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始于劳动 创造来源技术

2018-06-04 09:41肖昕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新能力

【摘要】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为直接目标,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技术素养,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它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升劳动教育内涵的重要举措。同时,它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入推进以提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未来的新型高素质劳动者,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与科技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47-02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提升劳动教育内涵的必然趋势

劳动教育作为我国的一项教育方针政策,始终与国家每个阶段的发展亦步亦趋,在保证其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其教育目标必须具有改造性,内涵具有统领性,概念具有发展型。传统的劳动教育只偏重了劳动对人的改造价值价值,忽略了技术的工具价值。技术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渠道,其中技术思维占主导,而技术思维中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这两者又恰恰是创造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将技术纳入其中,提高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的要求。

2.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是国家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育,课堂以老师为中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无形中剥夺了独立思考的权力,否定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掠夺了生成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时间与空间。

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技教育具有很强的活动性,要求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思维与动手能力,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挖掘新问题,创新新的解决方法,掌握新的解决策略,从而获得新知识与技能。

强大的知识理论是创新的根基,而实践出真知,实践就是创新的不竭动力,因此,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个体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批判性、求异性、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到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既要有心智技能培养的理论性,又要有操作技能训练的实践性。在实际情境中强化知识的结构性,观念性和经验的图式化。提高学生开展复杂推理、逻辑探究、自主设计等多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个体直接獲得的经验有助于学习过程中迁移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通过特定的程序性知识和灵活的实践经验去创造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改变模仿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再现式”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模仿与思维定向,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劳动技术课堂上,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劳动课题去研究,自己设计活动思路,既定活动目标,安排活动过程,在活动过后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保证学生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自我学习和自我操作的余地,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2.内外机制共同支持,积极开发本土资源

学生生成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活动都是要以原有的认知与经验为基础,然后逐步深入,不断拓展现有创新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劳技课程的选择要以学生身边最为熟悉的方面入手,学校开展劳动技术与教育首先要以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优势技术为主。

外部力量的支持与内部机制的改变是推动劳技教育积极发展的有力双手。首先,政府要帮助学校切实整合当地多方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使劳技教育的开展有切实的依托。其次,学校内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发多个专题性活动,例如农业实践劳动,环境科普探究,劳动技术方法创新等,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与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技术思维与操作的有机结合

创造始于劳动,创新源于技术。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日常问题,不走寻常路。教师要利用技术思维不断创新解决劳动过程中问题与困难的方法,使提高劳动效率与培养创新能力合二为一。例如,设计一堂无土栽培的劳技课程,引导学生跳脱“植物一定要生长在土壤里”的传统思维,思考新的创新点。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亲自动手进行栽培,教师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科技俨然已成为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着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这是对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生动的价值诠释。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理论建构,更是对人文精神与工具理性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李晓文. 青少年发展研究与学校文化生态建设[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3]王连照. 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 德育研究, 2016, (07): 1-2

[4]徐长发. 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 教育研究, 2002, (12): 2-3

[5]赵荣辉. 论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向[N]. 教育学报, 2017(13).

[6]周君力. 以劳技课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N].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6(8).

作者简介:肖昕(1993年7月-),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106级硕士研究生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