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坚
【摘要】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石油开采企业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关系复杂,属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企业,合同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企业在合同管理上,经历了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的过程,建立了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制度和程序,强化“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同管理;有效
一、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油田企业在合同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已经形成了管理体系。但制度健全、程序规范,也使得工作流程也变得复杂,制度难以严格落实,效率降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制度多而繁琐,管理机构权责不清晰
由于多年来不断补充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出现了不协调的环节,过度繁琐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合同管理人员,尤其是承办人员难以熟练掌握和运用,影响了的工作积极性。了解制度的认为程序繁琐,积极性不高,不了解制度的,不清楚自己的权责,不知该怎么做,从而导致虽“有章可循”但“难循”或“不循”,产生潜在的法律风险。
(二)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意识淡薄
业务主管部门的合同管理人员。主要由生产、技术方面的骨干组成,但是对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的不够。由于企业对外业务大多属甲方市场,风险意识差,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形成潜在的法律风险。
(三)招标(谈判)方式需要不断改进
油田企业对外业务范围广,涉及行业多、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许多项目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给招标(谈判)工作增加了难度。并且属于連续生产单位,生产应急项目较多,许多项目难以严格按正常的招标程序运行。因此,要实现对外经济协作全部以“合理的低价位”达成协议,需要采取灵活的招标(谈判)方式。
二、“有效”合同管理提出的思路
实践证明,完善的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的、动态的。但是,既要全面管理,又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这就要求围绕如何实现合同管理组织的协凋性开展工作,坚持全面管理与关键业务管理相结合,实施“有效”管理。
(一)坚持全过程管理,加强关键程序的监督检查。
(二)坚持系统管理,加强对责任部门的考核。
(三)坚持动态管理,加强对合同运行的监控。
三、“有效”合同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管理机制是实现合同“有效”管理的载体
1、建立合同归口管理和归口审查制度。一是法律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全面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对合同的合法性负责。二是各业务部门分口管理。计划(财务)部门负责经济审查,对合同的资金来源负责:各分管业务部门负责技术审查,对合同涉及的技术问题负责:合同承办部门负责按管理程序签订和履行合同,对合同的运行过程负责。
2、建立合同监督检查制度。法律部门采取每季度检查、公告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合同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各业务部门负责向法律部门及时汇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合同进行全面监察。
(二)人是实现合同“有效”管理的根本
1.为合同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一是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编辑成册,提供指导和参考;二是将管理程序以清晰的图表形式表述,让承办人员能够明确该干什么、怎么干;三是专职管理人员主动为兼职管理员和承办人进行专业指导。
2.加强培训。通过组织法律合同学习班、外聘律师讲课、建立法律合同网站、编辑内部法律读物等方式,提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三)制度建设是实现合同“有效”管理的保障
遵循“有效”管理的原则,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整理、汇总,组织相关部门论证、优化,减少交叉和重复环节,使合同管理文件更加系统、规范,工作流程简洁、具体,操作性更强。
(四)执行是实现合同“有效”管理的核心,
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合同管理上,通过修改制度,工作流程简化了,职责明确了,激励机制建立了,为实践合同的“有效”管理创造了基本条件。
1.做好“事前”把关
重点是把好“四个关口”,做好“两个咨询”,落实“三项审查”。
一是严把“立项审批”关,落实可研和施工方案、投资资金下达情况,履行企业“内控制度”要求审批程序。
二是严把“资质审查”关,做好市场咨询,认真审查承包商资质,将无资质、超资质经营的对象拒之门外。杜绝因授权不明、商业信誉不好而发生纠纷或导致合同无效。坚持优中选优,“同样的资质看信誉,同样的信誉看能力,同样的能力看质量,同样的质量看服务”。
三是严把“招标”关,做好市场价格咨询。首先确保招标方案内容完整准确,招标文件要求、约定详细,表述清晰;其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做好标底制作或价格咨询,确保投资质高价低,合理管控:第三招标过程严谨合法,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全面接受监督。
2.严控“事中”履行
为保证合同的高效履行,避免合同争议,重点是落实“两项制度”、把好“两个关口”。
一是落实合同变更审查制度。合同确需变更时,必须签订变更协议并按程序审查后方可实施:合同变更总价款超立项的,必须按立项审批程序追加立项。
二是严把合同验收关和结算关。将合同的验收按阶段分为进度验收、竣工(交付使用)验收和二次验收,并分别作为相应付款阶段付款审批的依据。按业务分为专业验收和合同验收,分别由业务主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组织,从专业技术规范、合同条款等方面进行验收。
四、实践合同“有效”管理取得的效果
(一)通过有效合同管理,企业合同管理具有了系统性、动态性和全过程性。形成了工作程序制度化,协作密切、责任明确的运作机制。实现了制度严密化、运行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
(二)建立了“上有法可依、内有制度可循”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了合同的“有效”管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加强有效合同管理为主线,促进了企业法制化管理的进程。
五、结束语
合同管理将越来越多的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合同管理,必将给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进一步奠定企业健康、高效、长远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