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共同语标准音的演进线索
——以元代等韵文献《切韵指南》的音系探讨为基础

2018-06-02 02:35:39叶宝奎
文化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切韵声韵合流

娄 育 叶宝奎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1;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一、《切韵指南》音系简述

通过将《切韵指南》与中古《广韵》语音系统进行比照,同时,紧密结合《切韵指南》的成书主旨、图面情况及韵图前后的文字内容,现将《切韵指南》的音系情况(音位构拟)简述如下:

(一)声调方面

保持平上去入四声,平声未分阴阳。入声兼配阴阳,/-p/尾独立,/-t/、/-k/尾混并,实际上均已弱化为喉塞音。平声未分阴阳,这一点与声母区别清浊有关系,“平声未分阴阳”客观上支持清浊对立的保持。

但实际上此时已有“浊上归去”情况出现,如刘鉴自序中说到:“如时忍切肾字,时掌切切上字,同是浊音,皆当呼如去声,却将上字呼如清音赏字。其蹇切件字,其两切强字,亦如去声,又以强字呼如清音,丘仰切字。然则亦以时忍切如哂字,其蹇切如遣字,可乎?倘因碍致思,而欲叩其详者,止是清浊之分也。”这里“其两切强”,“强”当为“勥”。所列几字,分别是禅纽和群纽的上声字,今读变为去声,透露出浊上归去的现象。

(二)声母方面

保留全浊声母。非敷合流,唇齿音由塞擦音向擦音转变。泥娘合流。知章组混同,产生舌叶音,庄组先行,已演化成舌尖后音。疑喻有混同趋势,但尚未完全合流,等等。具体拟音见表1:

表1 《切韵指南》声母系统拟音表

(三)韵母方面③ 韵母系统拟音请参见下文表2。

1.将《广韵》206韵合并为128部,舒声108部,平上去各36部,入声20部。

2.一等韵的归并,如东冬、咍泰、覃谈,等等。

3.二等“重韵”大量合并,使得平上去三声变得一贯相承。如皆佳夬卦、山删、庚耕、咸衔,等。

4.三等韵大量合并,如钟东、支脂之微、鱼虞、尤幽、真臻殷、文谆、盐凡严,等。

5.三、四等韵的合流,如宵萧、仙先元、盐添凡严、清青等。

6.一、二等仍旧保持区别,三、四等大规模合流。三、四等的合流,多体现于本摄之内。但是,通过对“入配阴阳”的分析可知,实际上,摄与摄之间也已有混同的趋势,如止齐韵等。受图式所限,没有明确标示出来。

7.入声韵与阳声韵配搭整齐,但已出现分离趋势,向阴声韵逐步靠拢。

8.入声韵尾已弱化为喉塞音,主元音相同的入声韵发生混并。如觉铎末、没德、质栉迄缉职开、物术职合,等等。

二、近代汉语共同语标准音的演进线索

为进一步认识、理解《切韵指南》的音系性质、特点及中古至近代汉语共同语标准音的演进情况,再将《切韵指南》与《洪武正韵》(明初官话音的代表)及《中原音韵》(“北音”代表)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比较:

(一)声母方面

《切韵指南》同《洪武正韵》,均完整保留全浊声母。据此,可暂且说明《切韵指南》的语音基础也是传统读书音。知章组混同,舌叶音产生、庄组先行、喻疑读音趋同、泥娘合母,等等,也与《洪武正韵》情况近同。惟《洪武正韵》中还有澄床禅相混例及从纽混入澄床例,这些特点,《切韵指南》尚未体现。《中原音韵》里10个全浊声母完全消失,疑母大部分与影喻合流,但也仍有一部分与影喻小韵对立,唇音非敷奉已混并,知组三等与章组混、知组二等与庄组混,在少数几个小韵里知庄章组合并。

(二)声调方面

《切韵指南》同《洪武正韵》,保持传统的平上去入,平声未分化。稍有不同的是,《切韵指南》入声兼配阴声韵和阳声韵,并有向阴声韵靠近的趋势,韵尾已弱化。而《洪武正韵》入声韵整齐地配搭阳声韵,/-p/、/-t/、/-k/完整保留。这可能是由于韵图与韵书的编制体例不同造成的。《中原音韵》的声调平声分阴阳两调,全浊上声读去声,古入声字被派入三声。

(三)韵母方面

三者的韵母系统情况见表2:

表2 韵母系统对照表

续表

对照上表,我们较容易看清《切韵指南》《洪武正韵》《中原音韵》三者韵母系统的演化关系及各自所体现的音系特点:

1.《切韵指南》平声韵36部,《洪武正韵》22部,《中原音韵》19部,原因是《切韵指南》一二等多保持分立,三四等多混并。而《洪武正韵》《中原音韵》韵母则大规模归并,一二等洪音混并,三四等细音混并,等等。具体体现在通摄、江宕摄①案:《切韵指南》也有一二等合流情况,如江唐。、止蟹摄、臻摄、果摄、流摄、梗摄、咸摄,等等。《洪武正韵》从外表上看与《中原音韵》归并情况近同,但实际上步伐稍缓,比如说《中原音韵》通摄中混入大量梗摄字,山摄混入咸摄,这些特点在《洪武正韵》中尚不明显。再比如咸摄,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差别。

2.《洪武正韵》与《切韵指南》个别韵摄的归并情况相近,而且均比《中原音韵》发展缓慢。比如遇摄、効摄,《切韵指南》与《洪武正韵》一二等与三四等保持区别。但二者发展阶段又略有不同,《切韵指南》効摄仍保持一二等的区别,《洪武正韵》时期一二等合并。《中原音韵》时开口二等牙喉音腭化现象较为明显。

3.《切韵指南》虽然形式上较为“保守”,但“入配阴阳”反映了韵摄合并或者分化的趋势。比如说麻韵,《洪武正韵》与《中原音韵》时期分化出家麻与车遮。《切韵指南》虽为同一韵部,但通过辖黠、薛月,可见其发展去向。而且,“入配阴阳”,表现出入声韵向阴声韵接近的趋势,从这一点来看,似乎又比《洪武正韵》的变化超前一些,因为《洪武正韵》依然保留/-p/、/-t/、/-k/的对立。《中原音韵》里的入声韵则与阴声韵完全混同。

4.《洪武正韵》《中原音韵》止蟹合流,促使/ï/产生,《切韵指南》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这一现象,但根据声母“知章组合流,产生舌叶音”“庄组先行,变为舌尖后音”的情况,可推得舌尖元音也已出现,只是发展进程较《中原音韵》稍缓。

5.由上面入声韵混并的情况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切韵指南》的发展要比《中原音韵》慢一步。比如在《中原音韵》里,觉韵开口牙喉音已发生腭化,与药韵合;合盍曷韵牙喉音的主元音舌位抬高;麻韵开口二等牙喉音腭化,产生/i/,黠辖狎洽情形同麻二;开口质迄职缉陌昔锡等读同/iɁ/;开口二等陌麦(唇齿)与开口三等职韵庄组合流,等等。但在《切韵指南》中仍然保持质迄职缉与陌麦、昔锡的区别。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实际上,在《切韵指南》中,如麻韵开口二等牙喉音,有可能已发生腭化。再比如宕摄合口三等,/i/介音很可能会受到强势的牙喉音影响而失落,变为一等。从语音史角度上看,《切韵指南》的一二等未必没有合并的情形出现。但是,《切韵指南》之所以严守“一二等分列,三四等合流”,“一二与三四等保持区别”的特征,恰是作者较强的审音能力与语音史观的体现,因为,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上,就是三四等合流在前,一二等合流稍慢一步。《切韵指南》的构图,一方面要照顾实际语音变迁,同时还想要清楚地告诉人们语音发展的不同阶段。

三、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切韵指南》是研究中古至近代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演化、发展的好材料。它的配搭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经过了作者刘鉴的精心审音与设计。一方面,它承袭中古语音结构的“旧瓶”,比如:“平上去入”四声并立、保留全浊声母、一二等并立、入声韵配阳声韵,等等,明确地为我们提供了汉语共同语标准音中古及之前的来源,使大家了解“古之正宗”。另一方面,又装着近代语音的“新酒”,比如:入声弱化、浊上归去、非敷合流、泥娘合流、庄组先行、三四等合韵、入声韵兼配阴声韵,等等。特别是“与阴声韵两韵并配”,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汉语共同语标准音在近代的发展特点及方向。

若将《中原音韵》看作是14世纪汉语基础方言口语音(“北音”),将《洪武正韵》看作是14世纪以读书音为标准的官话音,那么,《切韵指南》的语音系统当是建立在传统读书音基础之上,并且能够反映隋唐至宋元期间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发展特征的语音体系。它的语音体系应当与《洪武正韵》较为接近,但形式上又比《洪武正韵》保守,二者的变化均比《中原音韵》慢一步。一方面它恪守着中古的语音框架,开合、等第、四声、全浊声母等,同时,又记录着隋唐以来的语音演变特征。

猜你喜欢
切韵声韵合流
当代诗词史稿(十二)——声韵改革成果概览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34
论四种敦煌韵书残叶之性质*
论四种敦煌韵书残叶之性质*
《新撰字镜》所引《切韵》下平声性质考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戏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22
以零散韵字为例证西夏文献《五音切韵》非“单开双合”排列
西夏研究(2018年1期)2018-03-13 00:59:47
合流超几何函数的零点性质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中华诗词(2017年5期)2017-11-08 08:48:28
试论西夏文韵图《五音切韵》的开合口排列问题——以成对韵字为例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4:56
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胰腺分裂症一例并文献复习