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洁
【摘要】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了“加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将旅游扶贫和精准扶贫结合在了一起。显然,旅游精准扶贫实际上就是将精准扶贫的实施机制运用到旅游扶贫中去。前面我们说到,旅游扶贫的核心是“扶贫”,所以将精准扶贫中的“精准”理念运用到旅游扶贫的实施机制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旅游扶贫;贫困
一、旅游扶贫在我国的困境和问题
(一)贫困地区中的绝对贫困人口从旅游业中的受益程度不高
因为绝对贫困人口受到自身文化、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首先在旅游扶贫中的主动性很差。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一些项目产业的进入门槛,但贫困户本身生活就及其困难,何谈能满足进入门槛;这就人为的排斥了一批绝对贫困的人群被帮扶。再者,大多数底层的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好吃懒做或是受教育程度过低致富意识薄弱,单靠旅游扶贫是无法根本改变其贫困的状况,一些贫困户的参与度不高。
(二)贫闲人口之间的差异化识别度不高
贫困人口并非都是前篇一律的贫困群体,贫困的原因和维度也不同,贫困地区的经济作为不发达经济的范畴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特殊的经济运动状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使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但由于扶贫优惠政策缺乏配套和协调,许多政策效力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政府并未制定差别地扶贫政策,大多数地方对待所有贫困户都是“一刀切”政策。
(三)由于识别工作不到位,一些真正的贫困户被排斥扶持名单外
因为在实际开展识别户识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人为和过失因素,可能会导致真正的贫困人员被排斥在扶持名单之外。四JII省在2013年对扶贫到户实施机制进行走访凋研,在受访者中25%的“建卡立档”贫困户对自己当选缘由并不清楚。
二、旅游扶贫的实施机制
(一)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对象
精准识别即准确的识别出扶贫中需要帮扶的目标地区和目标对象,解决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脱靶现象,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识别不准的情况,识别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做到“一户一政策”来扶贫。
1.识别贫困地区
我国贫困线的确定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准确地估计全国和各地区的贫困发生了和贫困缺口,在争取扶贫资金时,各地的各级政府往往多报贫困人口的数量,而在邀功请赏的时候,乱报脱贫人数:同时各种统计口径上报的贫困指标千差万别,几乎无法判断真伪及使用价值。因此必须科学地建立一套贫困识别界定制度。
2.识别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
即对于旅游扶贫中的贫困的概念比以往的仅仅以收入考察的贫困概念更加宽泛。不仅要求准确的识别出贫困地区最需要帮扶的人群,还要识别f|_1适合旅游开发扶贫的贫困户和需要直接帮扶救济的贫困户。在旅游精准扶贫中不能因为旅游开发而忽视了其他扶贫方式,既要搞旅游开发项目的投入也要搞直接帮扶贫困群众的投入。
(二)对旅游扶贫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精准管理
旅游扶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独立的有效的针对旅游扶贫计划、监督体系,使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在时问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1.贫困户信息的建档立书和动态化信息管理
各地实施旅游扶贫的区域特征和贫困人口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长期以来,扶贫地区的扶贫工作独立封闭进行,信息未能实现共享.使用的片面单一的贫困界定方法会使一部分真正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在平均数的掩盖下,被排除在旅游扶贫的政策实施之外。
2.差异化地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
通过旅游扶贫规划帮扶来理清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思路的主要框架,根据对四川省一些试点村的凋研,这些试点村可依托景区区位、特色资源、民族文化、基础设施等优势,形成景区依托型、市场依托型、民族村寨型、休闲农业型等乡村旅游扶贫类型,贫困户可通过民居接待、餐饮服务、景区务工、商品销售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经营。
3.旅游扶贫主体精准化管理
在旅游精准扶贫主体倾向的问题上,学者们对旅游扶贫工作中应该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存在争沦。一方面,我们必须意识到旅游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在旅游产品消费市场中存在的外部不经济的普遍现象:这样精准管理就要求政府从宏观上去把控旅游市场,让“看得见的手”起到引导和凋控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市场凋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不容忽视的。即使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在扶贫,但旅游扶贫工作也应该以经济效益为基础,所以必须要重视贫困地区市场的作用,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为旅游扶贫工作开展的前提。所以,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是贫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要从整体上来把控旅游精准扶贫中的核心,即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真正受益,规范市场持续,协凋各方利益、制定大政方针;而市场要从微观层面来发挥其自身的自我调节机制。两者结合才是旅游精准扶贫的最优方案。
(三)实现旅游扶贫的精准考核
旅游扶贫中的目标考核要尽可能全面的反映旅游扶贫战略实施的成果,既要包括直接成果,又要涵盖旅游扶贫战略实施对贫困对去和贫困户发展的潜在作用。比如对于有些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不当,造成当地旅游业不发达且扶贫效果甚微的局面,就应该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核心的考核指标,让当地扶贫工作在改善当地旅游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而对于有的地方,“青山银山”都具备,只是尚未开发利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商品意识缺乏,就应该设立以开发让当地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受益为核心的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7(1):17—21
[2]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04:94—98
[3]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4]李柏槐.四川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6):86—89
[5]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36
[6]王国勇.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9
[7]罗蕤.王子涵.孟正伟.精准扶贫路上迈出铿锵步伐理县推进精准扶贫[N].工作走笔阿坝日报.2016.01.13
[8]四川省2016年度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