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命成长

2018-06-03 11:56应兰曹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特需心智核心

应兰 曹琴

SMART课程是大兴一实小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理性选择和合理建构的学校课程体系。它聚焦“生命”,包含“心智”“阳光”两个关键词。“心智”指向生命的内核,侧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凸显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能根据场景识别判断;二是能根据条件解决问题;三是能根据体验感悟生命。“阳光”勾勒生命的外显状态,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内涵主要有五个具体要素:乐观积极的情绪;专注负责的态度;悦纳自我的意识;良好交往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志趣。

基于对“心智”“阳光”内涵的理解,大兴一实小提出了学校层面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Think(思考)、Read(阅读)、Art(健美)、Make(探究)、Share(分享)。它们组合起来就是“SMART”,而“SMART”正好体现出学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培养“心智绽放的阳光少年”)的统一。同时,五大素养展现了从生命内在素养(心智)向外显特征(阳光)的过渡,呈现出由个性自主到“合作能群”的发展历程。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1.SMART课程与国家核心素养的关系

SMART课程既立足校情,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又与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使课程既反映出国家意志,又体现出学校特色。二者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SMART课程内容结构

SMART课程体系以学校五大核心素养为基础,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特需课程”三个层级。二者如同塔的基座和柱子,支撑起整个课程体系(如下图)。

第一层核心课程是国家课程,用于夯实基础。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全开足了核心课程,并结合学校、学生实情,在实施标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校本化实施。

第二层拓展课程,主要围绕核心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拓展课程利用的是课表内的时间,属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例如:利用语文课研究送别类古诗,梳理出目送、酒送、歌送、语送等方式;利用数学课指导学生绘制思路图,以掌握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拓展课程其实是学科教学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必修。

第三层特需课程指满足个人定制化需求的校本课程。这类课程不限制学习时间和空间,因人而异,因需而设,鼓励特长发展,开展形式为选修或社团活动。学生一般采用团队自主抱团申请的方法提出课程需求。只要达到最低人数限制,学校就提供师资开设相应课程。

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特需课程之间既是补充关系,又是递进关系。核心课程处于基层,重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目标;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三个层级的课程为实现五类核心素养服务,最终目的是实现培养目标。

优化提升课程内涵

1.核心课程:打造“心智课堂”

“心智课堂”是通过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来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实践活动,其推进可以分为准备、现场、评价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建构心智思维模式。准备阶段的研究是为了规范教师的思维模式,让教师的备课显得科学而合理。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要求教师备课时撰写“四定”目标——定学习主体,定学习动词,定学习条件,定学习结果。如:“我们能在小组用内外圈法交流、介绍或修改自己的写作思路,学会布局谋篇”这个学习目标中,“我们”是学生,即学习主体,“介绍、修改”是学习动词,“用内外圈法”是学习条件,“学会布局谋篇”是学习结果。二是科学确定学科备课思路。如:语文学科的备课思路是“明确文章主旨——理清行文主线——锁定关键词句——品味表达方式——聚焦写作手法”,数学学科的备课思路是“理清知识点——梳理联系点——找准关键点——设置认知冲突——营造思维场”,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帮助教师能更好地研读教材、理清知识点的同时,实现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价值性目标的有效整合。

现场阶段,探索心智教学策略。现场阶段的研究,重点聚焦课堂提问。学校要求课堂教学中20%的提问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课堂中有了高阶思维的提问,学生思维的闸门就容易被打开。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怎样驾驭课堂?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高阶思维应对策略,如反刍策略、鲶鱼策略、回马枪策略、及时雨策略、辩论会策略……它们旨在开发、保护学生的高阶思维,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评价阶段,关注学生心智发展。“心智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现场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将“会倾听、会思考、会表达、会合作”作为主要评价点,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让评价更科学,更有利于推动心智课堂健康发展。

2.拓展课程:优势项目开发

作为核心课程的补充,大兴一实小将拓展课程的开发形式定位于发挥教师团队优势,自主组建团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年组自治,聚焦年级育人目标。“年组自主管理”是学校推出的一项创新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年组为单位双向选择人员,自主组合成团队,合力负责组内教育教学事务,年组内享有充分的自主管理权;二是年组内可以从自己的育人目标出发,根据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开设特色课程,目前一年级开设的相声课程、四年级开设的啦啦操课程等,均属于这类课程。

项目组申报,鼓励冒尖。不怕教师“冒尖”,就怕他们碌碌无为。大兴一实小倡导有相同爱好的教师组成项目组,共同开发拓展课程。“阅读阅美”课程就是按这种思路开发出的一门校本课程。十几名热爱阅读的年轻教师的项目申请获批后,他们群策群力,从撰写《课程纲要》到拟订实施计划、搜集绘本、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逐步增强。学校的哲思阅读课程、思维导图课程等都是这样完成的。这种灵活、高效的课程开发方式有效调动了教师潜力,释放了师生智慧。

3.特需课程:面向个性特长

特需课程是满足学生个人定制化需求的校本课程。它服務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多采用社团选修的形式,有长、短课时之分。目前开设较好的特需课程有戏曲、拉丁舞、非洲鼓等。

课程是推进和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点,也是学校文化生成和发展的核心点,我们将以SMART课程建设为基础,继续探索,不断回归育人原点,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与师生发展的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特需心智核心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患者眼中的“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