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静 吕荣祥 刘 郁 王文盛
(宁波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宁波 315040)
出血性脑梗死主要是指非外伤性、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1,2〕。随着人口老龄化,出血性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3〕。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内科和外科治疗出血性脑梗死,但相关研究证实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4〕。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疗效〔5,6〕。本研究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1临床资料 选择宁波市第六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4例,均为首次发病,且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70~89〔平均(76.48±3.42)〕岁,发病时间3~49〔平均(20.42±3.24)〕h;对照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71~87〔平均(77.03±3.51)〕岁,发病时间5~47〔平均(21.03±3.18)〕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标准,且发病至入院72 h内;②签订知情同意书者;③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且通过批准者。排除标准:①由脑外伤、血液病、脑肿瘤等引起的脑出血;②接受手术治疗者;③合并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④入院48 h内死亡者;⑤精神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氧疗等,对颅内高压者给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3)20 μg+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吡拉西坦注射液(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515)100 ml+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
1.4疗效判定标准〔7〕①基本治愈: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90%;②显效:患者评分减少>45%且≤90%;③有效:患者NIHSS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患者NIHSS评分<18%,或者患者病情恶化。
1.5观察指标 ①观察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②观察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包括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3 ml外周静脉血,以离心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标本,-70℃保存待测;③观察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3 ml外周静脉血,以离心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标本,-70℃下保存待测;④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采集患者2 ml外周静脉血,取全血标本测定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和全血黏度低切,取血浆标本测定血浆黏度。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21.32±2.56)分,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4±2.74)分,t=0.878,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1.84±1.44)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15.42±1.98)分,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2.127,对照组:t=10.9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5,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ET-1和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8、0.448,均P>0.05);两组治疗后ET-1水平明显降低而NO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19.071、14.326,对照组:t=8.237、7.94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3、7.682,均P<0.05)。
2.4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9、0.539、0.357,均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16.708、18.751、15.076,对照组:t=8.967、10.105、7.86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0、9.225、7.025,均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2.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0、0.638、0.554,均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17.129、12.963、12.452,对照组:t=7.027、6.544、5.62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1、6.708、7.385,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前列地尔是一种外源性前列腺素E1,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血管平滑肌内磷酸腺苷作用〔8~10〕。吡拉西坦是氨基酸环状衍生物,具有营养脑神经、保护脑细胞作用,并且对脑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11〕。当吡拉西坦注射液快速滴注到患者体内时,可有效、快速地使脑组织水分转移,发挥有效脱水作用,且可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本研究表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通常相互协调、相互拮抗,共同参与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从而维持正常血管内皮功能。ET-1是一种内皮细胞合成的内源性缩血管物质,具有调节体内有关物质释放与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ET-1合成与释放在组织缺血缺氧及内皮损伤时增加;NO是一种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能够协同前列环素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对抗血小板分泌的血栓素A2导致的血小板激活,避免血栓形成,具有增加血管致密性和稳定溶酶体膜作用。当血管内皮损伤时,NO降低而ET-1升高,二者变化能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12〕。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近年研究显示炎症因子与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IL-6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白细胞趋化因子,增加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炎症反应,产生氧自由基,从而促使神经细胞死亡。IL-8是多肽类物质,对中性粒细胞具有强烈的激活和趋化作用,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TNF-α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脑出血病变中,缺血局部组织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并且外周血中单核巨噬细胞进入脑组织,从而促使TNF-α等细胞因子增加。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可减轻炎症因子。
现代医学认为,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总胆固醇等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速减缓,进一步使得使血液凝固升高,从而诱发血栓形成〔14〕。此外,由于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脑部血管壁损伤,会出现血小板黏附血管,使血浆黏度增高〔15〕。本研究表明,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4 参考文献
1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4(1):60-1.
2Liu J,Wang D,Li J,etal.Cerebral microbleeds do not predict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or rheumatic heart disease〔J〕.Curr Neurovasc Res,2017;14(2):104-9.
3Yasaka M,Minematsu K,Toyoda K,etal.Design and rationale of the RELAXED (Recurrent Embolism Lessened by rivaroxaban,an Anti-Xa agent,of Early Dosing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tudy〔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6;25(6):1342-8.
4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14(2):204-6.
5李智申.蒌蛭化痰逐瘀汤颗粒剂治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30例〔J〕.四川中医,2011;14(7):82-4.
6杨红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45例〔J〕.河南中医,2012;32(8):1064-5.
7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8-103.
8马丽虹,李可建.黄芪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60-1.
9张珊珊,魏德健.银杏叶制剂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869-71.
10刘 茜,李苞芳.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中风患者25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44-5.
11李超生,胡玲玲,王引明,等.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5):300-2.
12黄 艳,赵凤鸣,梁晓雯,等.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及NOS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3):55-7.
13黄 艳,周 肸,赵凤鸣,等.凉血通瘀方对出血性中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15(1):126-8.
14贾满仓.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2.
15鲁春鹤,赵 江,唐海涛,等.基于血液流变学与凝血指标的数学模型对脑出血和脑血栓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