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18-06-02 10:25王永坚
学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新课程有效性

王永坚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在学生学习中占据关键地位,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增强自身的文化水平,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习自主性、缺少生活实际联系等问题,并以增强学习自主性、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营造课堂氛围等为切入点,论述了基于新课程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旨在提高政治教学水平,完成政治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6-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27

一、 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传统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高中教学课程已经进入了改革阶段。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首先,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仍受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政治成绩的提升,致使政治教学呈现出刻板化的教学模式,难以激起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从而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化接受学习,进而形成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其政治学习效率无法提升。由于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进度,教师安排的政治教学环节同实际教学情况不符,进而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增强。

(二)忽视学习自主性,学习方法缺失

政治教学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升学任务,还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无法在政治教学中,发挥学习自主性,降低了学习效率,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引导,没有认识到明确学生教学地位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与此同时,教师在政治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缺失促使学生无法在课前依据所学的政治内容,提前进行有序的预习,进而发现学习问题。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没有依据政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高。

(三)缺少课堂氛围,缺少生活实际联系

高中政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学生升学的关键,但是由于政治内容的枯燥性,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而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没有在教学中科学化、合理化地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缺失,使得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形成刻板化的课堂氛围,影响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增强。与此同时,在政治教学中,与生活实际情况缺失相应的联系,也不利于学生政治水平的提升。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结合生活实际,对政治知识形成具象化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与应用。并且教师没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教学情景,降低学生对政治内容的代入感,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二、基于新课程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 创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教师结合新课程理念,设置了新的政治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放在了教学首位。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也进入了改革时期。首先,教师转变应试教学观念,正视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并把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正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思想,进而增强政治教学水平。其次,结合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政治知识进行探究。在课堂环节中,教师认真观察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中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节内容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开展政治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各国文化,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二) 增强学习自主性,培养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增强,对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习资源对政治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政治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中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组织学生对这一节课程进行讨论,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通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及时发现政治学习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向教师反馈,而教师依据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重点,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后复习中,又能够巩固政治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增强了学习质量。

(三) 营造课堂氛围,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还应注意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带动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应科学化、合理化地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政治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三思政治选修四中的《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这一节内容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加强学生对其中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抽象的政治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化发展,高中政治教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通过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氛围等方法,解决政治教学中效率低的问题,达到树立学生正确三观、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媛.新课改标准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7(1).

[2] 吳海燕.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一堂公开课为例[J].科技风,2012(1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程有效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