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菁菁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阶段,旅游产业成为了促进居民消费,维持经济增长,提振零售业信心的重要行业。同时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居民整体收入上升的影响,我国的旅游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在发展的过程中,居民旅游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并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新常态 旅游教育 变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01
一、旅游新常態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产业发展乏力。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战略,通过主动寻找社会需求制造新型增长点。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逆势成长,成为了经济领域引入瞩目的新增长点。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参与旅游的人数更多,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指引下,旅游产品已经在普通居民中逐渐普及。其次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更加多元,随着消费者旅游经验的增多,更多具有个性化的旅游项目蓬勃发展,自驾游、出国游、休闲游更加普及。再有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文化类消费项目逐年提高。
二、我国传统旅游教育中的问题
1.人才储量少
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字现实,2017年我国共有604所本科类院校开设了旅游类专业,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为1086所,中职学校为924所。学生数量方面,博士生招生数量为360人,毕业311人,在校1403人。硕士生招生1679人,毕业1390人,在校4481人。本科毕业生招生5.6万人,毕业4.9万人,在校22万人。高职以及中职院校全年共毕业20万人。根据国家旅游局先关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产业会带动就业1400万人,并以每年20~40万的到数量增加。据此数据分析我国的旅游业人才缺口较大。
2.教学模式不合理
在旅游新常态背景下,产业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培养人才的效果大打折扣。当前的旅游产业需要全能型、复合型人才,但本科院校往往更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专科院校通常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再有新形势下,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但我国教育体系容错率极低,学校的教育过分强调标准答案,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创新意识。
3.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旅游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由于我国高校对于教师的示范资质以及学历要求较高,使得众多拥有实践经验且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难以进入到教育体系中。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以及体系排斥等因素,我国旅游专业教师往往难以得到优质的实习机会,以至教学内容常常与实践脱轨。同时旅游专业的学生通常选择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由于酒店的接触面狭窄,导致多数学生难以了解到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
三、我国旅游教育的改革措施
1.适当扩招学员
我国当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多数从业者缺乏专业的培训经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体系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教育部门应当适当调整招生策略,扩招旅游类专业学生,使人才缺口得以弥补。再有我国高校应当针对当前旅游市场的变化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历史文化、驾驶技术以及心理学的培训,以适应文化旅游、旅游运输以及休闲游的需要。同时教育部门应当鼓励旅游类成人教育的发展,使更多的从业者获得科学系统的培训,并使离校学生随时补充新知识,以适应行业的发展。
2.改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以至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缓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行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并建立良好的自学能力。首先学校应当拓宽学生的实习渠道利用校企融合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本地的导游接待接待工作中,从而了解到游客的心理需求,并对旅游产业现状产生直观的了解。同时学校应当建立校友交流平台,在平台中,毕业学生可以将先进的行业理念与真实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在校学生。
3.增强师资力量
我国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极为缺乏,受此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局限。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当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使学校的师资力量得以提升。首先学校应当建立与企业的人才交流机制,使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结语
我国旅游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供需不平衡、教学不合理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因应旅游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学校在教育改革中应当合理增设学科使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同时高校应当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提高学校教学的整体质量,并联合毕业学生以及合作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行业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叶丁. 经济“新常态”视域下“E”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1-3.
[2]徐秀玉. 旅游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研究[J]. 职业时空,2016,12(01):30-33.
[3]马丽卿,罗俊.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区域乡村旅游教育实践研究——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5):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