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奎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治国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也曾多次提出要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教育事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革,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分数。在教育部颁布的纲要中就曾提到,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就是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相融合,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合的思想道德进行深入分析,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将二者相融合,從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想道德 养分
【中图分类号】K8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22-0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先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的精华,它不仅存在于历史书籍和古代文物之中,还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与知识结构当中。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贯穿始终,影响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诸子百家的文化争鸣就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中国独特的历史符号。下面将具体分析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养分。
一、自身修养:严于律己、躬行节俭、自强不息
孔子是最早提出关于自身修养的人,《论语》就曾多次提出“克己”、“修德”、“节用而爱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主张见到优秀的人,我们要向他们看齐,见到修养不够的人,我们要反省自己,使自己不断完善自身。宋代陈亮《谢曾察院启》中“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虽然是讲君王治理之道,但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严于律己的重要性,学会约束自己,才能成就大业。
古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在告诫我们,要躬行节俭,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长久发展。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要想成就大业,就必须担起身上的责任,自强不息,向自立自强的人学习,磨练自身的意志力与忍耐力,凡事都不要想着依赖别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依靠自身力量取得成功[1]。
二、家庭关系:仁爱宽厚,孝悌友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立德行孝,不孝为耻。孝为德之本,人不孝则无以立德;孝可齐家,孝可治天下。人生不孝,难以立身;一国无孝,难以兴国”等,这些都是古代关于孝悌的言论,生而为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但在当今社会,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却变得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本原因是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正在一点点消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文化传统重拾起来,使它们植根于我们的血液与思想中。
在对待朋友关系上,传统文化讲究仁爱宽厚,古人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对待朋友要真诚,做人做事上要言行合一。同时我们要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真诚地与人沟通,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作为它的一份子,我们更要在做人做事上合乎礼仪,使中国优秀的礼仪文化传承下去[2]。
三、社会组织:克己奉公,鞠躬尽瘁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庄子也曾说过“天地至共”,管仲还提出了“社稷先于亲戚”,这些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的精神,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到我们和国家之间的联系,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作为大学生,我们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情怀,走社会主义新型发展道路,坚定地坚持党的领导,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加强民族团结与协作,这样才能使国家走上繁荣复兴之路,才能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经久不衰。
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脑海中,它与思想道德是紧密相关的,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二者是不能单独存在。当今各大高校是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就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高素质人才的增加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推动国家向前发展。在高校思想道德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应该不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养分,不断探索思想道德建设之路。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对教育的推进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倪洪章.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文化传统[J].前沿,2012(23):25-27,141.
[2]侯丽丽.浅谈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2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