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支持儿童研究教学制度落地生根是行动实践的过程。儿童研究四大样态、四大制度细化为100条行动清单,让制度走向生动。制度清单的运用,让儿童研究走向日常,协商、连接、选择,让儿童学会研究,从共享到差异,让儿童走向研究的自由。
【关键词】儿童研究;行动构想;制度清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6-0072-03
【作者简介】陈芳,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210024)副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巍巍七十载,悠悠力学园,流转的是历史岁月,积淀的是学校文化。力学报国是我们的办学初心,支持儿童研究是新时期的力学表达。当课程改革改到深处,更需要制度创新予以保障和运行,教学制度是在一定学校文化孕育之下产生的。
力学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之初,提出“研究性课堂”倡导“最大限度地突出儿童的主体性”。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我们推行儿童“项目研究”,倡导儿童“议事制度”,让儿童担任“访问学者”,“儿童师院”都是由儿童主持。在长期的力学文化浸润下,制度的协商、协定已经成为共识。小至班级公约、年级创建目标的拟定,大至学校新时期发展规划,未来学校的创想都是由教师与儿童共同商讨、共同构建。
一、100条的诞生,让制度探索走向生动
漫步力学园,这里有着浓郁的研究气息,这是一所让儿童自由学习、研究的学堂。儿童在课堂认真聆听,围绕兴趣点展开讨论,这是研究;梧桐树下,研究树叶,倾听树的“心跳”是研究;走出课堂,走进身边的高校,向专家请教也是研究。研究是一种学习的形式,研究也是力学儿童喜欢的生活方式。
面对生动活泼的儿童,面对儿童殷切期待的研究需要,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儿童研究需要教师的支持,我们要创作一本指导性、操作性、策略性很强的行动实践类书籍。这本小书既是一种对学校过往研究的提取和梳理,更是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它是立足未来的一本书,是面向儿童未来研究的小书。
1.积淀萃取,二十年磨一剑。
力学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堂”“基于学科特质的小学研究性课堂的深化研究”到当下的“支持儿童研究过程的教学制度重构”,“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过近二十年,“课堂研究即儿童研究”“教学过程即儿童研究的过程”“师生同是研究者”理念已深深融入每一个教师的心田。支持儿童研究行动的提炼是从实践中生长,从“研究性课堂实践论”中找溯源,从“力学小专家申报评选制度”“跳科免修免试申报认定制度”“卓越学生的跳级制度”“学习资源支持制度”中找支撑。
行动的萃取是从力学儿童研究理论中生发的。根植“力学”思想,让儿童“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带着学力走出校园。儿童是研究的主体,只有儿童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产生属于儿童的精彩观念。
2.锤炼斟酌,百人共创一本书。
写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艰辛而又快乐的过程,从框架出发到100条清单的产生,都是通过群策群力的思考与协商,专家和教师一同斟酌,每一句都是原创,每一句都是从实际出发,笼统的、虚无的、无效的都被一一删除,100个行动清单的诞生就是一个磨炼与过滤的过程,是一个分解与细化的过程。
儿童研究四大制度是围绕儿童学习与研究过程螺旋上升的。访问儿童制度、伙伴研究制度、跨界整合制度、成果分享制度独立存在,又相互呼应。以“伙伴研究”为例,角色是合作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伙伴研究”中儿童、教师、专家的角色是如何转换的,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支持儿童研究,我们的制度清单中是这样列举的:研究从“我的学习”开始;儿童是“学生”也是“先生”;给儿童有挑战性的小任务;教师要学会向孩子“示弱”;用“圆桌会议”模式进行研究;我的智囊团里有一位“大人物”。这是在“伙伴研究”力学教师们近50个小专题中提炼而成的。
制度演变为行动清单,变身为“小案例”“小故事”“小建议”,一次沙龙中的教学研究故事是小书的资料库,灵感和资源就是从教育生活中来,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都出自校园,一个个儿童故事都是由儿童创造。
二、100条的运用,让儿童研究走向日常
未来的优秀人才,需要拥有强大的跨学科快速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并且能够运用科技等最新手段为社会解决问题。要培养这样的优秀人才,教育教学必须要学会改变,教师群体、教育资源、教育平台须紧随高科技与智能时代的步伐。要将儿童研究变为一种自觉,让儿童研究行为走向日常化、常态化,让研究成为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和能力。
1.协商分工更利合作。
支持儿童研究行动建构是在努力形成一个巨大的、无限延展空间的平台。因为这个平台,教师之间可以跨界整合,可以一课多师,可以让不同学科教师坐在同一间办公室,可以将“大人物”请进我们的课堂。
在儿童研究过程中,是整体构建好还是分配研究任务好,还是自下而上讨论兴趣点再整合好?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儿童的事还是让儿童协商分工更合适,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都不要越俎代庖,因为疾步快行会绊倒正在蹒跚学研究的孩子。
2.方法连接更有效。
支持儿童研究行动,它指向儿童未来。研究方法不是单一的、僵化的,需要与生活、与未来连接。智能时代最需要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教师、孩子、家长拿起“跨界思维”的锤子。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将跨界思维比作“锤子”,将创新比作“钉子”。他说:“对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问题看起来都像钉子。”一课多师、给研究主题做“超链接”,让新媒体成为研究的新手段,让改变成为可以触摸的现实。
3.自主选择更为高效。
行动清单有其内在的逻辑,它可供选择、可建构式运用的小书,是从儿童研究样态的开发,到儿童研究制度的厘清,但更似乐高玩具,读者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自由搭配、自由组合、自由建构。读者捧起的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零件”,一条条行动建议可独立成篇,可前后照应,可彼此组合增量。在情景场的多样化设计与用“圆桌会议”模式进行研究相联系,研究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状况,犹如在可乐里加了一枚泡腾片,创新思维的“火山”就会喷涌。
三、100条的未来,让儿童研究走向自由
教师主语的支持儿童研究行动100条,是基于教师立场的行动清单,而未来变化是必然的,一切都是可变的,一切都在变化中。儿童要面对的必然是一个“流动”的世界。只有在不断解放中,让儿童的思想、行动、能力获得自由,儿童方可在万物不息的潮流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力学的支持儿童研究行动是打开儿童面对未来的窗口,让世界走进课堂,让课堂与万物互联。
1.共享与可能,走向101。
互联网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这为我们创建了一个“共享技能”的时代。教育资源也会自然走向开放与共享。我们在做着一件简单的事:把“钥匙”交到教师和孩子手中。
在访问儿童制度中“跟踪”清单提及:下课后,教师追着孩子“问”,和孩子们建一个谈心“朋友圈”,追踪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儿童评课”是教学反思的资源库,给“访问儿童”建立数字化档案。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学生在线下学习时,他们的学习视频和问题反馈都可以通过群、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传送,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的教育模式正在消解,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任何内容的教育正在兴起。
2.差异与定制,走向自由。
支持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协助儿童探索未知的知识与问题,而应该聚焦于更复杂、更具情感性、更有创造性和艺术性、更具互動性的“人”的教育活动。那么支持清单的101条,应该是什么?
在力学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有因年段不同的研究课程。在同一年级,我们根据儿童的研究兴趣,又为不同儿童开设研究项目。儿童研究不是抽象与想象,是在具体的儿童研究中获得发展,我们因更多的、生动的研究细节、研究个案而更有人情味,在我们的“支持儿童研究行动100条”“儿童研究行动100问”中,儿童研究故事,儿童研究小样式就是一个个独立、鲜活的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