局趋势和随机的短程变异组成。全局趋势反映空间物体在空间区域上变化的主体特征,主要揭示空间物体的总体规律。本文利用ArcGIS的全局趋势分析功能,将属性值赋予每个空间单元,形成三维趋势面,从而分析数据在特定方向上的趋势。

1.1.3 空间变差函数

长江委2018年工作会议提出了“由开发中保护向保护中发展转变、实现以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治江新思路,确立了“四个长江”的治江目标,拟通过补齐补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短板,着力构建安澜长江;强化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节约利用,着力构建绿色长江;建立健全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和谐长江;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着力构建美丽长江。

空间变差函数亦称半变异函数,是描述区域化变量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基本手段,设区域化变量Z(xi)和Z(xi+h)分别为Z(x)在空间位置xi和xi+h上的观测值,则空间变差函数的计算公式为[13]:

式中,N(h)为分割距离为h的样本量。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2、2014年两个年份作为研究断面,以城乡收入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指标,以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除港、澳、台)为研究单元。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各省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

2 时空差异分析

2.1 全局空间格局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布,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国家经验,将城乡收入比重划分为4类,分别为低收入比(<1.5),中收入比(1.5~2.5),高收入比(2.5~3.5)和极高收入比(>3.5)。基于此,制作表1说明中国2002~2014年间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变化情况。

表1 2002~2014年中国高、中、低城乡收入比

由表1可知,13 a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先增后减;虽从2006年开始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趋势,但整体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高收入比的地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02年高收入比的地区有215个,占地区总数的63.05%,2006年有251个,占地区总数的73.60%,2010年有209个,占地区总数的61.29%,2014年有182个,占地区总数的53.66%;低收入比的地区很少,2002年有1个(丹东市),2010年有4个,全部位于黑龙江省(丹东市、鹤岗市、伊春市、绥化市),2014年有3个也全部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伊春市、鸡西市);总的来说,中收入比地区的个数有所增加,2002年中收入比的地区有125个,2014年达到156个。

由表2可以看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致呈东部较小、西部最大,由东向西逐步扩大的趋势,其地域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三大地带的划分基本一致。城乡收入比大于3.5的地区全部位于西部地区(除2010年的海南省外),其中西藏自治区是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区,历年城乡收入比均大于3,2002年城乡收入比更是高达5。这主要是因为西藏自治区当时正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工业化起步阶段,国家对其工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大,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为了鼓励优秀人才在西藏建功立业而采取的相对较高的工资制度等;但相比而言,广大的农牧民族地区,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市场经济落后等,导致农村经济也很落后,农民收入不仅低而且很难提高。

表2 2002~2014年中国各省区城乡收入比重

另外,从表2还可以看出,城乡收入比显著缩小的省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四川省和甘肃省,这些地区全部位于中国西部,说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这与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相关。城乡收入比增加的省区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福建省等,其中福建省城乡收入比增加最明显,由2002年的2.4增加到2014年的2.8。东部、中部地区在2006年以前,城乡收入比基本上呈增加趋势,2006年以后逐渐呈减小趋势,说明城乡收入比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逐渐缩小,这与中国在2006年取消农业税和大部分的农村收费(如粮食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以及农业牲畜养殖补贴等)密切相关,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2.2 空间自相关分析

2.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本文利用OpenGeoda软件分别计算了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2~2014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全局Moran'sI指数和相关参数。由表3可知,4个年份的Moran'sI指数全部为正,且检验结果显著(Z值在显著性水平P=0.001下明显超过临界值1.96)。

表3 2002~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的Moran's I 值

根据Moran'sI指数来看,4个年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均很明显;由Moran'sI指数的变化情况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依赖性逐渐减弱。

2.2.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为了揭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热点区和冷点区,本文利用Geoda软件计算和绘制了各地区城乡收入比的LISA集聚图。由图1可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发展格局具有明显的动态特点。

2002年城乡收入差距呈“高—高”集聚格局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连片分布,特别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东南部、陕西省的北部等地区;而呈“低—低”集聚格局的地区分布较零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辽宁省、江苏省和广东省的南部、山东省的北部等地区。与2002年相比,中国2006年城乡收入差距呈“高—高”,“低—低”集聚格局的地区都有所减少,呈“高—高”集聚格局的地区有45个,比2002年减少了8个,约占地区总数的13.27%,呈“低—低”集聚格局的地区有40个,比2002年减少了11个,约占地区总数的11.80%。

图1 2002~2014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LISA集聚图(审图号:GS(2013)1655)

2010年,呈“高—高”、“低—低”集聚格局的地区有所增加,分别占地区总数的19.18%和14.45%,前者向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集聚,后者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北部、新疆北部地区,另外东部和南部也有零散分布。与2010年相比,2014年呈“高—高”、“低—低”集聚格局的地区均有所减少,其中呈“低—低”集聚格局的地区减少幅度较大,由2010年的49个减少到2014年的20个。总体而言,4个年份中呈“高—高”、“低—低”集聚格局的地区占地区总数的比例一直大于20%,分别为32.15%、27.43%、34.51%和23.01%,说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不均衡的发展格局,而这种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各地区的区域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国家政策有关。

2.3 热点分析

LISA集聚图虽能反映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局部空间相关性,但部分地区的相关性不明显。为了弥补和验证LISA集聚图的分析结果,本文引入G*统计指数对2002年、2004年、2010年和2014年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热点分析,并按照G*指数的大小,从高到低划分为热点地区、次热地区、次冷地区和冷点地区4 个类型,见图2。

图2 2002~2014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热点分析图(审图号:GS(2013)1655)

由图2可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南北方向上的“带状”分布,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并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次热地区紧邻热点地区分布;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并逐渐向东部地区转移;次冷地区紧邻冷点地区分布。空间分析结果与LISA集聚图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3 结 语

本文以2002~2014年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数据,采用Moran'sI和空间变差函数探讨了4个年份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以下特点:①2002~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减小;②中国城

乡收入差距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即城乡居民收入比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积聚分布;③根据LISA集聚图和热点图分析可知,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呈西部>中部>东部的分布格局。本文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所选的指标比较单一,时间跨度小,不足以代表13 a以来的发展趋势。引入其他指标,并对其他年份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否会有所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多指标、长时间、小区域是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1] 高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分解:趋势及解释[J].经济科学,2012(3):5-17

[2] 韩建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9):126-128

[3]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9):19-28

[4] 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116-125

[5] 徐永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25-29

[6] 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4):81-102

[7] 韩其恒,李俊青.二元经济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研究[J].金融研究,2011(8):15-30

[8] 张义博,刘文忻.人口流动、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农村经济,2012(1):16-30

[9] 潘竟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J].经济地理,2014(6):60-67

[10] 王静,张小雷,杜宏茹.新疆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1(4):471-478

[11] 何格,欧名豪.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时空分异研究:以青岛为例[J].商业研究,2007(10):123-127

[12] 方叶林,黄震方,涂玮,等.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2):33-38

[13] 周扬,李宁,吴文祥,等.1982~201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4(1):102-113

[14] 方叶林,黄震方,陈文娣,等.2001~2010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3(5):831-839

[15] 陈鹏,李锦涛,马伟.犯罪热点的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57

猜你喜欢
格局差距城乡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小人物的大格局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