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晶 王瑞
摘要:随着“拔尖计划”在吉林大学实施八年,如何结合“拔尖学生”的自身特点,科学地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多视角调查和评价,以促进“拔尖计划”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拔尖学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建立“拔尖学生”成长过程评价机制,进而对“拔尖计划”的实施进行指导,同时对“拔尖计划”的管理进行科学系统化规范将有积极作用。针对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各方向在读及已毕业学生开展实例调查,通过理想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小班化授课的利弊、博士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我校“拔尖计划”实施的完善与满意度、影响毕业后继续投身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境外培養的建议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对比与差异等多方面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印证并解读了我校“拔尖计划”实施以及“拔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拔尖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问题以及“拔尖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与其他非拔尖计划学生有何不同。
关键词:“拔尖计划”;成长过程;评价;研究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4.019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4-0070-04
一、研究背景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是2009年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设立的,在基础学科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项特殊计划。吉林大学于2009年首批进入“拔尖计划”,并成立了以著名化学家、吉林大学前校长唐敖庆教授命名的“唐敖庆试验班”。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吉林大学从制度保障、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造出以创新、交叉、开放为特色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从人才培养客观规律和师生实际需求出发,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成长”为根本,启动了“吉林大学拔尖学生质量提升计划”,全面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以学生的自由全面成长为目标,汇集各种优质资源,努力打造“课内外”“校内外”和“国内外”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近几年该计划稳步深入推进,招生和管理模式逐步稳定,改革措施有条不紊,目前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推动了以“两课”、大学英语、公共计算机基础为代表的基础课程改革;在国内联合培养方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及科研训练活动,国内科研基地已开拓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系统等科研院所;在国际合作培养方面,学校倡导长短期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培养策略。在“走出去”方面,新增一批海外培养基地,为不同学科方向和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请进来”方面,学校邀请多位国际知名学者为试验班学生开设专业课程,还邀请国际学生来校交流,使中外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培养513名拔尖计划学生,截止2017年7月,2009.2013级共281名同学均顺利毕业,其中96%以上继续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之路,除保送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院系统外,得到世界著名大学以全奖录取的学生超过50人,其中不乏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系统、佐治亚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拔尖计划”在我校实施八年,如何结合“拔尖学生”的自身特点,科学地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多视角调查和评价,以促进“拔尖计划”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拔尖学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学校教务处专门成立拔尖人才培养科,近四年来,在分管处长的领导下,对此课题开展了大量研究。课题组利用直接主管拔尖班学生的优势开展了大量跟踪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校“拔尖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环节需要去观察和研究;
(二)有关学生的成长过程,出现了哪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三)考察和研究“拔尖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是否确实与其他非拔尖计划学生有所不同。
本课题研究组针对我校唐敖庆班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在读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7份。针对问卷回答内容课题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三、学生成长过程跟踪与评价
(一)学生对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很感兴趣,阐述了对理想课堂的老师和学生角色的理解,我们总结如下:对于这个题目,有很多同学提到了以下几点:老师不要照本宣科、应该前期引导,后期答疑、注重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要有讨论环节、师生互动、学生要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及时向老师反馈、师生交流要平等、学生要有自主性、有些地方老师要手写,不能只依赖PPT。另外,以下是一些同学提出的具体的理想教学模式:
1.目前我还是更倾向于老师授课的方式。学生反转课堂虽然能够提高参与互动性,但是这是建立在前期有大量准备的基础上,不适合长期的方式。学生之间有价值的讨论必须是所有人都下了一番功夫研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2.老师应该扮演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应该重原理,重实验,轻计算,轻推倒;教师讲课全面但不要深入,深入由学生完成,老师应该做学生的答疑者或者好帮手。
3.老师对知识点结合自身理解进行客观介绍,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问题,最后介绍该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及应用;基础知识一定要有老师讲授,不能过早地进入讨论等以学生为主的形式,否则可能低效走弯路;在学生具备足够基础之后,解决问题的部分将重心转移给学生。
4.理想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打碎重整,讲课要有自己的风格。时刻注意学生是否跟上进度,允许学生上课时间自由提问(但也要合理把控提问时间和正常上课时间的比例)。在上课时多给学生一些科研方面的引导,比如拿出2-3节课让学生查找文献自己讲这门学科在前沿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计人总成绩。学生应该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好好复习,上课尊重老师,不要玩手机。这样整个课堂的效率会提高很多,一个学期下来能学到更多知识。
5.课堂是开放的,如果学生觉得自学对自己效率更高就可以选择某几节课不去,课堂上应该是自由的,讨论自由而不是自由地说闲话。一个过分强调考勤和点名的课堂是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一超多强,老师有足够的能力传道授业,学生亦有足够的动力实现赶超。
6.理想的模式还是老师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这么多模式中,我比较喜欢反转课堂的形式,这样虽然很累,但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学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且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二)学生对于小班授课和大班授课的期待和各自利弊分析:80%的同学比较期待小班授课,4.3%的同学更倾向于大班,还有15.7%的同学觉得大班小班都无所谓。
小班授课的优点:课堂灵活度高,方便师生交流互动,课堂效率高,老师可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学生参与度高,教师讲课更细致,课堂氛围好,不用占座,课堂讨论更容易进行;小班授课的弊端:学生接触的人少,交际圈会比大班小,教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对于想要自学的同学没有在大班自由。
大班授课的优点:可以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可以接触到更多同学,交际圈更广,有更多的思维碰撞;大班授课的弊端:坐后排的同学可能听不清楚,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多且比较分散,讲授知识不容易深入,无法监督到每位同学,有些同学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状况,变得消极懈怠。
(三)对于读完博士学位后想在国外发展还是回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同学们的观点如下:其中62.9%的同学表示想要回国发展,17.2%的同学表示不确定或无所谓,14.7%的同学表示想要在国外发展,还有5.2%的同学表示要留在国外发展一段时间后,再回国。
选择回国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呼声最高的是两个:
1.因为热爱祖国,想要回报祖国;
2.因为家人在国内。
其他的一些因素有:国内科研水平在提升,发展形势好,国内环境比较熟悉,国内生活会比较安稳,国内美食和娱乐比较吸引自己,自己的经济条件,国内没有文化差异,没有科研歧视。
选择国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1.国外学术氛围好,技术先进;
2.国外发展前景和待遇好;
3.有的方向国内不受重视;
4.国外生活环境好,压力小,没有买房压力;
5.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好,关系、行政的影响小;
6.国外机会多,政策开放。
(四)学生眼中我校“拔尖计划”最需要完善的方面和最让其满意的方面
(五)毕业后投身于科研领域的优秀本科生在大学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的积累,对科研的坚持、意志和毅力,科研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科研兴趣的培养,科研方面的训练经历,老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精神的养成,科研素质的培养,开阔的视野和眼界,正确的三观塑造,朋友和恋人的支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信,确定的目标和规划,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科研成功的自豪感,自制力,动手能力,运气等。
(六)对目前吉林大学唐敖庆班学生出国研修的看法和建议经过归纳和总结如下:绝大多数人赞同或者想要出国研修,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出国,或者弊大于利。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建议延长研修时间、提供更多学校选择的人很多;还有很多同学建议要对出国时间的安排更合理一些,要协调好国内国外课程的时间安排;过多增加外语课程,影响其他学科学习;有两位同学建议鼓励参与实验室科研。以及有人建议要做好跟进,确保学生在外时间利用好。
四、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在拔尖计划学生培养过程中,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比较清晰和明确,在英语学习方面同学们体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本科四年有44%的同学认为最重视的是出国申请,有53%的同学每周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在5~20小时之间,有6%的同学大于20小时,有41%的同学英语六级在500分以上或者托福90分以上或者雅思6.5以上。以上信息反馈说明我校拔尖班学生非常重视英语学习并且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我校英语教学亟待改革。原因是学生课堂上的获得和实际出国英语需求不匹配,或者说学生不应该在英语学习上付出如此多的精力还在项目申请或者出国申请上仍力不从心。
综上,拔尖班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规划、社会责任感、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有挑战性事情的接受、妥善安排自己的時间、对自己洞察力的自信、以及对人生挫折的应对能力等方面明显表现出很明确、很强的状态。同时,高校应继续打造可持续、综合、健全的培养体系及育人环境以适合拔尖学生培养和成长。
[责任编辑:周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