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经荣
【摘要】文化回应性教学是初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初中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必要性以及英语教学文化回应性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目的是探究出初中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策略,以便切实提升初中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必要性;策略
由于世界經济的不断发展,语言格局已经出现国际化现象。尊重异国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包容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异国文化
不同地域以及国家的人们长相、思想、生活习惯、风俗习惯都不相同。英语在西方国家运用得比较普遍。我国是使用汉语言的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甚是悬殊。例如,在我国无论是公交车上还是地铁等公共场所都有专门为老人准备的座椅。尊老爱幼一直以来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动为老年人让座,表示年轻人对老年人充满尊重之情,老人自然会欣然接受。但是在西方,老年人对于年轻人让座的事情会非常恼怒。西方老年人会认为,让座是年轻人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更有趣的是,大家都知道英国伦敦作为雾都,天气时常阴晴不定,而老人们会常常带一把雨伞,即使是天晴的时候,也会带一把雨伞。其实是英国的老年人把雨伞当成拐杖,而不愿意带真的拐杖出门,其中的缘故就是老年人不想被人认为“我老了,不中用了”。由于地域之间的差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回应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免出现文化混淆的现象,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语法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在英语教学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地域与文化差异,人们在思想上也会有所不同,致使在说话、语言排序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初中生普遍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因而会不自觉地用汉语的表述方式去理解英语。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晦涩复杂的词汇,也很难正确地进行造句。例如,中国人说话比较委婉含蓄,所以运用汉语造句会先把叙述性、描述性、修饰性词语放在前面;而西方人在表述情感时比较直接,所以在说话的时候会将主语放在前面。例如汉语造句“明天上午10点,我乘坐我们都喜欢乘坐的那个公交车到你那里。”而英语就会造句为“I go over to your home by bus, which both of us loves to take, at 10 oclock tomorrow morning.”如果按照汉语惯用的思维就会变成“Tomorrow morning At 10 oclock, Ill take we all like the bus get to you.”文化回应性教学体现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方方面面,在语言处理中就存在极大的差异。所以有效地进行文化回应性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流障碍。
(三)有利于将语言学习融入生活中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语言表述展现了一个人的人物特点。通过语言的方式便可以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个体受文化程度、社会经验、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所以,语言文化差异中还分为个体的差异,每个个体语言方式都存在差异。例如,幼儿的语言表述相对简单,文学家的语言表述比较优雅婉转,农民的语言表述相对朴实。所以在语言学习中,也应该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重视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不能将个体一概而论。文化回应性也是基于文化影响下个体的视角体验来学习的。例如,教师对本民族文化的回应,教师对语言文化的回应,教师对外语言文化的回应,以及学生对文本内容以及生活经验之间的回应。
二、英语教学文化回应性的特点
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开放的重要表现。英语回应性教学在承认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文化是生活经验以及人文情怀的结晶,通过文化回应性教学,学生能够有效了解不同国度的生活习惯,能够树立文化包容观念。通过对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比较,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增强文化理解力,培养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怀。将文化回应性教学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顺应了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初中英语教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三、初中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策略
(一)从思维方式角度进行文化回应性教学
文化回应性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应该在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前提下,积极在课本中导入文化回应性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差异认同感,积极从思想观念角度进行文化回应性教学,加深对他国文化内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3“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时,“Could you...”一般是用来表示请求的语气,这一课便能充分体现中西方差异。在中国家庭,父母会要求子女打扫房间:“You must clean the room!”西方家庭教育方式与中国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认为“严格教育出孝子”,西方则会将孩子当成个体看待,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通过中西方的思想碰撞,学生能感受到西方家庭教育思维方式。
(二)从沟通交流角度进行文化回应性教学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引导,利用正确的文化交流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七年级下人教版 Unit 10“Id like some noodles”时,在中国,到别人家做客是相对拘谨、委婉的事情。对于“Would you like some noodles?”大家一般会说“不用啦”“别麻烦啦”之类推辞谢绝的话。而英语口语交流是非常直接的,一般会说“Id like some noodles”或者“No,thanks”。所以学生处于做客的情境中时,大可不必拘谨,可以直接回答允许或拒绝。这样,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交流语境中感受到异国文化的差异。
(三)从日常生活角度进行文化回应性教学
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终将回归到现实中。教师应该在教材中积极寻找文化回应性着重点,将其积极融入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国的文化背景。将文化融入生活中,使学生通过逻辑思考,感受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食物单词,例如“hamburger,ice cream,salad,French fries”和“西红柿炒鸡蛋、馒头、油条、豆浆”等食物,利用食物使学生感受到中西方的饮食差异。这样,学生便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饮食中的文化差异,从而夯实文化回应性教学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文化回应性教学势在必行。文化回应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中,践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认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从思维方式角度、日常生活角度、沟通交流角度进行文化回应性教学,切实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同感,促进了开放式英语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敏珍.初中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分析[J].中外交流,2017(33).
[2]黄婷婷.论初中英语文化回应性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吴水梅.浅谈初中英语文化的回应性教学[J].好家长,2016(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